01
父母的接纳力,成就孩子的幸福力
这是一张来自浙江音乐学院长三角地区大提琴专业比赛现场的照片,让人们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男孩——杭州某小学二年级学生“一能”。
如果你不仔细看,或许会认为这只是一张再普通不过的照片;但若你留意正排前方的这个小男孩,就会发现他的与众不同,他是现场唯一用左手执弓拉琴的孩子。但,他不是左撇子,他天生左手手指缺失,只能靠掌根握弓!
但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手指的孩子,他却拉出一手精彩的曲子,连带队老师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夸赞他: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
这个了不起的孩子背后,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那睿智的父母。
一能说:父母从小就告诉他,把残缺的手露出来,不要藏。
残缺不代表不正常,一能的父母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态度,让孩子正视自己的身体,从而接纳自己。
父母的释然,让一能从不对自己的手指遮遮掩掩,相反,却用他残缺的手指,做一切孩子做的正常事儿:玩很溜的乐高,和同学们一样参加班级里的大扫除,包括用左手运弓练琴,他都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很异样。
这是一个阳光、乐观又有坚韧的孩子,父母的接纳力成就了孩子的幸福力。
02
学会自我接纳,才能自我成长
《奇葩说》最近有一个辩题,叫做:Ta真的很努力,是一句好话吗?
在激昂的辩论过程中,辩手杨奇函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个子不高,其貌不扬,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了来《奇葩说》,他硬是打了十针美白针,做了冰点脱毛,纹了韩式半永久,外加一个月8片面膜,和牙齿冷光美白。
自黑形象或许是辩手作为辩论的一种手段,但这段自曝的“美容”经历,却足够让人看见他有多努力:我承认自己不帅,但我想努力变美。辩友庞颖的一席话,更让人感受到杨奇函的努力:年仅29岁,就已是畅销书的作者,一本《你怎么弱得心安理得》,励志所有年轻人,在最该努力的时候,千万不要不努力!
瞬间,杨奇函身上让人感觉到一股强大的自我接纳力:我不是最优秀的那个人,但我想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自我接纳,意味着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这样阐述自我接纳:
首先,一个自我接纳的人能接受自己,不会为自己或他人的缺点所困扰,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现状,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愿望,从容地生活。
其次,他们能真实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并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不掩饰自己,自然而单纯地表现自己。
很多人理解了第一层,却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第二层含义。
真正的接纳,是对自己完整的看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能明确自己想要的样子。
无论是不掩饰想努力变帅的杨奇函,还是左手缺陷却想追求音乐梦的男孩一能,他们坦然地接纳自己身上的一切,不受困扰,不焦虑;他们清楚自己想要的样子,于是努力成为最大的行动力!
真正的自我接纳,不是让自己停留在舒适区:我脾气坏,我接纳;我不想运动,我接纳;
我不想拼搏,我接纳……
真正的接纳,是接纳自己现在的样子,也接纳自己未来想要的那个自己!拥有目标,努力去追求。
03
学会接纳,是父母与孩子共同要提升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往往听到父母在抱怨:孩子现在的样子,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样子。
我的闺蜜就向我大吐苦水:
“孩子越长大越难管,父母的话,说什么都不听,说什么也都是错。初中的学业课程如此紧张,他却天天放学先去篮球场。苦口婆心说了好多遍都没用。眼看着就要考试,可怎么办……”
闺蜜的诉苦,让我想起音乐教父李宗盛的一段往事。
李宗盛与父亲关系不好,是圈内都知道的事,朋友去他家做客,父子俩始终是一个在楼上,一个在楼下。也只有到了吃饭的点,母亲才会喊一句:“阿宗,吃饭了。”
同在一个屋檐下,父子关系形同陌路人,原因在于李宗盛小的时候,家境不好,父亲希望他能够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不会像自己那么辛苦地讨生活。但恰恰,李宗盛学习很差,又偏偏爱上了音乐。不务正业的孩子,加剧了父亲心中对贫穷的恐惧。
原来,父亲无法接受自己贫穷的样子,他也无法接纳李宗盛现在的样子,因为他更不愿意接纳未来李宗盛也会和他一样继续贫穷下去。
我的闺蜜亦是如此,因为她学习不好,从来都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之下,所以她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未来和她一样没有出息。
一个无法自我接纳的父母,很难教出自我接纳的孩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学会接纳,不仅是孩子在成长中需要学习的能力,也是父母在作为家长,也需要自我提升的能力。在教孩子学会接纳自我之前,家长首先学会自我接纳:
认清自己:我是一个怎样的家长?是孩子喜欢的?还是孩子讨厌的?
我对孩子现在的状态满意吗?如果,我按着现在的教育方式,在未来的一年、两年、五年、十年,甚至更多时间,我还对自己的教育方法,感到满意吗?
为了让孩子更优秀,我还可以有哪些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只有我们自己先接纳了自己,才有更大的胸怀去包容孩子爱孩子,用人格影响孩子。
究其一生,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的人格;真正对孩子起到教育作用,让孩子一生受益的,也是父母的人格。
当孩子认同父母,信任父母之后,他才更愿意把父母的教导听到心里去。就像文章开头的男孩一能,在父母的鼓励下,勇敢地亮出自己残缺的左手!
(诺妈家有男宝 / 80后小妈,育男宝一枚,自称诺妈。世界很大,理想很小,读书、写作、遛娃,笑看窗外事,静写心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