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什么他都不听。
说了很多遍,就是不照着做。
不听话的孩子应怎么对付?
……
在我们后台,关于怎么让孩子听话的留言,真的是……太!多!了!
我们可能经常忽略了,怎么跟小孩说话,跟他们的年龄有很大关系。
比如3岁孩子,刚学会说话,对新鲜词汇有极大的热情。如果你想吸引他做什么,可以跟他说,“xx活动结束后,有惊喜噢”——“惊喜”这个新鲜词汇就足以吸引他们。
但是惊喜一定要有(可以不是实物),千万别让孩子有受骗的感觉,否则,你们之后的沟通,将会非常困难。
对一个3岁孩子下达指令,同样可以用新鲜词汇法。
比如你想让他收拾好玩具,“把积木收好!”肯定不是什么好的沟通方法;这么说才更有效:“把积木收好,你就有更大的地方来玩跳绳游戏了。”
而4岁孩子呢,表达欲一般都很强烈,夸张和过度是他们的日常。而且他们还特爱吹牛,“我家里有个更大的”、“我爸爸比你爸爸更有力气”。除此之外,他们还喜欢说话带上屎尿屁。
如果你听到孩子说屎尿屁,别炸毛,最多给他一个严肃脸,他就会觉得这挺无趣的。如果你怒气冲冲地教训他一顿,只会起到反作用。
5岁:关注和鼓励才是听话良药
夸张的4岁过去后,5岁孩子就很爱求关注求表扬。
5岁是建立孩子自信的黄金年纪。他们想做个好孩子,更想把每件事做好。
所以,他们只肯去尝试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你让他做个什么事,他没有立刻去做,可能是他还没有把握。
这时候与其抱怨孩子不听话,不如多点鼓励。得到你真诚的夸奖,他会非常自豪,也会越做越好。这个阶段的沟通,你足够的关注和切实的鼓励才是重点。
除了按孩子的年龄外,其实“听话”两个字,在我们的语境里,就是“按我的意思做”。
但是你想过吗,要让一个小孩按着你的意思做,首先他得明白这个意思,其次他得有动机,最后他还得有相应的行动力。
你要的“听话”,对一个小孩来说,真的好难。
想让小孩心甘情愿接受你的话,除了分龄“话术”外,这两个通用原则也很重要。
通用原则1:感受被认同,对话才能开始
生活范例:
孩子:妈妈,这儿好热
妈妈:这儿冷,穿上衣服
孩子:不,我热
妈妈:我说过了,穿上衣服
孩子:不,我热
……
当孩子的感受不断被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
而我们常说的“听话”,其实就是要孩子只能接受我们的感受,而不是我们去尊重孩子的感受,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家普遍反映的——孩子不听话啊。
很多家长觉得,小孩懂什么!所以就强行让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
但是,想让孩子“听话”,这是大忌,也是很多爸妈会觉得“心累”的根本原因!
怎么破?其实,一个简单的习惯养成就好。
比如上面那个案例,教你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先说出你的感受,再复述一遍孩子的感受,这种“1+1”的沟通法则,真是亲测有效。
示范范例:
妈妈觉得很冷,你觉得热啊……
用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孩子的感受,恭喜你,你们终于在一个沟通平台上了。
通用原则2:别跟不成熟的大脑硬杠,玩个游戏转移注意力
生活范例:
孩子:妈妈,我想吃饼干。
妈妈:家里没有饼干了,不吃了吧。
孩子:妈妈,我就是要吃饼干!
妈妈:家里没有了,需要出去买,但是现在妈妈去不了,还得给你做饭呢。
孩子:不嘛,我就是要吃饼干……
妈妈:都告诉你家里没有了,没听到吗?
孩子:哭……
妈妈: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妈妈给你做饭,给你洗衣服,你想吃饼干还得给你变出饼干,你想累死妈妈啊……
这场景一定不陌生吧,为什么解释了孩子还是不听?
其实,人的理智脑要到25岁才能发育成熟。这之前,一切关于“控制”的问题,孩子做不好,那简直太正常了。
孩子想吃饼干,是一种情绪。他陷在情绪中,无法接受你的解释,正是理智脑发育不成熟的表现。
这时候跟他讲现实、讲道理,让他跟你共情,可能吗?不可能!所以这时候,讲道理只会让你自己崩溃,不如陪他玩个幻想游戏。
示范范例:
妈妈:真希望咱家有啊,要是妈妈能给你变出一盒来多好,怎么变呢?你能想想办法吗?
这时候,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变出饼干的魔法上了,你就可以加点戏。
妈妈:哎呀,变不出来,好着急呀,要是哆啦A梦在就好了……
这个过程,怎么好玩怎么来。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渴望心情被你理解了,也更容易接受你的话。
最后我们想说,如果你真想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任何通过激起孩子负面情绪的做法,统统没!有!用!
“听话”源于“我爱妈妈,妈妈爱我”的一次又一次情感和心理确认,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培养出你要的“听话”小孩。
(本文配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