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更多原创关注成长树公众号:chengzhangshu9
最近刷微博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一段陈可辛拍摄的短片,在片中网球女王李娜本色出演自己,与过世的父亲隔空对话。
平时我对体育关注得不多,但看完短片却禁不住鼻子一酸,对短片中呈现的父爱还有那种一个人熬过所有挫折,重新振作的过程,都特别感同身受。
短片中,8岁的李娜埋怨父亲让她打网球,而变得和其他女孩不一样,也怀疑自己因此变得不好看。
父亲告诉她:“做你自己,就会好看。”
图片@视频《李娜》
父亲去世,李娜14岁。为了不影响她打比赛,父亲要求身边的人对她保密。
从那以后,李娜变得独立坚强,还许下了“希望能打到职业的前十”的梦想。
在她心里,父亲一直都看着她。每一次受伤、动手术、流泪,她退出和复出,都有父亲的鼓励和肯定。
图片@视频《李娜》
退役四年,生子育儿,经营网校,即使生活再难,即使别人看不到自己的努力,但李娜坚信,父亲一定在为她“努力走自己的路而不去做别人”而骄傲、自豪着。
图片@视频《李娜》
看完短片真的有很多感触,一个孩子能否成为竞技场上的冠军,靠得是天赋是努力还有一点点运气。
但一个孩子能否成为人生赛场的强者,能否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靠得则是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格局。
好的教育观,能够温暖滋养孩子一生,并且永远在孩子深处困境时,给他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告诉孩子:你其实可以不用那么“乖”
2013年,李娜的一句“只是输了一场比赛而已,我不需要对球迷三叩九拜跟他们道歉……”,给我印象很深。
与大多中国球员不同,李娜的职业生涯别具个性。她我行我素,特立独行,随性自如。
图片@视频《李娜》
正因如此,一直以来,李娜是被娇纵的。从球迷开始了解并喜欢她,她就是那个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的中国女子网球选手。
这种真实的自我个性表达,不知是不是源于她爸爸的鼓励,但无疑,李娜敢爱敢恨的气度,让她成为网球界一大受人敬慕的标杆。
图片@视频《李娜》
“做你自己,就会好看”,可大多父母似乎并不希望孩子成为自己,他们甚至要求孩子最好不要说“不”。
图片@视频《李娜》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听大人的话,不然会后悔。
有些家长常常搬出“乖小孩”的论调,苦口婆心开唱:
“你不听话,就不是一个好孩子”
“你不真心悔改,我就不给你买好吃的,不带你去好玩的地方”
……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有些人变成了“滥好人”。
这样的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多,就像之前青年作家蒋方舟在《奇葩大会》的一段很火的视频。
蒋方舟说自己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滥好人”,作为一个被人吐槽的“滥好人”,她都不记得这种人生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读小学,有个同桌表面跟她好,背地里总偷她东西,她知道后居然不敢告诉老师。
读中学,有个男生常骚扰她,她想制止这种行为,可最后发现自己默默反抗多少次,都不如最后有人拽着他去老师办公室揭发他的恶行有用;
遇到感情问题,也不敢当面跟人说清,以为这样不会伤害别人,殊不知反而成了一个“人品差”的人,几次落得个朋友都没得做的下场。
对于蒋方舟,我们一直以为她本应活得快乐自信。
可她觉得这20多年,自己活得憋屈得要死,并且丑不堪言。
图片来源:综艺《奇葩大会》
原来,从一个偶尔会撒娇、会生气,有点小贪玩、小爱闹的孩子,变成一个在万众瞩目之下备受称赞的乖小孩,其实也并不是都快乐。
这些孩子长大后,虽说拥有了讨喜、体面的特质,可暗地里,不过是变成一只惊慌、痛苦、迷茫,独自舔舐内心的伤口的大人罢了。
告诉孩子:你其实可以不用那么“好”
有一年澳网女单决赛,丢了赛点后,李娜用武汉话痛骂进场指导的姜山,这段夫妻拌嘴被央视直播。
后来,有记者在座谈会上替姜山抱不平,李娜不仅毫无驳斥,反而幽默回应记者,大方承认自己一贯的暴脾气。
李娜不隐藏自己,她倔强,拒绝虚伪,拒绝迎合……这种真实,圈粉数简直爆表。
“做你自己,就会好看”,可我们似乎总希望孩子表现得比他们实际情况要好。
小时候,家里来客人,父母会反复叮嘱不开心的我们:“你怎么不爽,也给我装好看点!”
这都是些平常的话,却给了我们一种认知:在某些场合,你要表现得更好,靠装就行。
父母的良苦用心不坏。
渐渐,我们学会了把一个乔装打扮的“假我”拿给大家看。而那个真实的自己,反倒像灰姑娘一样,躲在角落里捡煤渣。
图片来源:电视剧《虹色夏恋》
渐渐,我们变成了一个“伪装者”。
伪装的自我,可以骗人一时,却不能矫饰长远,最后吃亏的还是孩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在实现这个独特价值时,他可能是笨拙的,可能是张牙舞爪的……
但如果放弃了去追寻自己独特的价值,去建造一个伪装的人设,那他最后一定会吃亏。
因为,真正欣赏你的人,欣赏的一定是你自信的样子,而不是你虚伪的自我。
告诉孩子:你其实可以不用那么“怕”
平时,我问一些大学生:是什么阻止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人?
我预想他们会说:没能力啊、没动力啊……但回答最多却是:怕!
他们从小不被允许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被鼓励勇敢活出真正的自己。
图片来源:电视剧《白色之春》
他们感叹:我怎么可能那样,想想还是算了!
事实上,我们为什么不能那样呢?
是的,我好像始终知道自己要什么。虽然有时我想要的未必是对我最好的,至少在别人眼中看起来很傻。
我得感谢我妈,她在我小时候常说的话是:这事你怎么想的?你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那是你的选择,因为这是你的人生。
所以,她从不担心我上幼儿园面对困难会无措彷徨,因为她相信我有自己的成长力;
她不担心我初中去寄宿学校会不适应,因为她相信我有自己的生命力;
她不排斥我对港剧、琼瑶的喜爱,因为她相信我有融入时代的自主力;
她不担心我上大学会因为交友不慎误入歧途,因为她相信我有自己的判断力;
她唯一担心:世界在变,自己一成不变的思想和经验,会成为我发展的真正阻碍。
是啊,真应该谢谢她的这些 “不担心”,才成全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
图片来源:电视剧《对不起,谢谢你》
我在一次次碰壁后,才越来越知道自己的天命、使命和生命,知道如何学着舍离一些别人眼中宝贵的东西,做一些自己没勇气做的事,努力让人生过得精彩。
电视剧里常念叨,爱她就给她幸福生活。
我的理解是:明白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生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真实做一回自己。
真实做一回自己,有创造,有智慧,有心灵的满足,有真正的信仰,这样的生命,散放着个性的美,是从容的、优雅的,是幸福的,也才是好看的。
如果,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老摆出一副严肃脸,对孩子指手画脚,各种打压,而是让孩子敢于说他们想说的话,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甚至陪他们做喜欢的事,譬如一起打球、打游戏、追星,一起分享动画片、谈谈心,甚至聊聊感情的小萌动……那么,我们会更容易看到自己的孩子是一颗什么样的种子。
看到这颗种子有什么性格、爱好、兴趣、特长、优势,然后因材施教,加以鼓励,让这颗种子,长成他本来、真实的样子。
图片来源:电影《生日卡片》
有了这份真实,我们的孩子的生命力才会真正被激活、真正蓬勃起来。
他们的举手投足间才不会有压抑,才会绽放自己的光芒,把生活过得幸福而富有诗意。
祝福我们的孩子能成为真实的自己,因为,他们值得过这世间最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