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富人可以选择定制完美孩子……

作者:外滩教育 11-28阅读:2515次

看点 本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被修改过基因的双胞胎女婴露露和娜娜已于11月降临人间,她们一出生便具有艾滋病的免疫能力。就这样,在2018年的尾声,“基因编辑婴儿”的新闻炸出了一个“未来”:用基因改造的技术手段“创造”期望的孩子。舆论瞬间沸腾,学术界纷纷批判此种罔顾伦理的做法,但也有声音认为,先进的技术终会给人们带来福音。问题来了,如果可以“定制”孩子,社会会如何演变?倘若有机会,你会选择定制一个你期望的完美孩子吗?

文丨张楠 编辑丨黄晔

有一天,人类通过基因改造技术自己编辑自己的基因,创造出从基因层面全面超越普通人类的新人类。

这种“超级人类”一经出现,便宣告了普通人类将被淘汰掉。

因为在这种超级人类眼中,普通人类就像是有缺陷的低等种族一样。

11月26日,伴随着一篇名为《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报道,霍金的这段预言也被翻了出来,和此次科学事件一起站上风口浪尖。

然而,大概与该项目主导者贺建奎想象中不同,“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之后,没有受到肯定与追捧,却遭到了大面积的质疑与反对。

科学家们热烈讨论着这项技术在科学和伦理层面的不合理性,表达着科学技术凌驾于人性之上的隐忧,看着朋友圈里被刷屏的文章,家长们也在震惊和不知所措中问自己:我要被淘汰了吗?我的孩子要被淘汰了吗?

当富人有能力定制完美的孩子

2015年,加州大学生物医学科学家Paul Knoepfler在TED上针对“定制婴儿”涉及的伦理问题发表的演讲中,以假想中的2030年为背景,描述了邻居家的“基因改造宝宝” 珍娜与“自然人宝宝” 玛丽安的对比——

Paul Knoepfler

珍娜才五岁,就已经表现得相当优秀,她长得很漂亮、身材高挑,又有运动细胞,还有一大堆说不完的优点。比如,珍娜对疾病是免疫的,包括艾滋病及其它基因疾病。

珍娜的胚胎,是父母花费数百万元聘请科学家基因改造的最棒的一个。

而玛丽安没有选择基因改造,也没有珍娜这么聪明漂亮,这让周围的人有点瞧不起玛丽安……珍娜准备上特殊学校了,这让玛丽安一家陷入恐慌……

谁也想不到,Paul Knoepfler 在2015年对2030年的假想,竟然会来得这么快。

然而,科学家们普遍达成的共识是,这项技术并非创新性的发现,贺建奎也谈不上在专业认知上领先同行多少。而其他科学家之所以没有这样做,不是因为他们不行,而是因为他们不敢。这个“不敢”的背后,是对科学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上帝的手术刀》作者王立铭教授,昨晚在“得到”上紧急发声《为什么基因编辑婴儿在今天不可原谅》。

“这样的操作显然不合乎人类世界最基本的伦理底线。

这一次的基因编辑的结果,不光是会影响这两个孩子,还会传递给他们的儿子女儿,他们的孙子孙女,他们所有的子孙后代。……这些接受了基因编辑的孩子,他们身体内携带、被修改过的基因,将会慢慢融入整个人类群体,成为人类基因库的一部分。这里面当然也包括可能被基因编辑操作脱靶误伤的那些基因。”

当科技从“治疗”走向“预防”,从“预防”走向“改善”,后天努力是不是将全数作废,而人类社会的主题便成为一场基因的“军备竞赛”?

王立铭提到,如果一部分人的孩子早早接受了基因编辑技术的“改善”,他们就可能从外貌到智力各方面占据竞争优势。而这些优势基因又是可以遗传的话,那其他的孩子(没有基因改造)可能就永无翻身之日了。

“人工婴儿初期一定会相当昂贵,仅仅会成为富人的选择。”哈佛大学知名日裔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其著作《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生物技术革命的后果》同样说道。

问题来了,如果你有能力,你会选择定制一个完美的孩子吗?

要为孩子一键订制“完美人生”吗?

那么,当你有能力时,要为孩子一键订制“完美人生”吗?讨论进行到这里,外滩君想到了《奇葩说》的一期辩题“如果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要定制吗?”

《奇葩说第4季》辩题

当然这个类比不是十分恰当,因为仅仅从科学层面就有试验效果的不可验证性和脱靶率尚未有定论这两个问题,基因编辑操作还远远称不上“完美”。但我们仍然能从这道题与当下讨论的几分共通点中,得到一些启发。

正方观点认为要定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反方观点则认为不要定制,论据如下:

《奇葩说》节目截图

在该期节目中,正方导师张泉灵正好讲到了基因编辑在2015年就已存在的三项隐忧,科学风险、人权平等以及受金钱限制下最基本的社会公平性不存在。但即使存在这些问题,她从一个母亲而非社会学家、科学家的角度,无法说服自己不去按下这个按钮。

这场辩论最终有正方(要定制)胜出,当然其中有赛制的原因,但也不可否认,听过了正反双方的辩论过后,更多的人对这样的定制动了心。可是这样的定制,真的好吗?

在电影《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里,昆塔莎美艳高冷的机械音对擎天柱说,“是我缔造了你,你必须听命与我。”

电影《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

当外滩君想象到这句话出自某个父亲或母亲对于孩子的训话中,就觉得细思极恐。这个因果关系背后的逻辑已经很可怕了,而更可怕的是,孩子无法否认,他是被“缔造”(made)而非被“生养”(born)。

哲学家弗洛姆说,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而在外滩君看来,这样的定制,几乎是这种操纵的最极致的操作了。

正如美国作家弗朗西斯·福山在《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生物技术革命的后果》一书中曾讲到基因工程这种不断“去人类化”的潜质。

“未来,我们将极有可能像育种动物一般选育人类,只是手法更加科学、方式更有有效,我们将通过基因遴选决定哪些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而那一天,“我们再也看不见人性中最为根本的部分”。“正是这种根本的特质不因世事斗转星移,支撑我们成为我们、决定我们未来走向何处。”

最后,那些选择不去按下这个按钮的父母们,或许还是会回到最开始的担忧,我们的孩子会被淘汰吗?外滩君想,这和王立铭教授文章结尾的这段话所表达的问题是一样的。

在我看来,强大的基因编辑技术进入人类世界,帮助我们战胜病痛,甚至是让自己更健康,可能都是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

但是,这项技术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这项技术打开的到底是潘多拉的魔盒,还是阿拉丁的神灯?

在今天这个注定要永载史册的日子,我请你和我一起好好思考。

事件回顾

“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在人民网的报道中,我们大致了解了贺建奎及其团队所做的研究。在其发布后的几个小时内,各方意见接踵而至,然而,质疑和反对成为了最主流的声音。

而对于此次事件的讨论与争议,最终集中在以下三点:

当天,便有122名中国科学家联名“知识分子”微博中发布联合声明,对此项研究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联名信称,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来形容。

122名中国科学家联合声明 图片来自微博

当事组织则纷纷发出“否认三连”,“不清楚,不支持,与我无关。”

  • 南方科技大学表示:对基因编辑婴儿不知情,贺建奎已停薪留职。
  • 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怀疑贺建奎报告作假,已经向警方报案。
  • 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试验未经医学伦理报备,正在开会研究。

南方科技大学就“基因编辑”事件发布声明

图片来自微博

国家卫健委则表示立即要求广东省卫健委认真调查核实并将依法依规处理。

国家卫健委回应基因婴儿 图片来自微博

27日,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上,基因编辑领域全球顶尖科学共聚一堂,此次事件毫无意外的成为峰会的“风暴眼”。 在 CRISPR 领域拥有公认的权威地位的张锋、Jennifer Doudna两人在今天的会议之前,也分别发布了公开声明,明确表达了对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研究的反对意见。

贺建奎本人回应 图片来自网络

而贺建奎本人则在视频中回应:“We believe ethics are on our side of history.我们坚信历史(伦理)终将站在我们这边。”

27日晚,“基因编辑婴儿”知情同意书曝光。在风险告知部分表示,对于可能存在的脱靶问题,不承担风险后果。此外,项目组承担每对夫妇的试验费用28万元。志愿者无故退出项目需要偿还此前项目组提供的所有资金。补充说明中,该项目组为参与试验的“基因编辑婴儿”制定了为期18年的健康随访计划,以观察试验的不确定因素。

随后,科技部也就此事作出回应:可以以研究为目的,对人体胚胎实施基因编辑和修饰,但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而本次“基因编辑婴儿”如果确认已出生,属于被明令禁止的,将按照中国有关法律和条例进行处理。

如果不出意外,贺建奎将在今天的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上做报告。无论我们怎么讨伐贺建奎,认为他多么臭名昭著,依然改变不了这次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事实。或许全世界都再等待,他今天到底还会说些什么……

外滩教育携手毕业于耶鲁大学的

阅读控Nikki老师

带你走进精读,

走进《了不起的盖茨比》

最终,爱上阅读。

点击下图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