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丽今年两岁了,她性格开朗又活泼,妈妈爸爸为了让孩子成为更有教养的孩子,他们教会孩子见人就要相应称呼“姥姥,奶奶,爷爷,叔叔、阿姨”等等。
可别看我们小丽丽才两岁,但基本能够分清常见的人了。
这天,小丽丽被妈妈送去了幼儿园,睡醒了午觉,她正呆呆的坐在一角努力清醒。突然老师来找她,原来有个姥姥来见她了。
“这是谁啊?”老师问小丽丽。
“姥姥”,小丽丽热情回答,并挣脱了老师的手,拥抱过去。
被姥姥抱起后,姥姥说,今天她妈有事,让我来接,我这不还赶着上老年大学嘛。到了孩子放学的点,我再出来就耽误我上课了。
看这位气质不凡的姥姥,白发素颜,衣着整洁,擦得锃亮的皮鞋,还带着一副金边眼镜。基本可以猜想,小丽丽家庭一定是有背景的。
和姥姥寒暄几句后,老师热情的把这位姥姥和小丽丽送出了教学楼。
4点刚过,幼儿园的门前就站满了来接孩子的家长。
小丽丽的妈妈也在其中,可是小星星班的小朋友都被家长接走了,怎么始终不见女儿的身影呢?
妈妈挤过人群,走进小星星班,班里只剩下李老师了。
“李老师,小丽丽呢?”
“被她姥姥提前就接走了啊!她没告诉你!”老师一脸的茫然。
“姥姥?我妈去世十一年了,哪来的姥姥啊!”小丽丽妈妈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可小丽丽和她可亲了,亲口喊她姥姥的!”老师有点惊慌了。
“天啊,我女儿跟谁都那么亲”这下丽丽妈妈彻底明白了,八成女儿被骗走了。
于是赶紧给丽丽爸爸打电话,然后就开始追究老师的责任。
可老师却说自己没有责任。孩子自己都认识,我还能拉着老人不让走吗?
这时爸爸赶来了,警察也赶来了。
爸爸还是很冷静的,他觉得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警察也果断做了这样的判断:了解孩子详细情况的人应该是家里人或者是比较亲近的人。
可通过回忆,妈妈对这位银发老人没有什么印象。
不过细心的警察却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如果是同一个小区,她作为旁观者了解到了小丽丽的特点,一见到慈善一点的老人就会热情地喊姥姥呢。
根据这个假设,警察设点排查,最后终于找到了犯罪嫌疑人。
虽然,小丽丽截止到被救时,尚未出现人身伤害,但这件事,却也值得我们每一个妈妈警醒。
让孩子成为有礼貌的人,是每一个家长对孩子的基本要求,但同时也要教育孩子“防人之心不可无”。
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再度发生,警察叔叔为我们做了以下提示:
1. 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要和老师第一时间沟通好,孩子的性格特点,家庭的主要成员。以便老师掌握第一手的资料,避免此类误会和危害的发生。
2. 在教会孩子礼貌的称呼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称长辈为“张奶奶、李婆婆、老爷爷,唐姑姑” 等等,用这种冠与姓氏的称呼方式来帮助孩子其区分亲人、朋友、乃至礼貌称号的不同。
3. 教育孩子,不要随便和父母、至亲拥抱或者抬腿就走。更不要接受其他人给的食物和玩具等。
4. 作为老师,遇到此类情况是,不要单纯相信小孩子的判断,毕竟他们年龄太小,还不具备分析能力。这就需要老师来通过电话沟通等方法,来排除危害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