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时间,宁波一家游乐园内,两个4岁左右的小女孩因为抢玩具起了冲突。其中一个孩子的妈妈正坐在旁边,看到这一幕后,一把把自己的孩子搂在怀里,然后向正在解释的小姑娘扇了一巴掌。
扇了之后又觉得不解气,冲过去对小姑娘又掐又拧又推,可能是用力过猛,连脚都踮了起来。小姑娘躲在墙角拼命的抬起手臂想保护自己。
此时,游乐园工作人员发现后过去劝阻,这个妈妈隔着工作人员,竟然又重重扇了孩子一巴掌。
被打女孩的妈妈郭女士当时正在隔壁上班。游乐园第一时间联系了她。她一到现场,那个打人的妈妈就对她一通乱骂。
郭女士还以为是孩子之间出矛盾了,说:“你不要骂人,好好说,孩子之间有什么问题可以协商。”
这个打了4岁孩子的妈妈不仅不给别人任何说话的机会,还大骂“你家孩子没教养” ,然后扬长而去。而郭女士看到自己的女儿被打后脸红肿,并且一直害怕地大声地喊“不要打我,不要打我”。
随后,郭女士报警,警方介入后,打人的妈妈才开口认错。警方公开通报处理结果:拘留10天,罚款500元。
小孩子之间闹矛盾、抢玩具、打打闹闹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是他们之间的一种社交行为。就算是别的孩子先动手打了自己的孩子,但一个成年人去殴打手无寸铁的4岁孩子,良心不会痛吗?你的孩子是宝贝,别人家的孩子难道就不是?
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你今天动手打人,十年后,你的孩子也会跟你一样不分青红皂白的打人。
02
孩子有矛盾时,大人该不该介入、怎么介入,这是家长们一直在讨论的话题,可能每个家长的做法会略有不同,但上面这位妈妈显然选择了最暴力、最不该发生的一种。
其实,在日本的幼儿园,即使老师们看到班里的两个孩子打架,也不会立即阻止,而是站在旁边观察,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并且矛盾有升级的可能,老师才会干涉。
大多数时候,在老师介入前,孩子们都能很好地解决自己的小矛盾。“把问题交给孩子自己解决”,是日本很多家庭的基本准则。
“把问题交给孩子自己解决”,会给孩子带来一些正面效应:
(1)断绝了心理依赖
有心理学家指出,“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为什么总喜欢看大人?那是因为大人保护过多导致的。”总喜欢看大人的孩子大多都有心理依赖,导致他们每当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便是寻求帮助,久而久之,这种心理依赖会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2)懂得如何更好地与人交往
孩子们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能很快发现哪些方法是可行的,哪些方法会让矛盾升级。这样,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会避免矛盾的再次发生,也学会了如何人更好地与人交往。这些实践过程中掌握的交往技能,是父母帮忙解决问题所不能给予的。
(3)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建立游戏规则的过程
这个社会是有规则、有秩序的,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慢慢发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应该的,然后慢慢的建立起一套彼此都能接受的游戏规则。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并且能遵守,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做的。
孙瑞雪曾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书中提到:
“给儿童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环境,保证儿童得到均等发展的机会,受到平等的对待。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儿童就容易发现生活的法则和宇宙的秘密,在行为中形成自律。”
很多家长会担心“把问题交给孩子自己解决,万一孩子受伤了怎么办”?
其实,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父母需要明白的是,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藏在你身后。
03
孩子被打后,最需要的是家长的安慰和看到问题被解决,如果家长没有完成这两个任务,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依赖感和信任感。
但是,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打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安慰自己的孩子,然后找出被打的原因去解决问题,而是责骂孩子,甚至说出一些“伤人”的话。
别人打你,你就不会还手吗?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不争气的东西?
说这句话时,一方面在给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别人打你你就要打回去,不打回去就是给我丢脸。另一方面,其实是在给孩子“二次打击”,他会觉得爸妈不理解自己,不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
慢慢地,下次孩子再被打了,要么拼了命的打回去,要么忍着什么也不说。最危险的可能是孩子对爸妈再也没有信任感了。
你不惹人家,人家会无缘无故打你?他怎么不打我呢?
其实,很多时候小孩子打架不是因为谁惹谁的问题,可能一个别扭,双方就动起手来了。再说,你自己生的孩子脾气啥样自己会不清楚?真有那惹事的本事,孩子基本上也不会被打。
所以,在没有弄清事情原委前,千万不要使用语言暴力,那样只会再一次伤害孩子。
如果孩子因为对方的过错被同龄的小孩打了,建议让孩子打回去,但前提是只能当场打,不能事后反击,如果孩子自己接受了对方的道歉就不能再追究这件事情了。
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在做客某节目被问及这个问题时,也给出了坚定的回答:“肯定要打回去!”
李教授还以自己孙女举例,孙女在幼儿园被小男孩抱起又摔下,她教孙女:“可以揪住对方耳朵,直到对方放手。”
现如今,蛮不讲理的家长也越来越多,遇上这些“流氓”又该怎么处理?有位霸气的妈妈是这样做的,她直接带了个专业律师去学校给儿子讨公道。
那个打人的孩子家长说:“小孩子打架,这么点小事,用得着找律师来吗?”
妈妈回了一句:“在我看来,任何暴力都不应该因为年龄的问题而被原谅,这不能成为伤害别人的理由。”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没有一件事是小事。
04
如果孩子被打了该怎么办?要不进一寸,不失一毫的反击回去,甚至用法律武器解决。这样做不是为了让事态扩大,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在遇到危险时,不用害怕,爸爸妈妈是可以依靠的。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即使被打了,打不赢别人,也不用自卑,不用害怕。但是,在引导孩子如何应对“被打”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打架是不对的,打架是最坏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不伤害别人是一种教养,但不被别人伤害是一种气场,这是从孩子开始面对世界就应该让TA要知道的道理。
其实,小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最可爱的生物,他们爱憎分明,对爱TA的人充满好感,对伤害TA的人予以回击,而这恰恰也是每个人最初也最珍贵的菱角,我们应该保护好这份菱角。
很多时候,除了教育孩子不欺负人,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而不被欺负。孩子被伤害后不反抗,甚至让孩子承受“二次伤害”,会让TA渐渐失去对这个世界最初好恶的判断。
为人父母,我们应该是孩子的保护伞,而不是孩子欺软怕硬的挡箭牌。
布丁童学:三个名校中文系辣妈,一起讲故事、聊育儿,倡导高效陪伴,在故事中育儿。希望用最真的声音,跟爸爸妈妈们一起陪伴孩子学习与成长。(ID:bdtong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