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对孩子如此苦苦相逼?

作者:养育男孩 12-06阅读:3223次


文丨鱼爸 图片来源网络


1



我们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焦虑。

你随便去哪条大街上一搂,就能搂一大把。

而且它常常跟在做了父母的我们身边,等待机会就钻了进来。

而学校和培训机构成了它们的大本营。

在妈妈们的家长里短中,也能隐约感觉到它们的痕迹。

前几天我就在小区里听到两位妈妈在聊孩子。

“我家孩子3岁就开始学英语,词汇量还是不错的。”

“啊!3岁就开始了,难怪,我家的现在6岁了,还记不住几个单词。怎么办啊!”

去幼儿园参加家长会。

园长一脸无辜地说,“家长们啊!我们也不想给大班的孩子们布置跟幼小衔接有关的作业,老师们已经很累了,因为课程已经满满当当了。可是我们不能不这样做,我们不这样做,大班就没有孩子来了,都去上幼小衔接了。我们也要生存啊,都是被你们做父母的逼的。”

散会之后,一切照旧,作业照常做,焦虑最后总是赢了。

所以培训班越来越多,孩子们周末玩的时间越来越少。

好像没有给孩子学,就会落后。

到底是什么在逼着父母呢?

2



还记得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叫《你今天不逼孩子学会72变,日后谁代他承受81难》。

光看标题就能让人像打满鸡血一样,内心焦虑却又跃跃欲试。

这篇文章不是写孙悟空拜师学艺,而是说要逼孩子成才。

文章拿拉小提琴这件事来聚焦。

说的是《向往的生活中》这个节目中嘉宾拉小提琴的例子。

作者说吕思清大师拉的好,是世界级别的。

而演员王迅呢?

文章里说他看到吕大师拉琴,“眼里甚至有泪光闪,他的眼泪,一分是被琴声感动,一分是羡慕,还有一分,是为自己感到遗憾。”

王迅有没有这样想,我们不可得知。

只是他在节目中是感叹了,说自己当年没有坚持,特别后悔。

说当时坚持下来就好了,至少是一个特长。

王迅的感慨很真实。


节目最后字幕上出现一行字,为什么当初没人逼我?

孩提时代的我们,总是很难先知先觉。

父母的逼迫可能严厉,却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时我就跟朋友谈论过这件事。

我觉得节目过度地强调了“逼”这个词,而忽视了孩子本身的特长。

比如王迅,我觉得他的电影就演得很好啊。

他为什么要跟吕大师来比拉琴呢。

要知道那是人家的专业。

你要拿自己的短板来拼人家的长处,只会感到自卑羞愧。

所以,我一直觉得,孩子的学习路上,总有不自觉的阶段,也有难熬的过程,的确要逼一逼的。

但是不要拿他去跟其他孩子比,不要把方向弄错了。


3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对孩子如此相逼。

如果你问哪位父母,你爱不爱自己的孩子。

回答肯定是很爱很爱呀!我甚至能为孩子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辞。

可为什么因为孩子不会做题,就拿起晾衣架狠狠抽下去,或者恶语相向呢?

为什么因为孩子考得不好,就对孩子打骂。

当你在逼着孩子飞的时候。

有没有考虑过,我自己能不能飞?

有没有看,是不是有风来呢?

能真正帮我们走出焦虑的,只能是自己。

因为我觉得焦虑都是从比较中产生的,从内心的恐惧中来。

当你的内心足够强大有自己的坚持时,焦虑会被平静取代。

很多父母,眼睛除了看着自己的孩子,还总是盯着其他的孩子。

一发现其他孩子有优秀的表现,马上就着急了,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


4


有妈妈问我,鱼爸你有没有焦虑。

我当然有,比如在班级群里,每周周末都有孩子们完成老师教学内容的复习。

一到英语环节,就能看到一些孩子流利地脱稿完成对话。

而小小鱼就像拉锯一样。

我也会着急。

但后来发现着急没用啊。

只能陪他一遍一遍来读。

把句子拆散,一个个来,再一句句来。

有一次,妈妈问任务完成的如何。

我就随口说了一句“就读一句,还不会,简直弱爆了!那些孩子全部都读了出来。”

天啦!

我看到他的眼泪哗地一下涌了出来。

我下意识地觉得自己错了。

赶紧打住。

思考了几秒后,跟他说:“爸爸只是觉得你今天比较弱,并不是说你会一直弱。我又想了一下,那些通篇能背地孩子,都至少比你两岁以上。我觉得你努力两年,不!不需要两年,你肯定能达到这个水平,我相信你!”

我看着他的神情一点点放松。

堆积在眼眶边的泪水顺着脸庞流了下来。

他挥手擦干泪水,听我说。

“所以,爸爸平时要你学习认真,你应该觉得是对的吧。老师教你,爸爸妈妈教你,你认真学,一天天积累,就会变得厉害起来。倘若你到了10岁还是这个水平,你还是会哭,但还有机会学;倘若你到了20岁还是这个水平,那我想你哭不出来了。”

“那30岁呢!”

我知道他是在暗指到了我这么大的时候。

“到了爸爸这么大,还不会的话,我想我会后悔。后悔当初没有努力学。因为小时候是最好的学习阶段,记忆力更好,还有专门的学校和课堂来学习。”

此时他已经彻底释然。

而我倒是紧张了一把。

庆幸我没有着急地去批评他,而是跟他好好地聊了这么久。

而且能让他开心地接受“我还有机会去好好地学习!那我就要加油”

当一个孩子内心有了这样的原动力。

我想他学习时会自律一些。

果不其然,后来学英语的态度转了一个大转弯。

以上就是我“逼”孩子的办法。

做了这件事的时候,我还需要给自己一点放松的空间。

这时就有点像阿Q精神了。

还有一个小办法,能让我轻松很多。

我干脆就不看其他孩子的了。

只看他自己有没有进步,他是不是努力了?


你就让他在自己的基础上进步一点,再努力一点。

最后成为他自己,这就够了。

而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什么都学,结果没有一样精通的。


况且,再想想他诗歌只要读几遍就能背诵,数学练习也都是轻轻松松。

而且还酷爱阅读呢,这不还有很多优势的嘛!

说不定将来他擅长的是这些领域呢。

观念这样一转变,就没那么纠结了。

这也是我常常要妈妈们多看到孩子的优点,不要总是揪住孩子的缺点不放的原因。

正面的行为一旦出现就鼓励他继续加油,加以强化。

而不好的行为,我们可以多做少说,帮孩子去客服、改正。

对孩子有了正确的把握时,你不会再为此揪心。

而孩子也不会被你逼得难受。

做了父母,要常常对自己的养育方法进行经常反思。

因为养孩子是没有回头路走的。

孩子长大了无法让我们重新养大一次。

而且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没有固定的法子。

所以要记得自己的初心,有所坚持,不要盲目跟风。

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来为他选择合适的书本、兴趣班。

我觉得焦虑本身没问题,它也是情绪的一种。

只是我们过度强调它,我们的内心变得虚弱,被焦虑笼罩住时,那就会出问题。

(本文为鱼爸原创, 图来源网络,公众号转载可联系授权,欢迎个人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新书《刚刚好的养育,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热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