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杀手”最伤害宝宝!带娃过马路,学会这7点做合格父母!

作者:福林妈咪 12-07阅读:4118次

文|福林妈咪

“中国式过马路”历来就是备受争议的话题。司机们会觉得:“等我车开过去,你再过马路不就行啦!非要一群人过马路,烦死了,要让我等好长时间。”行人们就会反驳:“你一辆车过去了,后面又来一辆,要都像那样车赶着开,我们行人就别想过马路了!”这也就形成一个“车不让人,人不让车”的怪圈。

在这个怪圈里,被夹在“中国式过马路”群体中的孩子们,其实是最受伤害的。

数据显示,在我国,道路交通伤害是儿童遭受的第二大伤害。我国儿童因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欧洲国家的2.5倍,是美国的2.6倍。

造成孩子过马路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孩子身高的原因,孩子们的视觉观察范围远远小于成人视角,也很难引起车上司机们的注意,毕竟身高超过1.2米左右,才能达到车前部的高度。

事实上我们平日生活里有太多这样的危险事情发生,那些遭遇危险的孩子们即便是在大人们的陪同下,也未能幸免。

到底如何保证宝宝安全过马路,这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我们只能从其他方面尽力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就像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的创建者马丁博士说的,“没有偶然的事故,只有可预防的伤害。”

对于爸爸妈妈这些常伴在宝宝身边的大人们,还请你们做好看护人最基本的任务,这里给爸爸妈妈们一些防范交通伤害的小建议。

1、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大街上的司机和行人,除了会陷入“车不让人,人不让车”的怪圈,还有一种“谁比谁狠”的心理。

处于相对弱势的行人群体往往会受到同情,所以行人就会有一种侥幸心理,觉得路上行走,司机就该礼让行人 。

基于此,大人们看到有车子驶来,断定司机不敢横冲直撞,就会肆无忌惮地行走。

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视觉和心理并未达到我们成人的水平,如果执意的穿行在车辆之间,会给孩子一种过马路就是如此的错觉,危害性很大。

2、拉手只是引导,拉手腕才是保命

爸爸妈妈带宝宝出门,都会牵着又蹦又跳的宝宝的小手,画面甚是温馨。

但是在过马路时,还是建议大人们要牢牢牵着宝宝的手腕,那样可以防止宝宝因为撒娇任性挣脱束缚,独自跑到马路上受到意外伤害。

3、适当地让宝宝走在你的斜侧方

很多事故的发生多是由于车上司机没有看到路上的孩子。

在牵着宝宝手腕过马路时,爸爸妈妈可以适当的让宝宝走在自己身侧的前方或后方,与宝宝手臂形成一个夹角,让车上司机能够根据爸爸妈妈的手部方向判断是否有宝宝随行。

4、保证宝宝在自己的视力范围

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低头族”,就连一些爸爸妈妈们也是深受手机的“荼毒”。

之前就有新闻报道,一名妈妈低头看手机没注意到2岁女儿,结果女儿被过路的汽车碾压。

爸爸妈妈在带宝宝外出时,一定要时刻看着宝宝的行动,不能让宝宝远离自己的视线范围,以免遭遇危险。

5、告诫宝宝一些该有的安全意识

平时带宝宝外出,爸爸妈妈可以边等红绿灯边告诉宝宝必要的交通常识,加入“实景教学”,叫宝宝学会“三看”。

一看交通信号:让宝宝有“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的过马路基本常识。

二看脚下斑马线:要宝宝知道脚下斑马线的作用。

三看左右车辆:在过马路前要先向左看再向右看,确保两方都无车的情况下,再过马路。

6、给宝宝看一些交通安全宣传动画

1岁左右的宝宝,都会有一定的自我意识,爸爸妈妈在给宝宝进行智力培养的同时,一些安全意识的培养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给宝宝看卡通片的时候,爸爸妈妈也可以给宝宝看一些常识性的宣传动画,讲解其中片中的行为,让宝宝知道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安全意识要从小建立。

7、爸爸妈妈们一定要以身作则

“爸爸妈妈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宝宝一些行为的养成与爸爸妈妈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爸爸妈妈在过马路时,未遵守交通规则,倒也能侥幸通过,而宝宝若也学爸爸妈妈不遵守规则的过马路,他们面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又远不及大人,这就很容易发生意外危险。

道路交通危险多,爸爸妈妈在保护好宝宝出行安全的同时,更要让宝宝有道路安全意识,宁愿错过十分钟,也不要争抢一秒钟。我们也呼吁司机们能主动多让让行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多给在路上行走的宝宝们一份特殊的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