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生活被孩子绑架了?那是因为你给他的“发言权”太多了!

作者:CC爸妈 12-10阅读:483次

01

周末有位跟我极为相熟妈妈吐槽,说自从有了孩子,就没了自己的生活,时时要考虑孩子的感受,事事要合孩子的心情。

如果与娃的心愿不符,还要调整整个家庭的意愿与方向,感觉生活被孩子压的透不过气,完全没了自己的生活,二人世界更不要提了,想想都觉得奢侈。

我听完颇有感触,因为就在上周我在朋友圈发完我跟C爸看电影一波三折的酸爽之后,很多妈妈也表示了类似的感概。

于是,我决定提笔写这一篇。

02

你觉得自己的生活被孩子绑架了吗?

先说说我自己吧,有了CC之后,生活的重心和关注的重点确实都倾向了CC,但是要说被孩子绑架倒也不至于

就像是看电影、逛街这些事,我跟C爸都是喜欢带着CC的。

但带上她,不是因为甩不下,而是因为喜欢带

有人嫌带上孩子太麻烦,所以直接把娃丢给老人自己去快活。

但我家享受二人世界的方式是,希望她融入我们,融入我们二人世界时的生活

  • 忙碌的晚上,父母都加班的时候,她要学会别缠着,自己玩自己的。
  • 出门逛街,大人挑东西的时候,她要学着等。
  • 在外吃饭,我们特别想吃辣的时候,给她一杯清水,她要学着涮着吃。(不是后爹后妈哈,我的用词是“特别想吃”,大部分时候还是考虑CC的!)

我感觉这就是父母的责任和界限,最大程度的做自己可以承诺和肩负的,但如果有我们“做不到”或者“不愿做”的,那孩子,抱歉,也请你理解和接受。

再说幼儿园的接送,奶奶每日闲的很,总想帮我接孩子。

但我紧一紧自己的工作时间,也能去接她,那是因为我喜欢去接,而不是“她必须要求妈妈接”。

如果我某天不能送或不能接,她不会因此发脾气,只是看到我去接,她更开心,我喜欢看她更开心,所以也愿意挤一挤自己的时间

但我认识一个孩子,每天的接送都要他来发号施令,今天妈妈接、奶奶送,明天爷爷送、爸爸接,不管大人是闲是忙,都要全力配合,如果某日妈妈加班不能如约去接,便会大发脾气。

我觉得这才是被孩子绑架。

03

你为什么觉得生活孩子绑架了?因为你给他的决定权太多了。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讲,要给孩子选择决定的权利,当被赋予选择权时,孩子们会获得所有权感,并借此表达自己的意愿。

此外,提供选择也可以鼓励孩子们思考。毕竟父母不总是对的,他们不必遵循我们所说的一切,给予他们选择可以使他们更自信,并发展批判性思维

最重要的是,给予选择,代表着我们关心并尊重孩子的决定

但是,这也是一把双刃剑。

1、如果你给予的选择权太多,孩子就会期望在每个决定中都有发言权。

选择几乎成了一种游戏,一种仪式。妈妈公布一件我们将要做的事情,孩子对执行方式发表意见。

  • 该刷牙了:我今天可以不刷牙吗?
  • 该去幼儿园了:我今天在家吃完早饭再去幼儿园好吗?
  • 不能再吃糖了:我可以不再多吃一块糖,能不能多讲两本故事?
  • 我跟爸爸今晚出门:我不想让你跟爸爸出门,没人陪我玩太孤单了。

如果对必须该做的事、需要接受的结果,孩子表现的拖拖拉拉,找各种理由,多半是因为平日里你给他的决定权太多了,你失去了做父母的威信。

如果选项是父母认可并适合孩子的,那么让孩子来决定是没有问题的,

比如,你是选红毛衣还是绿毛衣。

但孩子们并不总是有选择权的。

他每天早上都要上学——别无选择。

他必须刷牙、洗澡——也没有选择。

玩到困倦了,他必须睡觉——也不应该有选择。

而且这些问题不是孩子应该选择的,那是父母的责任。

2、过多的选择权也会增加过多不应该的期望。

一旦孩子习惯了做任何事都有选择,那么他就会习惯提出选项,也就是讨价还价,尤其是如果你还常常屈服于他的恳求和抱怨。

当你发出睡觉的指令时,他可能不会乖乖接受自己必须在某个时间上床睡觉。

相反,他期望在必要的事情完成之前有大量的选择。

他可能会想要选择拿哪个毛绒玩具陪她睡,用哪个水杯喝水,读哪本睡前故事。

他们的重点不是期望在某个时间上床睡觉,而是期待自己选择什么时候上床睡觉。当过多的期待落空时,自然免不了更多的哭闹。

3、过多的选择让孩子更有压力

所以,赋予孩子太多的决策权并不能帮助他获得权力,有的时候反而会让他感到背负着不应该落在他肩上的责任。

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说到,当给予太多选择时,孩子会遭受选择超负荷的压力。并且会浪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衡量一种选择与另一种选择

比如去游乐场玩,如果你给孩子选择:我们现在回家好吗?

那么孩子要思考的就是,现在回?还是再玩一会儿?

那么等待你的,一定是不要。

很多时候,即便是知道自己必须要做的事,当可以有选择的时候,我们还是会犹豫。

因为如果自己放弃选择,就好像吃了多大亏一样,怎么想怎么不划算。

选择是什么?意味着放弃之一,二者权衡,既然可以选,当然是再玩一会儿更划算。

那么,我们能否有效地提供选择,同时将其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1、保持父母的权威。

你不需要事事询问孩子,当有些事没有选择时,或者孩子不满意你的决定自己提出选项时,不必事事屈服于孩子的眼泪和央求,或者为了他们的快乐而屈服。

  • 如果你认为宝宝已经困到需要尽快入睡,那么就不必提什么现在睡还是讲两本故事再睡的选择!
  • 如果你认为孩子应该在就餐时间与家人一起就餐,那么就不必权衡孩子提出的“我现在不饿,我一会儿饿了再吃行吗?”是否可以应允。
  • 如果你认为游乐时间应该结束,该回家了,那么就别用征求的语气问孩子:我们不玩了,回家好吗?

因为等待你的一定是带着哭腔或恼怒的“不要”啊,所以这个时候,不要疑问句、不要祈使句,肯定的告诉孩子:

  • 讲完这本书就要睡觉了!
  • 所有的人都在晚餐时间一起吃饭,过了时间便没有饭了!
  • 我们该回家了,你可以在玩3个项目。

2、不是每件事都需要孩子的意见。

孩子自己的事,他可以尽量去做决定,比如他想去哪个公园,或者喜欢吃什么小吃。

但是如果这是大人的选择,甚至整个家庭的选择,就不需要去事事征求孩子的意见。

  • 比如,幼儿园谁接谁送;
  • 比如,出门开爸爸车还是妈妈车(意味着谁不当司机陪他路上玩);
  • 比如,爸爸妈妈今天出门应酬是不是要带你。

3、缩小选择范围。

每次只提供两个选择,如果不可能,尽可能缩小范围:

  • 比如,从这个架子上挑一本书,讲完睡觉。
  • 这三个玩具里挑一个最为最后一个,玩完回家。

适当的选择权,是一定要给到孩子的,如果使用得当,选择可以为孩子和父母提供各种好处——孩子们感受到尊重和赋权,父母也可以避免从正面冲突中崩溃

但是太多的选择,会让父母与孩子的角色失去应有的意义,在孩子面前,我们好像变成那个事事征求意见、不敢忤逆的人。

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不是家庭的主导者 ,也不应该是家庭的核心。

所有决定,不管大小,都应该尽量让每个家庭成员满足,而不是牺牲父母的意愿去成全孩子,也不是牺牲孩子的意愿去成全父母。

既已是三个人,就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两个人,所以,还是要找到适合三个人的相处方式

否则,你若感觉被绑架,那么,你以为绑架你的那个人会如何?他就能快活自在、乐享其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