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从小被妈妈打扮成女孩导致心理抑郁,性别教育真需要重视!

作者:好孕早知道 12-21阅读:1060次

近段时间,16岁初三男孩小刚,情绪突然失落、心神不宁,学习成绩下降,在妈妈陪同下走进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检测技术,心理咨询师透过男孩小刚表面的症状发现:真正困惑小刚的是他觉得自己应该是女孩。

小刚说,从小时候开始,他觉得自己是男孩,但又好像是女孩。他说,母亲从小就像女孩一样打扮他,自己从小到大活得很“拧巴”。到了青春期时,他在人际交往上出了问题,不敢和男孩接触,男孩子们觉得他“娘娘腔”,常和他开玩笑,他觉得自卑、羞愧。而他和女孩接触,也被女孩们误解,以为是要处对象。为此,小刚思绪烦乱,无法从这种情绪中走出来。

小刚母亲介绍,小刚小时候长得好看,有羊毛卷,胖乎乎的,惹人疼爱,像个漂亮的小姑娘。施宇说,小刚母亲是个爱美、嗲嗲的女性,平时和女性朋友一起化妆、美容都带着小刚,她们常和小刚开玩笑,给他抹个腮红、化个淡妆。另外,小刚的父亲常年在外地,他从小和母亲一起长大。母亲说,当初并不是刻意地把他当做女孩来养的,就是觉得好玩。

一句好玩,在孩子小时候就给他打扮成女孩,这位妈妈真是太不负责了,孩子如今出现了厌学,心理烦躁等状态,都是因为自己对性别认知的障碍。

心理咨询师施宇说,3至5岁是性别教育的关键期,男孩要像男孩养,女孩要像女孩养,比如在看儿童读物或者影视作品时,男孩女孩也要区别对待。“性别认同障碍的形成主要有三个原因,家长的性别期待(重男轻女、重女轻男)、父爱的缺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父亲的陪伴)、早期家庭教育中性别教育的缺失。

小编想,这则新闻中的小刚出现性别障碍完全是他妈妈真的太作了吧,不知道小刚在心理老师的治疗下会不会变得正常点,她妈妈这样不负责的行为真的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甚至是无法挽救的伤害。

我们应该引导孩子认同自己的性别,性别教育的基础在于性别认同。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性别特征,明白它的含义,并给予接纳和认可。例如,我们帮助小明认识自己是一个男生,他的身体、行为和女生是不一样的。在他好奇,为什么妈妈没有小jj、妈妈的xiong比爸爸的大等等问题的时候,大方地告诉他、和他讨论,这就是男生和女生的区别。

除此之外,在幼儿期,父母可以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从服饰、玩具的选择、游戏方式等方面入手,对孩子进行培养,比如,为男孩多选择素色单一的服饰,而为女孩多选择颜色 鲜艳、款式多样的服饰等,这样可以使孩子逐步形成良好的性别意识。在适当的时候,父母可以用裤子和裙子来区别他们性别的不同,为宝宝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做好铺垫。

对本文有任何想法,可在评论区给小编留言噢~我会及时回复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