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宝宝爱打人?没有天生熊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家长!

作者:柔情育儿 12-25阅读:5450次

宝宝动不动就“打人”,是让很多爸妈头疼的事情。家长们觉得这种暴力行为必须遏止在摇篮里,大声训斥或者以暴制暴,可是孩子才不买你帐呢!为啥?因为你一开始就错了!

我有一个闺蜜的孩子,两岁半,这段时间开始喜欢推别人踢别人,有时候还和别人抢东西,甚至无理由的去“碰”别人。孩子本性不坏,我闺蜜头疼的是不止一次的指出不可以这样做,也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道歉,他表示下次不会了,可到了下次依旧如此。我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啊。她反问,怎么不是大事,老这样打人,养成习惯了咋办?

添加tiankong1216998,免费领取《0-3岁成长宝典》

是呢,养成习惯了咋办?

1.“打人”,是孩子的正常表达方式

首先,家长们要知道,孩子的“打人”,是某个年龄段的正常行为,不是成年人心目中的“暴力”,而且它并不能预测这个儿童未来的行为,并不像大人们想的“早期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将来一定很霸道凶恶”。

其次,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因为一个玩具拳脚相向,也是很正常的。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凡事都以“我”为先。别人抢“我”的东西自然不肯了,那么“打”就是一种排除他人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他们眼里,这并没什么,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而已,“我只是要我的玩具”啊,所以根本不理解大人让他道歉和“保证以后再也不打了”是什么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带着孩子一起,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并表关心,效果反而会好,因为父母的行为给孩子做出了一个正确的示范。

2.正确引导,不要以暴制暴

小朋友的想法就跟小动物一样,他并不知道什么是恰当的行为,需要家长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教会孩子们“有情绪的时候应该怎样表达”

记住千万不要用武力教训,这才是最大的错误!因为你打了孩子,就是亲身示范了“可以打人”,孩子正值模仿能力强的时期,会模仿你的行为,导致这种行为被强化。

3.减少孩子打人的方法

避免不良示范

我们跟宝宝在一起玩的时候,常常会开心的捏捏或者拍拍宝贝的脸蛋,有时候还会开玩笑或吓唬他“妈妈要打你啦”。家长们觉得很亲昵的行为,其实给了孩子不好的示范,让他觉得摸脸、拍脸是一种表达喜爱的行为,但效仿的时候“不分轻重”,就演变成了大人眼中的“打人”。所以麻麻们不妨采用别的方式来表达爱意哦!

同样,打骂宝宝就更加不可以啦。

多给宝宝关注

给孩子足够的关注,确保他不是单纯想要引起注意才调皮捣蛋。孩子天生就有被爱被关注的需求,如果爸爸妈妈们太忙,孩子觉得被冷落,就会想法获取大人的注意力,“打人的时候,妈妈就会来管我”。

用好绘本,让孩子学会情绪的表达

孩子1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逐渐萌芽,也开始感知自己的高兴和不高兴。当他不高兴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就会演变成发脾气、打人。可以通过绘本和游戏的形式,家长们演绎不同的表情,让孩子知道,不高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高兴的时候可以告诉妈妈,妈妈可以带你去做一些开心的事情。

4.适当的"打闹",可以让孩子自己解决

小朋友之间有打闹是再正常不过了,但孩子的世界很单纯,之前看《爸爸去哪儿》,Kimi与王诗龄就属于打闹之后立即握手言和的。

如果仅仅是因为一个玩具发生争执和矛盾导致吵闹,孩子们手上没有什么伤害他人的利器,事态不会朝恶劣的方向发展,那么家长们可以静观其变,不用那么着急介入调解。试着给孩子一点空间,说不定你还没转身,他们已经和好如初了,瞎着急什么呢。

最忌讳那种一上来就急着判定谁对谁错的,或者不分青红皂白认定大的欺负小的,把大的骂的狗血淋头的。对于有表达能力的孩子,可以先听听他们的理由,然后引导孩子可以怎么做,比如轮流玩,比如交换一下玩具,尽可能让他们自己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这样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不用再求助大人了。

当然,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我们要时刻保护孩子的安全,当你觉得孩子有可能受到伤害,或是有可能伤害别人的时候,不要犹豫,请立即履行监护人的职责。

孩子的行为,就像一面镜子,影射出大人的教养。很多家长无意识的行为,其实已经造成了一些不正确的引导。打人,不是什么大事,但正确的引导不可少。

我们教育孩子,并不是为了不受委屈非得变成“恶霸”去主动攻击,也不是说做只温顺的“小羊”默默忍受一切,关键在于教会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事情”,既让孩子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又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还小,会在和同龄人打打闹闹间,摸索出与人相处的方法。试想作为父母的我们,至今不也还在探索微妙的人际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