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小菌快2岁了才会说话,又比较慢热,除非是很熟悉的人,否则见了一律是金口难开。
这让我妈很惆怅,因为带孩子在小区遛弯时碰见她的老姐妹们,小小菌很不愿意叫人,有时我妈催着孩子叫,也没用。
老人经常回来跟我和菌嫂感慨说——
135编辑器
这孩子,怎么就不叫人呢?
这么怕生怎么行啊?
见面打招呼在成人眼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放到孩子这里,就不一定自然了。
2、3岁的孩子,自我意识萌发,会开始害羞,再加上一些孩子性格内向,就会不愿意叫人。还有的大人让孩子觉得陌生、害怕、不喜欢,也会不愿意打招呼。
孩子不知道不叫人就是不礼貌,只是凭喜好行事而已。如果家长强迫孩子叫人,甚至还因孩子不叫人而批评他,很容易让孩子对打招呼这件事产生畏惧和挫败感。
比起打招呼,我们更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和个性,认同孩子有不打招呼的权利。成人尚有对别人发的微信视而不见的时候,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呢?
在认同孩子的基础上,父母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引导孩子。
1. 先自己和对方打招呼,做好示范。
2. 拉近孩子和对方的距离,增强孩子对对方的熟悉感,比如说,这位阿姨是妈妈的好朋友,你的小马就是阿姨送给你的。
3. 避免孩子害怕的行为。有些人见了孩子太热情,上来就要抱抱亲亲举高高,孩子吓都被吓到了,还打招呼?
4. 提前演练。可以在家跟孩子玩玩打招呼的游戏,看看相关的绘本,还可以提前告诉孩子,一会我们会见到一位叔叔,他会跟你打招呼……
说完打招呼,我们再来聊聊它的升级版——
135编辑器
来,给叔叔阿姨表演个节目
这个杀伤力可比打招呼强多了,不少网友表示,这句话简直就是自己的童年阴影。
但也有人的画风是这样的——
孩子愿不愿意表演,受很多因素影响:性格、对客人的熟悉程度、心理准备、情绪、表演后的反馈等。不考虑这些就非要孩子表演,欠妥当。
孩子愿意表演,自然好;不愿意也无妨,虽然家长希望孩子能在人前多多锻炼,但前提必须是尊重孩子意愿。
至于等着大家夸孩子厉害,间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家长,我想说:尊重孩子,比满足面子更重要。
家中要来人时,父母可以提前告诉孩子,询问孩子意愿。愿意表演,可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等演完父母记得为孩子疯狂打call。不愿意表演的,家长也可以提前想婉拒客人的方法,不至于临场尴尬。
135编辑器
小朋友不要那么自私,
要学会分享才是好孩子
这句代代相传的育儿名言,坑过多少孩子?
分享才乖,不分享就是不乖、自私?但是,2岁以下的孩子,根本不明白分享是什么!
这时候的孩子完全不知道别人的想法和感受,在他心中,每个人的想法都和他一样,他对世界的看法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其他小朋友社交时,也很难真正意义上与别人玩耍,并且对自己的玩具有极强的占有欲。
这时候家长更该做的是提供足够的玩具,避免孩子争夺玩具,同时做好调解,告诉孩子,xx没有要拿走,他只是玩玩而已,会还给你的。
等到了3岁左右,孩子才能真正与其他孩子互动。这时他们逐渐意识到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开始学会用轮流或交换的方式解决和小伙伴之间的冲突。
这时家长仍要做好引导工作,譬如提醒孩子每个人都有均等的机会玩玩具,引导孩子们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谁先玩。
如果上面这些都做了,孩子还是不愿意分享,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不分享就不逼着分享,孩子自己的东西应该由自己做主。
135编辑器
哪有哪有,
我家孩子不行差得远
中国人崇尚谦逊,在教育孩子上经常也不忘谦虚上两句,家长相遇,经常是这种画风。
大家直率地表达自己的喜悦不好吗?你们不直率,受伤的是孩子!
家长的这种不夸赞甚至是贬低的行为,等于给孩子贴上了“你不行”的标签。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标签效应(Labeling theory)”,是指当一个人被外界用某个特定的词描述和分类时,他的自我认同和行为将会随之受到影响。
家长总说孩子不行,长此以往,孩子会接受这个人设,觉得自己真的不行,丧失自信,甚至长大后还会继续相信这个标签。
“贴标签容易,撕却难。”一旦贴了标签的孩子犯错后受到惩罚,孩子会更相信你的消极情感和言论是针对他们的,而非是行为本身。
而且坏的事情发生后,不具备判断是非能力的孩子会轻易的原谅自己,“反正我就是这样的啊”。一旦孩子们有了这样的预设,家长给犯错的他们讲道理,效果多半会大打折扣,行为纠正无疑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面对别人的夸奖,接下就好,难道我们的孩子不优秀,不值得一夸?安心接下来,再教孩子表示感谢。
比如说:阿姨夸你跳绳好,我们该说什么?对,说谢谢!
这样做,没有人会觉得你不客气,只会更觉得孩子有礼貌,你教的好。
参考资料: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原创文章▎转载请至后台咨询
被尊重的孩子,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