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降温,喊女儿起床越发困难了。
每天早上,我都得抱着忐忑的心情接近她的小床,用最温柔的动作,轻轻抚摸她的脊背,浅吻她的脸颊,将她从香甜的睡梦中唤醒。
1
可不管我动作多么温柔,女儿醒来还是会默默地哭一会,看什么都不顺眼:
玩具没放在篮子里,不行;袜子和昨天的不一样,要闹;甚至拖鞋的位置不对都要哭半天……
即便起来了,也是磨磨蹭蹭,不管怎么催都没用。
看着女儿睡眼惺忪地抱着被子,我也曾心软让她多睡一会儿。
可没想到,不管她睡多久,都还会有起床气。而且这也直接造成了她上幼儿园迟到,我上班迟到。
后来,实在没办法,就支使孩她爸去喊。
她爸大嗓门,在房间门口就大声喊女儿名字,进去后直接掀被子,女儿不但没起床,反而闹得更厉害了。
苦恼许久,到幼儿园群里吐槽,发现妈妈们的早晨一样痛苦:
“叫醒了就坐床上发呆,怎么都不肯穿衣服。” “稍微提醒他‘快点’,就要发脾气,早上跟打仗一样。” “我家起床后一小时都不理人的,跟他说话像和空气说似的。”
……
看来应对孩子的“起床气”,是大多数父母每天必经的第一道难关啊。
2
为此,我查阅了不少资料,发现“起床气”真的不能怪孩子,是我们没有了解到背后的原因。
“起床气”实际上是一种睡醒后的负面情绪。而造成这种情绪的原因常有如下几种:
1
睡眠不足
朋友听说我女儿起床气大,第一反应就是:孩子没睡够吧?
这句话点醒了我,女儿晚上十点还在一遍一遍地央求着:“妈妈,再读一本嘛!”
迟疑拖延着,闹腾到11点才肯睡,早上7点起床,加上午睡时间也才9小时,没达到4岁孩子该睡的时长。
这就是典型的“晚上不睡,早上崩溃”。
2
睡眠惯性
有时候,孩子明明睡了很长时间,起床时还是烦躁不安。我们随便说一句话,可能都会让孩子炸毛。
我们自己也常会被这怒气所伤,以为孩子脾气不好。
殊不知,起床气其实是一种稳定状态被打破而产生的正常现象。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刚起床时脑海中还是一片空白,是不愿被人打扰的,所以就本能地抗拒新事物。我们不管说什么,于他们而言,都是打扰。
从生理来说,刚醒来时,体温、血压上升,呼吸频率加快,外周神经系统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大脑会将这些信号处理为情绪信号,让孩子具有攻击性。
这种由心理和生理叠加产生的情绪,才是“起床气”的罪魁祸首。
3
起床后的活动缺乏吸引力
除了自身原因外,孩子还会因为对起床后的事情不感兴趣而不想起床。
记得有一次,我跟女儿说周末去迪士尼玩。到了周六,女儿不到六点就穿好小裙子,兴高采烈地敲我房门,起床气被迪士尼惑冲得无影无踪。
其实也很正常,孩子做的事大多是被我们要求的。而这些安排可能并不是他们喜欢的,心理落差让他们产生了抵触情绪,从而更加排斥起床。
4
唤醒方式粗暴
很多时候,孩子起床气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就像我女儿,我喊她起床她最多也就发发呆,磨蹭一会儿。但是我老公掀被子时,女儿尖叫声跟拍恐怖片似的。
从心理学来说,我老公的粗暴唤醒非但不起作用,还激起了孩子的对抗性心理。
这种做法也是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让孩子除了对抗起床气外,还得对抗一个粗暴的爸爸。
3
如果我们认为,孩子的起床气不过是在无理取闹,还因此感到不耐烦,甚至对孩子的“坏脾气”用粗暴的斥责对待,就会像火上浇油一般助长孩子早晨的不适。
那么,面对一个有起床气的孩子,我们要如何做呢?
1
保证充足的睡眠
英国睡眠委员会的发言人杰西卡·亚历山大称,低质量的睡眠是导致“起床气”的关键因素。
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制定孩子作息时间,营造一个良好睡眠氛围,让孩子拥有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
对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睡眠时长(每24小时),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2
用温和的叫醒方式
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性用一些“杀伤性叫醒”方式,比如大吼大叫、掀被子、不停唠叨、走来走去地制造噪音,这些方法都会让孩子极度反感。
其实,我们大可以采取一些温和的叫醒方式。
比如缓缓拉开卧室的窗帘,让孩子在阳光浴中自然醒来; 用一曲舒缓的音乐替代我们的喊叫; 让早餐的香味先唤醒孩子的味觉……
孩子起床后,允许孩子发会儿呆。
用这些柔和的方式冲淡晨起的不适,给予宝贝一个清净和缓的早晨。
3
留一些让孩子愉悦的活动时间
除此之外,安排一些让孩子愉悦的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期待起床后的事情,能更迅速地清醒过来。
就有教育专家建议,用“故事”叫孩子起床。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孙怡表示,经常听起床故事的孩子心情会更好、更开朗,甚至对孩子养成早晨排便的习惯都有所帮助。
孙怡说,临睡时就可以和孩子约定好讲故事的时间。
这样,让孩子对起床后的安排有足够的期待,也让孩子对早晨的安排有了心理准备。
4
做好榜样
常言道,“苹果落地,离树不远”。
孩子的行为大多源自父母,英国《每日邮报》一项研究发现,起床气与基因遗传有着密切的联系。
除了基因,我们起床时的表现对孩子也有极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自己也要学会调节,早睡早起,做好孩子的榜样。
4
其实,在被叫醒的那一刻,我们的大脑需要完成复杂的“切换启动过程”:
环境安全检查→潜意识切换→神经系统启动→四肢苏醒。
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被“粗暴”地惊醒,启动过程就会被中止,导致神经系统紊乱,形成惊悚,小则令孩子起床后迷迷糊糊、磨磨蹭蹭,大则一天浑浑噩噩,昏昏欲睡。
长期下去,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神经或心理的问题。
叫醒里最上乘的方式,是温柔与耐心。
让孩子感到足够的安全,并用愉悦的刺激传达“醒来”的信号。
一日之计在于晨,爱孩子,就从一个美好的早晨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