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一乡镇医生代养病人家孩子近两年:孩子永远是周家的

作者:泸州新闻网 01-11阅读:3536次

  每个周末,当王海燕和丈夫颜道宽回家时,“二妹”都会摇头晃脑地跑到院坝来迎接他们,亲一口“爸爸”,然后又跑去黏着“妈妈”。

王海燕是泸州市合江县参宝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二妹”是她病人家的孩子。“二妹”家里困难,刚出生时,王海燕在“二妹”爷爷的再三央求下,抱着孩子回家抚养,准备等孩子大一点再送回去。

“二妹”和“奶奶、爸爸、妈妈、姐姐”一起合影

王海燕和丈夫都在外面上班,身边带着孩子不方便。好在父母身体硬朗,王海燕便把“二妹”放在老家,让父母帮忙抚养,而他们每个周末回家一趟,给父母和孩子带些吃的、用的,也来看看“二妹”。

孩子快两岁了还没上户口,这几天,王海燕四处咨询孩子上户口的事,她说,这户口得上在周家的户头上,她只是帮忙抚养。

出诊:去接生 却领回了一个孩子

“那就生下来吧。”两年前随口说的这句话,却变成了诺言。

事情要追溯到2017年农历二月初二。当天早上,当时还在重庆永川朱沱卫生院涨谷门诊上班的医生王海燕接到一个“急诊”电话,要她去接生。打电话的人,是朱沱镇涨谷村的村民周守全。

王海燕接到电话后赶到现场看到,孩子已经出生,躺在一张凉席上,什么也没盖,孕妇躺在旁边,盖着一床薄棉被。孩子的哭声微弱,全身冻得青一块紫一块。王海燕对孕妇和孩子进行简单处理后,赶紧叫车把大人和孩子送到朱沱卫生院,并将孩子放到恒温箱里进行救治。

孩子家的情况不容乐观。孩子的爷爷周守全今年68岁,体弱多病;爸爸周之南多年前在工地打工摔伤了脑部,昏迷20多天后醒来落下残疾,智力受损;妈妈有重度智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

孩子到卫生院后再也没回去,因为王海燕知道,现在送回去,孩子家里也没法抚养,“那就先带一段时间吧,长大点再送回去”。

据周守全回忆,两年前,他去找王海燕看病时,说儿媳怀上了,他们家庭“老火”,没得人照顾,不想要孩子。那天,他一直坐在门诊外的台阶上,等着王海燕下班,想请王海燕帮忙拿个主意。王海燕熟悉他们家的情况,也帮着联系医院为孕妇引产,但因为怀孕已达七八个月了,多家医院都不敢接手。

抚养又是难题,引产也不能做,周守全无计可施。

“那就生下来吧,实在不行我帮你想办法。”王海燕说,这只是一语安慰的话,当时只是随口说说,也没放在心上。

周守全说,孩子是什么时候出生的都不知道。那天早上,儿子起来煮早饭,看到孩子已经生了下来,才急忙通知王海燕去看看。

代养:热心肠 放弃生二胎的机会

每次送孩子到周守全家里,看到他家的困难境况又不忍心将孩子丢下。

孩子在医院恢复身体后,王海燕将她抱回了家,当时在重庆学习的丈夫颜道宽并不知情。王海燕打电话告诉他,说孩子抱回来抚养一段时间,丈夫也答应了。

颜道宽是一位乡村教师,也是个热心肠。1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帮助困难学生是常事。如今,抱了个孩子回家抚养,他也格外上心。

在老家,父母跟颜道宽说,有邻居议论“二妹”是捡来的。颜道宽还给父母解释,以后不要当着孩子说这些,孩子渐渐大了,心理上会受影响。

王海燕说,婆婆知道这件事后,一开始很难接受,说她想要孩子,自己再生一个,干嘛要去抱别人家的孩子回来。但女儿很懂事,后来还帮着她劝奶奶。

2017年6月,孩子4个多月了,王海燕考虑将孩子送回去,但每次送孩子来到周守全家里,看到他家的困难境况又不忍心将孩子丢下。那时,周守全做了胆结石手术,身体大不如从前,需要休养。周守全的一个亲戚说帮忙抚养,但这个亲戚也有三四个孙儿,也是有心无力。

屋漏偏逢连夜雨。去年5月,周守全又查出患上胃癌,随后还在王海燕夫妇的帮助下做了切除手术。如今看来,抱回去的可能性更小了。但王海燕说,近两年来,自己和“二妹”已经有了感情,孩子挺乖,也很机灵,她觉得这是自己跟孩子的缘分。除非周守全、周之南要把孩子领回去,其他人来领养她都不会考虑了。

两年前,王海燕准备生二胎,并去医院取了节育环。刚把“二妹”领回来的时候,她也怀上了二胎,当时要上班,还要照顾“二妹”,她和丈夫商量后,做了人流手术。

亲情:已把孩子当自家女儿

在家里,“二妹”叫他们“爸爸、妈妈”,也叫公公婆婆“爷爷、奶奶”。

家里多了一个孩子,王海燕和丈夫就多了一份牵挂。

通常情况,夫妻俩在星期五下班后,会开车一个多小时,从参宝镇赶回永川老家,看望父母和“二妹”。

说起对“二妹”的照顾,64岁的奶奶叶永芳流露出来的是慈爱。叶永芳说,“二妹”很乖,有时候自己会去隔壁幺婆家串门,晚上在幺婆家吃饭。晚上睡觉的时候,“二妹”枕着她的手臂入睡,半夜三四点钟会醒来喝一杯牛奶。

叶永芳说,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一年前刚带回来的时候,孩子半夜总是哭闹,她和老伴颜福尧只好抱着她在屋里来回走。带了一年孩子,叶永芳瘦了10多斤。

带孩子还要种庄稼,王海燕觉得公公婆婆太辛苦,想把他们接到城里住,但两个老人在家住习惯了,不愿去。

“有个孩子在家里,闹热。”叶永芳说,平时就老两口在家,现在把“二妹”送回来,“我们乐意带”。

王海燕说,一家人早已把孩子当成自家的养,在家里,“二妹”叫他们“爸爸、妈妈”,也叫公公婆婆“爷爷、奶奶”。

户口:孩子永远都是周家人

“孩子永远都是周家的,我只是帮忙抚养。”

2019年1月8日,王海燕利用周末休息,回老家把孩子接到单位。回来后,她便把孩子带到周家去见她的亲生父母和爷爷。

看到“二妹”回来,爷爷周守全和爸爸周之南格外开心。这个家是低保户家庭,现在只有周守全和儿子周之南,儿媳在2017年下半年生病去世。他们的房子是多年前政府帮忙修的,周之南现在每天负责扫一段公路,一个月有300多元。

以前,周守全靠打工也攒下了一些积蓄,为了治病,现在已是家徒四壁,只有靠低保金维持生活。

王海燕说,他最近正在给“二妹”上户口,户口还是上在周之南的名下,孩子也随父姓周。她说:“孩子永远都是周家的,我只是帮忙抚养。”

王海燕已经想好了,她会一直抚养着,供她吃穿、读书,好好管教。有一次,周守全找到她,说自己身体可能好不起来了,儿子自己照顾不了,让孙女跟儿子过,他不放心。

王海燕答应下来,自己和丈夫的收入,虽然算不上高,但抚养“二妹”后,也还能正常维持生活。

如今,王海燕一边抚养“二妹”,一边为周守全联系重庆的医院,做了胃癌早期切除手术,还替他联系了永川市二院做后期的化疗,并跑上跑下帮他报销医保,在乡邻的眼里,他们完全就是一家人。

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 摄影报道

作者:曾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