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家,就有了家务。孩子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当然需要参与到家务中来。
当孩子眨巴着懵懂的大眼睛困惑地问你,“妈妈,为什么我要学做家务”,你的回答可要小心了。
——鹿妈
在《少年说》中,初一的小姑娘余福钰走上了天台,向大家倾诉,妈妈在家里经常跟她说,女孩子要多做家务,要学做饭。
妈妈质问她:“你不做难道等着以后的老公来给你做吗?”
她很困惑,为什么是我要学做家务?为什么就不能让以后的老公来帮我做这些呢?
对于女儿提出的问题,在台下的妈妈也给出了回复:
“我能理解宝贝你的心情,但女孩子还是要学会家务,学会做饭,才不会饿肚子。”
听到妈妈的回答,女儿思索了一下,回答说:“好的。”
但从她凝重的表情来看,很显然对妈妈的这个回答并不那么信服。
不止是小姑娘,作为观众的我也不怎么认同这位妈妈的回答。
那么,作为家长,当孩子问“妈妈,为什么我要学做家务”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回应呢?
家务与性别无关,男孩女孩都要做
同样是在《少年说》这个节目中,东北男孩付轩昂也吐槽了妈妈总是要求他做家务。
他说自己在妈妈的“逼迫”下,已经学会了洗碗、焖饭、煮粥、拌凉菜等许多家务活。
最后他站在天台上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妈妈,你能别再逼迫我做家务了吗?”
令付轩昂没想到的是,底下的妈妈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他:“不可以。”
听到这话台上的孩子完全懵了,支吾着说:“可是……我还只是个孩子啊,我的主要任务不是学习吗?”
台下的妈妈不为所动,她耐心地跟孩子解释着:“家务也是学习的一部分,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组成部分。”
她说希望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既能泡得了书房又能进得了厨房的有责任有担当的男子汉,她也相信那时的儿子,生活必定是幸福的。
当妈妈的这番话说完,台下掌声如雷。
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说:比起婚姻中的巨大灾难,日常的琐碎烦恼更加难以躲避。
当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走入了自己的婚姻生活,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这时的Ta,就必须要担当起家务的责任。
曾经看过一个印度视频,在男女相亲见面的时候,女方爸爸问了一个让人意料不到的问题:
“我的女儿是会做家务的,那么你们的儿子平时做家务吗?”
当得到的回答是,男孩基本不做家务时,女方父亲直接干脆地拒绝了,他也给出了解释:
“我的女儿不可能一辈子都吃微波面食。”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Richard Rende曾说过:
“今天的家长都想让孩子把时间花在能为他们带来成功的事情上,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却正在抛却一件已被证明能够预言人生成功的事——那就是让孩子从小开始做家务。”
学习做家务,不是为了取悦谁,服务谁。
它也从来就与性别无关,无论男孩女孩,学习做家务,都是为了自己能够生存得更好。
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
曾国藩曾经说过,看一个家族的兴败只需看三点即可。
一是看子孙睡到几点,二是看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经典,三就是看有没有做家务。
劳动的习惯会影响人一辈子。
一个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
2007年,4岁的小女孩小花生日时收到了两份特殊的礼物:一份是妈妈送的碎花围裙,一份是爸爸送的可供小孩使用的刀具。
从这以后,每天清晨5点,妈妈就会把小花从被窝里拽出来,搬个凳子让还没有案台高的小花站在上面学习切菜、做饭。
这不是什么虐童新闻,这是一位身患癌症就要不久于人世的妈妈苦思冥想后决心留给女儿的遗产。
在电影《小花的味增汤》中,女主角千惠发现自己身患癌症,看着还在襁褓中的年幼女儿,她不知道该教给孩子一些什么。
但她想“健康第一,学习第二。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于是从女儿还只有两三岁的时候,她就开始教她洗衣、打扫、做饭。
只有看到女儿学会了这些家务,她才能放心离去。
蒙台梭利说,如果我们必须拟定一项育儿原则的话,那么第一个原则就是必须让孩子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什么叫生活?油盐酱醋就是生活。
什么叫人生?苦辣酸甜就是人生。
爱劳动的孩子,人格更健全
高尔基说:“劳动使人建立起对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信心。”
一个从小学习做家务的孩子,更自信、更有责任感、更懂担当,人格更健全。
哈佛大学曾经展开过人类史上为期最长的实验——Grant Study,研究表明:想要让孩子成功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他们做家务活,并且越早开始越好。
还有一项调查得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是15:1,犯罪率是1:10。
国内也曾有研究机构对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展开调查,发现那些爱做家务的孩子比不爱做家务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的比例高达27倍。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带着女儿们入驻白宫之前,就定下了9条家规。
在这9条家规中,有4条就与家务有关。
每天要铺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洁;
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要保持玩具房的干净;
要帮父母分担家务。
《朱子家训》中开篇第一句就是: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家务不学,何以过好这一生?
哈佛医学院心理学专家理查德·布罗姆菲尔德曾经在《怎样做才不会宠坏孩子》这本书中写道:
“如果你的孩子从未做过家务,那么从今天起,开始让他们学着做起来也为时不晚。”
而关于什么样年龄段的孩子该学着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美国儿童教育家伊丽莎白·潘特丽曾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精心设计出了一份《儿童学做家务年龄表》。
这里将它展示出来,以供爸爸妈妈们参考:
9—24个月
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可以让宝宝自己拿汤匙吃饭,把脏尿布扔进垃圾箱等;
2—3岁
可在家长的指导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如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等;
3—4岁
学着喂宠物,取报纸,睡前帮妈妈铺床,饭后把自己的碗盘放进水池里,帮助妈妈把叠好的衣服放进衣柜,把脏衣服放进脏衣篓里;
4—5岁
学会准备餐桌,准备自己第二天穿的衣服,将自己的毛巾、牙刷摆放整齐(这时父母要尽量避免模糊的指令,给出明确具体的操作步骤);
5—6岁
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子,并且学会收拾房间;
7—12岁
学会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擦地,清理洗手间,清扫树叶、积雪,学会使用洗衣机;
13岁以上
学着换灯泡、换吸尘器离的垃圾袋,清理冰箱、灶台,修剪草坪等较为繁杂的家务。
以上,跟所有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