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理论”的提出,首先来自于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后著名作家海明威于1932年运用到文学创作中。他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正是因为弗洛伊德和海明威在各自领域将“冰山理论”提出并加以应用,“冰山理论”才得以广为流传,并应用到广泛的管理学界中。我想“冰山理论”在教育中也同样适用,且非常重要。
把我们的一个老师或职工的全部才能看作是一座冰山,呈现在我们视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1/8,而看不到的则占7/8。上面的1/8是其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我们称之为显性素质;下面的7/8则是由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三个方面形成的基石,我们称之为隐性素质。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教师或职工所具备的全部职业化素质。
职业化素质既然有大部分潜伏在水底,就如同冰山有7/8存在于水底一样,正是这7/8的隐性素质部分支撑了一个老师或职工的1/8显性素质部分。但我们往往会忽视甚至忽略这7/8,这是因为“水上部分”是显性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改变和发展,培训起来也比较容易见成效。但这种做法也是致命的。所以,全方位职业化素质培训的作用就是要“破冰”,要将被培训者头脑中潜藏的意识和态度挖掘出来,将冰山水面上和水面下的部分完全协同起来,更大程度地发挥7/8水下部分的核心作用。只有这样,对教师或职工的提升才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对学校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
如果我们读懂了“冰山理论”,我们就知道我们的培训何去何从了。只有凝聚学校文化,凝聚相同的梦想,凝聚相同的价值观,凝聚我们的痛苦,我们才会迸发出持久的动力,激发出无限的潜能。
对教师职工培训如此,其实如果把“冰山理论”运用到教育教学上同样会起到我们意想不到的功效。从教育的层面来说,我们的规范要求及评比就是水面上的1/8,而对学生真善美的引领则是水面下的7/8.这在以后的《德育思考》中再进行论述。从教学的层面说,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我们拼命追求什么反倒没什么。我们追求成绩,备课研究知识点、上课攻破知识点、课后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我们收获的是什么,收获的是学生的厌学和能力的缺失。什么原因,因为我们只是关注了水面上的1/8,没有去关注水面下的7/8——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什么学,怎样学,我们远离了情感、生活、兴趣。
所以说,无论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教师都要把“冰山理论”作为必修理论,去研究、掌握并积极运用。
张中山写于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