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就输在“分寸感”上

作者:养育男孩 03-05阅读:943次

文丨鱼爸 图片来源网络


1


家应该是温馨甜美的地方,开满爱的花。

可很多的家,却会伤人。


最近,皮克斯的动画《包宝宝》斩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看似温情萌趣的动画,却刺痛了很多爸妈的心。

因为它告诉我们,有的爱,真的会“吃”人。

动画截图来自:皮克斯动画《包宝宝》

故事主角是一个华人妈妈,老公工作忙,每天只能自己做家务,内心十分孤独。有一天,她发现自己亲手做的小包子突然活了过来,非常惊喜。

妈妈把包宝宝当作自己的孩子养大,各种悉心照顾,生怕他磕着碰着。

妈妈激动地迎接这个小生命,但包宝宝很快就成长了,她不得不面对现实:孩子不会永远这么可爱,更不会听话。

包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世界,把妈妈隔绝在外,把房门推开,表情瞬间冷漠。

一天晚上包宝宝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一个金发碧眼的洋妞儿。

洋妞儿亮出无名指上闪闪发光的钻戒,宣示着自己的主权。

原来包宝宝回来,只是为了收拾行李,它要离开这个家。


妈妈死死守着门,也改变不了包宝宝离开的念头。

失望和愤怒之下,她一把将包宝宝塞进了嘴里,然后蹲在地上哇哇大哭。

很多人会觉得“吃”的片段很吓人。

现实虽然残忍,却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

实际上,很多孩子已经被父母控制,跟被“吃”掉的包子一样。


多少妈妈,把孩子捧在手里怕摔坏,恨不得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

孩子上幼儿园,恨不得装一个摄像头时刻看到孩子的动态。

孩子做一件手工,刚刚拿到剪刀,就赶紧抢过去,说我来剪。

看到孩子做家务,二话没说抢走,说他做不好,读书才是正业。

结果,孩子自己的独立空间越来越少。

最后被全部侵占。

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

却忘记了,要保持分寸感。


2



王朔曾说,“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这写出了很多人对父母的感受。

曾经那么亲密美好的关系,为何会变得硝烟弥漫呢?

为什么亲子关系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紧张。

我想,有很大一个缘故跟父母的分寸感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小时候,孩子小,离开家无法生存,只能忍受。

你没有试着去读懂孩子,去好好的尊重孩子爱孩子。

只是想着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控制孩子。

那孩子长大后,也不会有耐心来面对你。

那些童年痛苦的记忆会折磨他们的心灵。

以至于只能躲开这种关系。

最后却知道,这是装不出,也躲不掉的。

可为什么不早一点好好爱呢?

越早明白分寸感的父母,最后跟孩子的关系会越舒服亲密。

分寸感是什么?

它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人而异。

但它让人的感觉是一样的,就是适当,恰到好处。

比如爱孩子,给孩子亲密的爱,

却也不能忘了,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选择权利,并敢于放手。

3



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和犯错的权利。

我一直强调给孩子尝试的权力,甚至可以让他们犯点错。

可很多妈妈不赞同,觉得我们父母的作用就是让孩子少犯错,让孩子不受伤。

否则要父母干什么?

的确,在孩子生命的最初几年,他们需要无微不至的关心,需要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可我们也要看到孩子对于自我的表达。

看到他们的反抗,其实是有原因的。

哪怕一个两岁的小孩,也有可能跟你举着小拳头说不。

他们在争取自己的权力,在表达自己。

你怎么办?

比如他就是要把这块石头拿回家。

他就是要把这毛绒绒的芦苇带回家。

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婆总是会犹豫。

但我总是选择支持小小鱼。

只是在家门口的时候,我会提醒他,不要让芦苇的毛全部掉了,就不好玩了,掉家里也不好搞卫生,你看他们很轻,风一吹就跑了。

建议你可以试着包一下,或者放阳台。

他达到了带回家的目的,也愿意配合放阳台。

而如今,他还是会捡石头回家。

但是不会带芦苇回家。

有时,我们要相信孩子。

他们并不是那样蛮不讲理,真正蛮不讲理的孩子,都是被逼出来的。

因为没有人愿意听他们讲,他们只能蛮干。

也要相信孩子的选择,他们也会考虑后果。

有时比你还清楚地记得后果。

而前提是要让他们自己去做,而不是你告诉他结果。

在做的过程中,孩子明白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而下次,他就会做得更好,更自觉。


4



你什么时候才能放开孩子的手?

也许你会说等孩子准备好的时候。

其实,很多孩子早就准备好了,比如到了六七岁的年龄,他们已经能独立做很多的事。

可妈妈却还停留在一两岁里。

渴望拥有孩子的全部时间和关注。

可是孩子却渴望不按照妈妈的安排。

结果妈妈就想尽办法来讨好,或者打击孩子,用这些方法来达到控制的目的。

因为只有控制住了,才能感觉良好,感觉自己被需要,感觉自己还是一个妈妈。

可这样却会牺牲掉孩子的空间。

只有在被需求的时候及时响应孩子,在不需要的时候,懂得让开的妈妈,才能让孩子的独立空间变大,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发展出健康的独立人格。

让自己跟着孩子一起成长,有足够的勇气放手。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研究了数万例母婴关系后,他说,做妈妈,做个足够好的妈妈就行了。


这个足够好,我觉得是爱不能少,少了就不够好,但是也不能过分,因为多了也不是好事。

这就是父母的“分寸感”。

而怎么做到有分寸感,却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学习的。

本文动画截图来自:皮克斯动画《包宝宝》

(本文为鱼爸原创,公众号转载可联系授权,欢迎个人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新书《刚刚好的养育,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热售中)

支持原创就在文末点赞,赞赏鱼爸,欢迎留言!

您所见到的,也许就是朋友需要的!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