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你的孩子吗?
不用着急回答,
给自己一些回忆和思考的时间——
你真的相信他吗?
1
之前有个妈妈找到优妈,说到五年级的孩子偷钱的事。
我问她:“孩子有零用钱吗?”
她说:“她要啥家里都给买好的,给她钱怕她乱花,她肯定拿去跟同学买零食,买那些没用的东西。”
优妈想起自己。我在很多事上都理性,就购物时容易头脑发热,看到“买三送一”、“满百减20”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刹不住车,还经常买回来自己其实不需要的东西,闲置在那。
究其原因,小时候我老妈也不给多少零花钱,她认为我不会花钱,要什么家里给买就好。以至于我小时不会的事,长大了也不擅长。
从做父母的那一刻时,父母便把孩子的一切视为自己的一切,总担心孩子过得不好,孩子遇到一点问题都会担心不已。
孩子去上学,担心孩子吃不好;
下雨了,担心孩子没带伞淋湿了衣服;
出远门,提醒一万遍记得带好衣服;
……
这种过度担心潜意识台词就是:你不相信我能把这件事情做好、没有我,你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缺乏对孩子的信任,孩子还小的时候可能还不觉得有什么,到了四年级以后,慢慢进入青春期,有自己强烈的想法,孩子会觉得“为什么你总是不相信我能干好这件事?”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在北京、上海、广东、云南、甘肃和河南6个省市做了一项调查,调查里有这样一道题:“中小学生最喜欢父母的10种做法。”
调查结果显示:“信任我”以63.5%的高得票率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说话算话”(49.2%)、“让我平等参与家庭生活”(31.7%)、“和我一起讨论人生大事”(23.3%)等。
可见,孩子最喜欢我们可以给他充分的信任感。
孩子最喜欢听到爸爸妈妈说:“我相信你!”
2
优妈很喜欢看马伊琍演的戏。而马伊琍能如此优秀,也源于她的爸爸对她的信任,初中时,老师告状说马伊琍早恋,和多名男生谈恋爱。
听到这句话,马伊琍爸爸没有暴跳如雷,而是平静地说:“哦,那你能在纸上写下男生的名字吗?”
老师就写了一个名字,马爸爸看了之后,问:“还有呢?你不是说多个吗?”
老师一听,觉得被挑衅,很生气。马爸爸却说:“老师,我不跟你说了,我的女儿我非常了解她,我还是跟校长去说吧。”
马伊琍的父母初中都未毕业,但是他们却将女儿培养成了一个独立坚强的人。马伊琍说,父母的教育方法就是一个词:信任。
美国育儿之父斯波克曾经说过:
在家人彼此关爱和尊重的家庭气氛中长大的孩子,内心会获得一种信任,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公民,也相信大多数人都心存善意。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时,就会自然而然地相信他会成长为一个好孩子。
优妈之前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台湾的小朋友因发脾气被妈妈骂,她跟妈妈说:
我答应过你不发脾气,但是每个人也会有偶尔控制不住的时候,对不对?所以,我下次尽量不发脾气。
可是,妈妈说:我不相信你下次可以做到!然后又要孩子向自己证明下次不大喊大叫发脾气。
这个小朋友立马就绝望到崩溃——
正常的逻辑是——
我相信你!你可以做到!你做给我看!
可是,这位强势的妈妈的逻辑是——
我不相信你!但你一定要做到!那你现在告诉我,你怎么才能让我相信你能做到?
如果我们处处不信任孩子,总是说一些诸如“真的假的,不要骗我”、“你让我怎么相信你呢”之类的话,还有那怀疑的眼神,孩子就会感到沮丧,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势必会受到伤害。
亲密的亲子关系需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有了彼此信任和良性互动,孩子愿意对父母讲真心话,等到他们进入叛逆的青春期,因为已有长期的互信,比较不容易陷入无法沟通的困境。
3
信任孩子,不是嘴上说说就行,要具体表现在行动上,要发自内心的相信孩子。
优妈曾看到这样一个孩子,在读高一的时候是一个“非典型学霸”,人缘好、成绩好,却是老师眼中的麻烦,具体表现为:学习不踏实,粗心,随意。
小升初和中考,他都是一路被保送到市重点中学,只花30%精力学习,就能轻松得到好成绩。
老师看到他整天一副“不务正业”的样子更焦虑,用校长的话说,这是“清华北大的苗子”啊——只要他多“端正态度”。
但最终,他的父母反复纠结之后,还是给了他最大的自由。他们觉得,既然他能毫不费力名列前茅,就别逼得太紧了。
所以,整个高中阶段,他的成绩都游走在自由和学霸的边缘。别人高三学习紧张到吃饭都算着时间,他还是每天打一个小时游戏,运动几十分钟。
而且,他还在“不务正业”,玩手工模型拿到国家专利,几次包揽学校、区里的运动会冠军,有时间就跟一帮好哥们儿出去玩……
高考之后,他进入了自己心仪的大学。
如果当初父母逼他一把,结果会怎样,没有人知道。但现在,他依旧是一个内心轻松的孩子,完全照着自己的节奏生活。
所以,孩子是可以“任性”的,父母也是可以“放手”的,只是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