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儿童失踪的主要原因:除了被人贩子拐卖,竟然还有离家出走

作者:陆北老师 03-11阅读:5225次

陆北老师

最近,关于建议拐卖妇女儿童罪最高调至死刑的新闻,在朋友圈里刷屏。尤其是许多父母纷纷点赞,孩子是他们的心头肉,无论是在行为上,还是情感上,他们都绝对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因为拐卖而离开自己。

孩子被拐卖给整个家庭带来无尽的痛苦

但是,就在我们对人贩子深恶痛绝,恨不得他们被判处死刑的时候,其实还有一点,是我们无法忽视的,那就是导致孩子失踪,拐卖绝对不是唯一的原因,还有一种原因,不仅会导致孩子失踪、出现意外,而且还会让父母更加痛心,就是孩子主动离开家,也就是离家出走。

根据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15日,“团圆”系统共发布儿童走失信息3419条,找回3367名儿童,其中解救被拐儿童53名,溺水等意外死亡170名,迷路458名,离家出走的儿童竟然多达1990名。


平台上发布的信息显示,许多孩子失踪的原因是离家出走

通过这个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因为离家出走而导致失踪的孩子占比竟然超过一半,远远高过于被拐儿童的比例。

有些人可能还是会觉得这是个案,毕竟现在的孩子们生活环境、物质环境都比上一代人要好得多得多,孩子有好日子不过,为什么要选择离家出走呢?

但是,如果我们去网络上进行搜索,就会发现,离家出走的孩子真的不在少数。

厦门五年级女孩在与父母吃午饭的时候,父母因为孩子英语不好、记不住单词,父母说了一些比较严厉的话,还说要惩罚她,于是,孩子在下午离家出走。

女孩在出走前,还留下了这样一张令人心碎的纸条

女孩在出走前,还留下了这样一张令人心碎的纸条。

广州10岁小男生,失踪两天,家里人急得团团转,最后,父母在同学家里找到他。因为想到要上学、做作业、考试,男孩觉得自己还不如出去流浪,于是带着零花钱,离开了家。见到父母,孩子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妈妈,我不想上学”。

甚至有的孩子离家出走,被公安机构发现,但是孩子却坚决不回家,恶狠狠地说:“我就是死在外面,也不愿意回家。”

如果我们真的去关注一下,就会发现,类似这些的孩子离家出走事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一起。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我们在孩子身上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把最好的都都给了他,就算孩子不成才,怎么也不至于离家出走。可是,当它已经真实存在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去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孩子非要通过离家出走这种方式来应对呢?

孩子为什么会离家出走?

离家出走,与其说是一种消极行为,倒不是如说,是孩子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产生的一种主动行为。当孩子在心理上感受到巨大压力,或是积压了过多负面情绪无处排解的时候,孩子自己就会寻找出路,让自己舒服一些。

于是,他们选择了远离以往一直生活的环境,毕竟这个环境,或是环境中的人,没有让他感受到美好。离家出走也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只不过,遗憾的是,离家出走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甚至反倒会让孩子陷入更深的深渊。

不过,孩子为什么会离家出走呢?

首先,家不成家,只有家的外壳,却没有家的内核

前两天,一个男孩被妈妈扔在高速公路上,为什么呢因为孩子考试成绩没有达到95分。警察给孩子的妈妈打电话,让她来接孩子回家,她说,我就这样,成绩不好就不行,最后,妈妈也没有来,是孩子的叔叔将孩子带回家。

在这位妈妈眼里,成绩比孩子还重要,可是她却没有想过,没有孩子,哪来的成绩呢?

成绩不够好,就会被抛弃,这样的家对孩子来说,感受到更多的是不安与恐惧,孩子如果有一天离开家,他也不会怀念,因为这就不是一个家。

一份2017年的全国数据显示,59%的出走青少年来自核心家庭(即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家庭),出走女生占52.7%,另外,有66.51%的青少年出走是因为亲子关系。

有人对一些离家出走的孩子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出走的原因,大部分孩子的回答都是父母只看重成绩,或是感受不到来自于父母的关心。

孩子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就是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

什么是家?一间房子,三口人,这就是家吗?这只是家的形式,真正的家,是三个人组成的一个爱的共同体,对于孩子来说,家是自己的支持系统,在其中,孩子能得到爱的滋养。做得好了,可以得到父母的鼓励,做的不好,可以得到父母的包容。父母给予孩子的是无条件的爱。无论孩子变成什么样子,学习好不好,长得漂亮不漂亮,都能被接纳,这才是真正的家。

其次,无法与父母进行沟通,人在家里,父母却“看不到”

很多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对于孩子的需求,不管不问,不急了,要么责怪孩子不懂事,不能体谅自己的辛苦,要么就是给孩子一笔钱,觉得钱是万能的。

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会遇到很多困难,无法解决,并不是因为他们脆弱、胆小,而是没有能力,他们不知道如何解决。所以,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协助,父母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然后给予帮助与指导,我们不需要事事都替孩子去做,但是我们需要告诉孩子怎么做,给予他支持。

父母看不到孩子的需求,不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在家庭中一样感受到孤单

可是,很多父母却无法理解这一点,他们觉得孩子这么小,能有什么大事儿。而就是这些小事儿给孩子带来了很多负面情绪,在孩子的心里不断累积,让孩子感到无比痛苦。既然如此,在家和不在家没有区别,孩子会选择离家出走,也就不是难以理解的举动了。

第三,离家出走是孩子在给父母传递信号,我需要你

相比较于前两种离家出走的原因,这一种原因,其实是在给父母机会,孩子不是真的要走,而是希望父母可以关注自己。他们利用这种相对极端的方式,让自己的需求被父母看到,如果此时父母能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那么就算是一个好的结局。

但是,有的父母若是无法理解孩子的行为,觉得他这么做是调皮捣蛋,孩子回到家甚至拳打脚踢,那么估计离孩子下一次离家出走就不远了。

很多时候,孩子是被父母“逼走的”

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孩子,才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家的存在与温暖呢? 第一点,我们要看到孩子的负面情绪,然后帮助孩子化解。

很多父母并不把孩子的情绪放在心上,他们觉得小孩子能怎样,就算不高兴,一会儿也就过去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奇葩说》辩手黄执中曾经这样说过:我们一般人好像不把情绪伤害,当成一种真实的伤害。假如我们胸口插了一把刀,医生会来帮我包扎、止痛。他不会告诉我,你要勇于面对。可是,假如我的心口插了一把刀呢,你们跟我说,都会过去,这是成长的动力,要化悲愤为力量。口气那么的轻描淡写,因为你们不把它当做真正的伤害。

负面情绪就是一种伤害,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

情绪是一种力量,处理得当,它就会助力孩子的成长,处理不好,就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孩子因为社会阅历浅、人生经验不丰富,在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无助,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发现孩子的情绪问题,然后加以引导。

这里还有一点需要父母注意的,就是我们不要提前给孩子预判。比如,孩子回到家,情绪低落,孩子还没开口,父母就说,“肯定是上课不认真,被老师批评了吧”。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在我们不开心的时候,有人这么和我们说话,我们是什么感觉。

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要理解孩子的情绪,不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告诉他,“我们知道你不开心,妈妈能体会你的难过”。之后,引导孩子说出发生了什么,之后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进行分析,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化解情绪。

套用一句流行语,我们不能只关心孩子飞得高不高,我们还要关心孩子飞得累不累。

第二点,相比较于打击教育,鼓励更重要

许多父母都觉得打击孩子最有用,于是,他们肆无忌惮地批评训斥孩子,父母觉得这属于激将法。

“你就是个傻子,什么都不会;

饭都白吃了啊,这么简单的都不会;

要是下回再考这点儿分,那你就别上学了。”

我们都以为,孩子听到这样的话,马上就奋发图强,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可是,实际上并不会。打击就是打击,和教育没有关系,当我们打击孩子的时候,他更多的感受到的是伤害,绝不是激励。孩子甚至会因为父母的打击而退缩。

这也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放弃努力的消极行为。如果父母经常打击孩子,孩子就会出现习得性无助的情况,从而对人生产生绝望和恐惧,觉得无论什么事情,自己都无能为力,而这种感受很有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

习得性无助有可能会让孩子一辈子都感到无能为力

所以,希望通过打击孩子从而让孩子振奋起来,我们莫不如试着去鼓励孩子。看到孩子的优势,我们要鼓励他再接再厉,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这样孩子也会获得更多的自信心,支撑孩子面对未来人生会遇到的困境。而对待孩子的劣势,我们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让孩子达到平均水平,不成为孩子前进路上的阻碍就好。

第三点,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真正的家并不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就算家。而是在家庭中,要有爱在流动。而这种爱也绝不仅仅是流淌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父母之间也需要有和谐的夫妻关系。

黄磊曾说:“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让他们看到爸爸爱妈妈,妈妈也爱爸爸。”

新闻曾报道过一个小女孩,她在某天深夜带着自己的妹妹离家出走了,等到经查发现姐妹俩的时候,她们靠在一个垃圾桶旁边,冻得瑟瑟发抖,警察问她们,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姐姐回答说:“我爸妈总吵架,但是我们一生病,他们就和好了,开始照顾我们。我就想着,这一次我们直接就离家出走,是不是以后他们就不会再吵架了。”

孩子离家出走,不是因为调皮,而是因为无奈,他们无路可走

有人曾经说过,孩子就是家庭的保护神。当家庭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主动就会去做些什么,来保护这个家庭。可是,毕竟他们的承受能力有限,想法也有限,所以他们有时候就会做出一些危险的举动,而离家出走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父母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这样孩子才能同所有的精力去发展自己,让自己成为更好的状态,而不是每天就想着如何挽回父母的关系,从而做出一些伤人伤己的举动。

最后一点,父母要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

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我们都能理解。但是,我们要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期待。这就像是,孩子平时想要跑下来八百米都很难,你却非要让他参加马拉松,孩子不仅无法无得好成绩,对他的身体可能还会是一种伤害。而且,父母的强求也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压力。

类比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是一样,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些小目标,逐步引导孩子实现终极目标,但是不要一味地去让孩子实现那些暂时看来很难实现的目标。同时,我们不要随意对孩子进行打骂和讽刺,这样会让孩子的压力更大,从而产生抵触和恐惧的情绪,当孩子承受不住的时候,就真的有可能会离家出走了。

学会理解孩子,关心孩子的真正需求 ,才是我们为人父母最应该做的事情

其实,不管怎么做,有一点,我们要明白,教育的本质,是引导每一个孩子去学会生活,获得幸福,而绝不仅仅是培养出一个父母觉得好的孩子,当我们能了解这一点的时候,很多事情其实就不难解决。

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渴望,了解他们人生的困惑和迷茫,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缓解情绪,陪伴他们度过人生中每一个想要“逃离”的时刻。

陆北老师专业解密青春期,做你最温暖的陪伴。欢迎在下面留下你的育儿烦恼,陆北老师将陪你一起面对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