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CC被蚊子咬了,还是两个大包!
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花间觅路鸟先知”、“春到人间草木知”,我倒是瞧着,蚊子比这些鸭子、鸟儿、花草树木的还要灵敏上许多倍。
不过这不是重点哈,重点是,早上奶奶发现后,心疼孙女,气得忍不住控诉:这该死的蚊子,这么早就出来祸祸人,偏偏就咬我们家CC,还这么大包,太可恶了!
没成想CC倒是淡定的很,跟奶奶慢条斯理的解释:那是因为我的血更甜,比你们每个人都甜,更吸引蚊子。
一句话,让奶奶忍不住笑了,心情也没之前那么义愤填膺了。
全家人一早晨因为蚊子的困扰也都烟消云散了。
语言有多大的魅力?思维方式对人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年龄越大,越是有所体会,孩子越大,越能亲眼见证。
CC拔牙前后,我有过一丝顾虑,跟C爸探讨CC会不会因此受到什么心理影响。
因为我曾听CC姥姥说过,一个亲戚家上小学的女孩子因为戴牙套矫正牙齿被男同学取笑,导致越来越自卑,都不敢大大方方的开口大笑。
原来在网上也看过有妈妈吐槽,娃牙掉了被小朋友笑话,不肯去上学。
所以,其实自从知道她长双排牙开始,我跟C爸就开始有意、但不刻意的跟她透露:所有的小朋友都会经历换牙、掉牙,甚至牙齿矫正,不过有的孩子早、有的孩子晚,这都正常。你算是早的,你应该是你们班第一个换牙的小朋友了。
牙齿拔掉之后,我们也尽量引导她关注,“腾出来的位置,是为了新出的牙齿更好的复位。”
我本以为她会对牙齿上这两块“空虚”多多少少有些介意。
没想到,自拔掉之后,她就兴奋的告诉每一个熟悉的人,自己的牙齿拔掉了,还大方的让人家看,先是邻居,然后是课外班的老师和同学。
周一去幼儿园,第一件事,就是张开自己的嘴巴给全班的老师和小朋友们展示,兴奋的宣布自己拔牙了,还拔了两颗。
瞬间让你误以为,好像拔牙是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围观的小朋友们瞧完热闹之后,也就纷纷散去了,直到现在竟也没有一个人拿拔牙这事儿做文章。
至此,“拔牙会不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这项顾虑,是可以放心的划掉了。
养孩子时间越久,我越忍不住反思,父母真正需要传承给孩子的到底是什么?
年纪越大越是发现,年轻时同一起跑线出发的一波人,跑到中年,人生轨迹全然不同,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最大的,就是思维模式的不同。
这里不单指经济能力,还有幸福指数。
今天给大家分享两种思维心态。
1固定思维与成长思维
为什么有的人特别有毅力,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都有着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强大毅力。
并不是他对自己有多狠,而是因为,在他眼中,眼前的南墙从非终点,前方的黄河也从无尽头,那么,当然还是要试着往前走一走、寻一寻。
这便是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时,人与人思维模式的区别,我们之前也探讨的“成长心态”和“固定心态”。
两者的区别在于对挫折、错误、和意外的容忍程度:
固定心态的人会害怕挫折、错误、觉得一旦遭遇挫折就说明自己不行。
成长心态的人,总结为一句话就是:那些打不死我的,终将让我更强大,所以他们不怕失败。
关于这两种思维想看的同学可以直接戳这篇《你如此心疼孩子,他得多难学会坚强》。
这两种思维模式放在养育孩子身上,结果尤其显著。
父母是如何影响孩子形成两种差异思维的?
很多宝宝在游戏或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阻碍,都会发脾气甚至沮丧:
搭积木时:我不会搭一座桥;
学英语时:我不会念这个英文单词;
固定型思维模式,是这样的:
对于一些小宝宝,父母通常愿意报以更多的宽容,来安慰孩子:没关系,你还小呢!
对于一些大宝宝可能就没那么友好了,尤其是当面对学习这件事时:怎么就不会念了,别人都会你怎么不会?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自然拼读吗m~e~t~met念出来不就完了?
但,前者很容易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外因,容易养成给失败找借口的习惯;后者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会越发自卑觉得不如别人。
成长型思维,是这样的:
你不是不会搭桥,你只是需要多试验几种长度的积木块;
你不是学不会这个单词,你只是需要多练习几次。
然而,成长型思维真的发挥左右,除了言语上的引导和鼓励,父母还需要真正的帮助孩子去感受这种思维转变带来的结果。
我们多选几种积木块试验看看:这块过短、这块过长,啊,这块刚刚好。
我们多练几次试试,可以先分解为两步m~e~me,m~e~me,m~e~t~met,m~e~t~met,咦,刚才是不是说对了?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鼓励,是让孩子明白:你不是“已经失败”了,你只是“暂时还没成功”。
让他对解决问题永远抱有希望,也让他对自己永远抱有信心。
这才是为他今后长大成人、离开父母、独自生活能做的最好准备,这也是做父母的智慧。
2
积极思维与消极思维
除了培养孩子“对待问题时”的成长型思维方式,我们还需要教给孩子一种对待世界的“积极的、自我肯定的思维方式”。
人与人对幸福的感知差异,也是思维模式的不同。
有些人,不管身处何境都是幸福的,幸福是一种能力,只跟自己有关,或者说,只跟你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的思维方式是积极还是消极有关。
后台很多妈妈都留言:
C妈,宝宝9月份要入园了,很怕孩子上幼儿园被欺负啊~
C妈,老二出生了,很怕老大被七大姑八大姨的“你妈喜欢弟弟不喜欢你”的言论带偏了啊~
其实这些问题的核心,并不是外人,而在于孩子自己,在于你有没有培养出孩子一种自我肯定、乐观积极的思维方式。
每每说到校园欺凌,我们都会说,坏人找什么样的孩子作为欺凌对象是有迹可循的。
你是什么样的气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你有多么强大的内心,就能震慑住多么强大攻击。
很多孩子被欺负了甚至都不敢告诉父母。
为什么?
因为父母不接受这样软弱的自己。
很多孩子宁可信隔壁邻居的玩笑话,也不肯直接问问妈妈,是不是真的更喜欢弟弟不喜欢我。
为什么?
因为父母未曾给予他敢去这样想、这样问的信心。
为什么戴牙套的孩子会自卑,因为他自己也是稀里糊涂的就被大人拉去戴牙套了,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单单自己就不一样了?面对取笑,自觉理亏,当然自卑。
但如果能提前告诉孩子,你带牙套,是为了帮助你更好的矫正牙齿,等摘掉的一天,你会变得更美,妈妈给你找一些对比图,你看,他们是不是都因为矫正牙齿变得更好了?妈妈和爸爸都在期待着这一天。
相信孩子便不会惧怕和理会那些流言蜚语。
所以,永远不要吝惜你对孩子的爱、肯定和鼓励,让他知道自己永远有人爱,永远值得被爱,让他能够坦然接受任何情况下的自己。
如果你对自己足够自信,如果你的内心足够强大,那么,没有人伤害得了你。
C妈说
生活中很多问题,甚至说不如意,换个角度思考,便能得以释怀。
就像3月的初春,做为第一个被蚊子咬了的人,你是气急败坏的带着糟糕心情开始新的一天?还是认为自己的血不错笑笑随它去?
就像拔过牙的孩子,是扭捏的不敢示人,被发现后一脸被揭穿的恐慌;还是大大方方的宣布,我有了新变化,有谁想要看看?
说到底,这只是一念之间的选择。
但看似随机的选择,便会影响着,你是否能心态轻松的过好这一天,这一生。
而这一切的前提则是,父母是否给予过孩子“敢去如此认同自己”的信心,在父母尚有绝对的主动权,对结果的走向尚有把握的孩子小时候,不遗余力的去做这件事吧!
推荐阅读聪明的父母从来不说“别哭了”,而是用这些话代替
因为你从无远虑,所以你的孩子总有近忧。
对“别人家的孩子”,你满眼羡慕,却从不做任何改变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公益普及婴幼儿养育、疾病、心理知识。(cc-b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