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同学都有,我也要!”孩子有攀比心理,学学这位母亲的做法

作者:齐丽娟 03-25阅读:3473次

文 | 齐丽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儿子的班上很多人都有了手表电话,儿子回到家以后,开始向妈妈撒娇:“妈妈,我班上的同学都有手表电话,我也要。”

妈妈听了孩子的话,回答道:“我们家离你的学校很近,几分钟就能赶到的路程,你们同学的爸爸妈妈给他们买电话手表是为了方便联系,你其实并不需要这个。”

儿子随后又开口:“妈妈,可是他们现在都有这个,手表上面还可以微信聊天,我觉得我都融不进他们了,我觉得自己没有手表电话很落伍。”

妈妈哪能不知道儿子的小心思,当下中小学攀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她每天都去接送孩子,她又怎么感受不出来,但她不愿意让孩子陷入这样一种被动的局面。“儿子,你想要手表电话不是不可以。”儿子听到这句话,眼睛放了光,但听到妈妈后面接的话语时,又沉默了。

“手电变化市场价大概几百上千块,你可以要,但你要自己赚钱买。你现在还是小学,你没有这个能力,如果你愿意为自己做家务,我可以按照外面的价钱给你付工资,也就是说,一个小时一块钱,而按照这个速度,你可能要用好久的时间才能买到电话手表。”

“孩子,并不是妈妈买不起,也不是妈妈不想给你买,你不能因为别人有,你就也想有,物应当有所用,如果妈妈觉得它于你而言真的有用,妈妈一定会给你买。就像穿衣服鞋子也是一样的,当时妈妈带你去看耐克鞋子,妈妈因为价格贵而犹豫时,你告诉妈妈‘鞋子反正都是穿在脚上的,舒服就好,不一定要好看。’你不知道妈妈对你有多骄傲。”儿子听完妈妈的话以后,再也没有抱怨过。

相信不少父母都曾经历过“被要求”的情况,从孩子的嘴里也经常能听到“别人有,我也要有”的言语。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社会过于浮躁,孩子们处于学校这样一个小社会群体之下,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影响。

还有不少孩子,更是从父母那受到的影响,部分父母认为,孩子的穿着打扮等都代表了父母,于是给孩子提供的用品从来都是超过他们原本能够承担的范围,基于这一种状况下,孩子的欲望被激发,而父母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满足,由此进入负循环。

孩子是最容易被引诱的对象,作为父母,我们应当要去担负起“控制者”的角色,我们应该要让孩子清楚,需求能否被满足,不是简单开一句口就好,背后要考虑的是家庭经济情况、物品的可用度、需求程度等等。的确,你的同龄人确实拥有的比你多,但很多时候,你正在拥有的,别人可能也正在羡慕着,珍惜当前所拥有的,为你还未拥有的而努力,这才是最幸福的生活状况。

孩子,有所爱、有所追求的人,一定单纯,也一定幸福,我不希望用道理去束缚你,我希望你能够从生活中感受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