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然
我们身边不缺少美好,是缺少发现美好的眼睛。我们的孩子不失优秀,是一直等待我们的发现。
最近,看到一条关于“厦门现最强小学生作业”的微博,很吸引我。
事情的起因,源于三年级开始,学校老师每周会给孩子们布置学做菜的作业,在班级群里展示并点评,六年级学生黄宝桢由此脱颖而出。
在为这样的学校教育、老师行为鼓掌之余,更要为这个男孩的优秀大大地点个赞!
才六年级,就已经会做20多道菜,色香味俱全,让多少成年人汗颜。
据男孩家人表示,这项作业给孩子增加了乐趣,让孩子有了创意,更愿意去多想多看,有了更多的自立能力。
孩子举手投足间的自信和成就感,隔着屏幕都快溢了出来。
会做饭,做饭好,就已经很优秀。
而通过做饭这件事,孩子变得更乐观、积极、自信、自立,更成了优秀中的战斗机。
孩子,总比我们想象中的优秀。只要我们肯用心去发现,他们身上处处是闪光点,就会为孩子腾出一方空间去大展手脚,耀眼地绽放自我。
生活中,孩子究竟有多少优秀,在等待着父母去发现?
又有多少孩子的优秀,被父母扼杀在了萌芽状态?
最近陪孩子在看电视剧《家有儿女》。这部喜剧片,在带给人们欢笑的同时,一些教育方式也引人深思。
其中《家有神探》这一集很吸引我。
在剧中,刘星有一阵特别迷侦探学,一心想做侦探,并给自己起名叫“福尔摩星”。
(图片截自爱奇艺视频)
对家里发生的大事小情,他都能给分析得头头是道。
他能根据妈妈的外表和行程,推断出包饺子的白菜是在市场东区买的。
他会根据弟弟小雨的一句感叹“我要是工薪阶层就好了”,推断出弟弟一定有心事。
根据家里突然丢失了饼铛、书、杂志、炒菜勺等东西,推断出一定有可疑的事情发生,而小雨很让人怀疑。
但他每次主动请缨,要帮父母分析、“侦破”这些事件,父母都会不屑地拒绝:
“没你事,一边待着去。”
“儿子,咱别没完没了的行不行?”
“福尔摩星先生,你这个侦探游戏,咱能不能不玩了啊。”
甚至妈妈还几次说出了“神经”的字眼,爸爸也表示要找比较好的神经科医生。孩子的认真行为,被父母理解为无理取闹。最后,一家人竟然严重怀疑是刘星,为了证明自己的侦探能力,而一直在贼喊捉贼。
(图片截自爱奇艺视频)
不难发现,每次刘星的观察都细致入微,评断都有理有据。但父母一直以一个孩子式的游戏在看待他,甚至讽刺挖苦他,不肯给他一次展示这方面才能的机会。
刘星被一次次拒绝和打击,流露出了满满的失望和绝望:
只想得到父母的一句夸奖,得到的却是不屑。
(图片截自爱奇艺视频)
只想得到父母的理解,却总是被冷嘲热讽。
(图片截自爱奇艺视频)
只想得到父母的支持,得到的却是被冤枉。
(图片截自爱奇艺视频)
英国大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刘星原本有优秀的分析才能,父母应该去发现,去引导,让孩子最大程度地表现自己。而父母对这些视若不见,高姿态地无情碾压,孩子身上优秀的种子根本没机会去生根发芽,只能被摁进土壤里。
父母不肯蹲下身子,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声音,就发现不了孩子的优秀。
父母看不到孩子的优秀,孩子的成长之路就是暗淡无光的,就会影响他成为更优秀的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一个教育学生的例子。
陶行知当校长的时候,有次他发现一个男生向同学扔砖头,他及时制止并叫男孩放学去办公室找他。
放学后陶行知到办公室时,发现男孩已经在那等他,表现着各种担心忐忑的样子。
但陶行知并没有批评男孩,而是拿出一颗糖给他,作为男孩没迟到的奖励。
在男孩有点蒙的时候,陶行知又给了他第二颗糖作为再次奖励,因为男孩在听到校长的制止后就及时住手了,说明他是个听话懂得尊重的孩子。
男孩被这些奖励弄得无措的时候,又得到了第三颗糖的奖励,原来校长查明了真相,是对方在做游戏中欺负了一个女同学,男孩打抱不平才出手,陶校长觉得他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
孩子并没有被一丝批评和责怪,而是接连得到了三颗糖的奖励。一种清醒的自我意识也使他迅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应该跟同学动手。
最后,他得到了陶校长的第四颗糖奖励,因为正确地觉察到了自己的错误。
在这个小故事中,陶行知并没有采用直接批评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而发现的都是男孩的优秀之处:守时守信、尊重他人、有正义感、认清错误。最后是孩子自己对错误有了自我认知。
父母太值得借鉴这种教育方式了。
美国成功教育学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有许多优点,而父母恰恰相反,他们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认为,管好孩子的缺点,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其实,这样做就像蹩脚的工匠,是不可能造出完美瓷器的。”
如果我们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孩子的世界会更美好明亮,孩子也会用这种明亮的光去照出自身缺点,做自我优化。
人说瑕不掩瑜,父母都该慧眼识瑜,不做蹩脚的工匠。
孩子有多少优秀在等待父母去发现?父母只要用心,一切都看得见。
多听多看,才能发现孩子的优秀
做父母最重要的事,是保持好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多了解他的世界,才能多发现他的优秀。
尹建莉老师在《从“小”读到“大”》中,曾写过她女儿圆圆爱读书的故事。孩子在一岁时尹老师就天天给她讲故事,发现孩子的眼睛会紧盯着妈妈的嘴和书,不哭不闹。
孩子稍大些,能听懂后,就要求妈妈一遍又一遍地给她讲故事。
孩子能独立读书后,涉猎的书无所不有,只要孩子想读的书,妈妈都会全力支持。
尹老师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发现了孩子在阅读这件事上的闪光点,并给予了她无限的支持,成就了女儿的读书之旅。
孩子再小,也会有自己的喜好和亮点,只要善于观察和倾听,一定能被父母捕捉到。
少表扬多鼓励,能让孩子更优秀
每个孩子都是小宇宙,都值得被鼓励。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曾带领团队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
经过四轮实验,受到智力表扬的孩子,最后分数退步了20%,而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测试分数提高了30%。
实验进行了多次,最后得出结论:鼓励比表扬的作用更大,一个得到鼓励的孩子更会掌控自己的成功。
在生活中,我们觉得孩子优秀,就多给他支持和鼓励的眼神、话语和行动,而少一些“你真棒”“你太聪明了”之类有些浮夸的表扬之语。
放大优点,能让孩子做到最优秀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的小男孩伊夏,有阅读障碍症,是大家眼里的问题少年。
在闯下大祸后,父母把他送到了寄宿学校,但伊夏依旧活在别人鄙夷的目光里。
美术老师尼克的出现,改变了伊夏的命运。他发现了伊夏绘画的优秀天赋,并帮孩子无限放大了这个优点,鼓励他去努力去坚持。最后伊夏在绘画比赛中拿到了第一名的成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瞩目。
孩子的优秀,只要肯发掘,就一定会闪光,而放大他的优秀,能给他无穷的力量。
孩子的优秀,也许就在某个不起眼的一瞬间,就在我们的眼睛里。
我们只要肯放慢脚步,擦亮慧眼,就会发现孩子的优秀,会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
大文豪歌德曾说过,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生命中的玫瑰
愿天下父母都有一双慧眼
发现孩子的优秀
给予他们爱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