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人老了会死吗?” 对孩子的生命教育,你该怎么做?

作者:超级育儿师 04-13阅读:1410次

前不久,人大代表顾晋在两会上建议:全民开展死亡教育。让人们尊重死亡、尊重生命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然而,死亡也是生命的一个阶段,我们却一直在回避。

当孩子问起关于“死亡”的话题,你该怎么回答孩子?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终点,但是,关于死亡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

对于死亡教育,淡化、回避都不是积极的态度。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有义务让孩子正确认知死亡,减少恐惧感,避免过激行为的发生。帮助孩子了解生命、尊重生命,从而,对生命多一份敬畏,对生活多一份热爱

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一个值得尊重的结果。

可以对孩子说善意的谎言吗

一年前,朋友的母亲病逝,3岁的兰迪失去了奶奶。兰迪问爸爸:“爸爸,奶奶去哪了?”爸爸说:“奶奶去了很远的地方,暂时不会回来了。”

一年后,突然有一天,孩子问:“爸爸,奶奶怎么还没回来,我想去那个很远的地方找她,可以吗?”朋友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有的家长对这个问题心怀焦虑,也会担心过于直白的解释太残酷,就喜欢用善意的谎言来安慰孩子。有的时候这并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甚至会让孩子因误解而惧怕相关的事物,孩子一旦发现真相,也会怀疑父母的说法,把死亡看得更神秘,从而产生更多的疑问和恐惧

与其采用这样回避的回答,不如站在孩子的视角,帮助孩子去正面认知“死亡”。要学着让孩子知道,亲人虽然离开了,但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和温情。

一位网友说,自己4岁的女儿经常会问:“人老了以后为什么会死呢?”“妈妈,你也会老吗?你老了也会死吗?我不想让你死!”说着说着就泪眼汪汪的。

为了安慰孩子,她跟孩子说:“人死了以后会变成天上的星星,每天都可以看见他们。”

孩子又问:“那天上的星星都是死人变的吗?”

后来,孩子看到绘本《天堂的问候》,小狗死后在天堂里生活并托梦给它的小主人。孩子问:“妈妈,真的有天堂吗?”当妈妈回答:“有可能吧。”她又担忧:“万一死后发现没有天堂怎么办啊?”......

网友告诉孩子人死后会变成星星,孩子甚至以为天上的星星都是死人变的。当孩子发现真相后,又对死亡后的情形有了更多的担心。

有时候,孩子谈论死亡、好奇死亡,并不是真的对死亡本身感兴趣,而是担心妈妈或者身边的亲人离他而去

当我们和孩子谈论这个话题时,不要带着既定的成见,不要表现得太恐慌,更不要一味禁止孩子谈论这个话题。否则,家长的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让孩子感受到害怕的气息,把“死亡”看得更恐怖。

在《经典咏流传》中,当胡可说:有一天可能爸爸妈妈老了,不可能永远陪在你们的身边,你们是亲兄弟俩,才是一直可以携手走完这一生的那个人。

结果,小鱼儿天真地问:“那要是老了的话,会不会死?”面对小鱼儿的意外发问,胡可直面回答“人都会死的没关系”,并暖心安慰孩子,没想到这个生死话题引得安吉、小鱼儿抱头痛哭,小鱼儿直接在台上哭着不停地说“我不想人老了会死”,画面让人潸然泪下。

关于“死亡”的话题,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会感觉不吉利、觉得是一种可怕的事情,不会随意去谈论。对于孩子而言,当他们因不懂“死亡”而发问时,仅仅是因为好奇听到一个“新词”,但具体意味着什么,他们还是懵懵懂懂的。

胡可在面对小鱼儿的意外发问时,选择了直面回答并暖心安慰。事后仍不忘安抚孩子,告诉他们:爸爸妈妈会努力慢点儿变老。

我们在向孩子坦然解释死亡的同时,不妨告诉孩子,不要担心父母会死,爸爸妈妈会陪他慢慢长大,即使有一天会死亡,也是在他长到很老很老以后,而不是现在

这样的说法,就是给孩子一个的承诺,让他们把对父母死亡的恐惧推迟到遥远的将来,从而放下现阶段关于“万一死后发现没有天堂怎么办啊?”之类的焦虑。

儿童教育学家罗夫斯在《与孩子谈死亡》中说到:“如果孩子能在开诚布公谈论死亡的环境下长大,那么他对死亡会有较好的理解,不至于太害怕。”

孩子对死亡的认知,因年龄的不同,家庭教育的不同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表现也完全不一样。

如果无法得到父母或是老师的正确引导,很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认知,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一生。

因此,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电影电视、童话故事、身边亲人去世等了解死亡,但无法获知真相,容易受到夸大、扭曲、神秘气氛的影响,从而产生错误或片面的死亡认知。

而“过”或“不及”的死亡教育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如产生罪恶感、恐惧、做恶梦、焦虑、畏缩、轻视生命等。

我们应站在孩子的角度,用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语言,通过多种方式、科学地解释事实

通过绘本初步理解死亡

绘本一般是基于儿童的身心特点创作而成。图文并茂,贴近现实,将社会事态用孩子的语言刻画出来,在浅浅的忧伤、柔和的故事里,安抚孩子对死亡的恐惧和未知。

比如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和猪奶奶说再见》《獾的礼物》等等,它们以孩子的视角,温情而智慧的告诉孩子生命的意义和对死亡的解释。

相关死亡教育绘本推荐:关于“死亡教育”最好的绘本都在这儿,总有一本适合你家娃!

通过艺术能舒缓情绪

音乐可以让孩子舒缓情绪,转移注意力,发泄郁闷。当孩子因某事悲伤时,可以用音乐和绘画舒缓、发泄,让隐藏在孩子内心深处的情感倾泻出来,促进身心健康。

将教育融于自然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课堂。

花开花谢终有时,生死是自然规律。对幼儿的死亡教育融入到大自然中,对死亡以及生命的认识返回本源。

比如,通过让孩子饲养小动物、种养花草、观察自然等,让孩子看到小生命的生长、衰亡,从而增加对死亡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感悟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既包括内体生命,也包括精神生命”。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进行死亡教育,不仅不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负担,相反,可以适时引导孩子如何疏导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形成平和的心态,在生命中遇到突发事件时有正面面对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