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喜妈
一
喜妈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一个9岁的小男孩,因为撞碎了学校消防栓的玻璃,不敢告诉家长。
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这孩子写下遗书后,从17楼跳下。
“nai nai ,我前天把学校的bo里zhuang sui 了,我之到要chen fa,suo以我跳lou了。”
▲网传孩子留给奶奶的纸条
新闻下面有位网友心疼的评论:“玻璃我帮你赔,孩子你回来!!!”
这张满是错别字的纸条足以说明这个孩子的稚嫩,没有人能想象他拿起笔写下这封“遗书”时,是怎样的心情。
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孩子的心中,撞碎一块玻璃要受到的“惩罚”,竟然战胜了从17楼一跃而下的勇气。
是不是犯错误接受惩罚,这样的事他已经经历过了,并且“怕了”!
仔细想想,这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吗?
这个孩子并不懂,在家人眼里区区一块玻璃怎么比得上他的生命重要?
而这孩子的家长,也不懂,孩子犯错后,如何去教育才不会留有后患。
心理专家认为,家长微小的心理变化如果表现在脸面上和语气中,甚至嘲弄辱骂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强大的辐射会改变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所以,家长认为无关紧要的、不经意的一些话语和行为,对孩子造成的“杀伤力”可能是毁灭性的。
特别是当孩子犯错后,你的第一反应很重要,它决定了亲子关系的走向。
二
当孩子犯错时,要让孩子知道“犯错”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知错能改才重要。
知乎上有人曾问,“你见过最会教育的父母是什么样的?”
底下有一个网友说,他出去旅游的时候,看到一对父子。
孩子拿着牛奶走在前面,爸爸走在后面。台阶太高,孩子没拿稳杯子,牛奶撒了一地。
爸爸的第一反应不是骂孩子,先是拒绝了服务员打扫的要求,自己带着孩子找了一块布擦干净台阶。
最后还没完,又让孩子拿了一杯牛奶,告诉孩子怎样拿杯子才不会打翻。
有个孩子在电梯里撒尿,他的妈妈做出了怎样的惩罚呢?
手写了一封检讨,在父母的监督下打扫了一个月的电梯。
尹建莉曾说过,“不允许孩子犯错误,要孩子事事听命于家长,这犹如不允许学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样,是以暂时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长久的、内在的完善。”
要孩子不犯错,是不可能的事。人在成长中吸取经验,必然是从犯错中不断改进。
所以,在面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要先告诉他这样的错误如果不可避免了,那么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去改正。
三
当孩子犯错时,一味的批评会造成反效果。
很多家长有时候会问喜妈,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粗心大意,一道题错几遍?
有一个七岁孩子的妈妈,她特别喜欢监督孩子学习,每天都盯着孩子做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字写错或写歪了),一边帮着孩子涂擦,一边批评、埋怨、责怪孩子:“怎么搞的,又做错了,总是改不掉!说过多少遍了,怎么就是记不住,气死我了,你!”
可能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孩子会内疚,心想:“怎么这么粗心写错了”。
但随着家长的长期负面评价,会摧毁他的自信心,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即使很努力也没用,开始自暴自弃。久而久之,家长再怎么说教,他也听不进去,改不过来了。
不清楚缘由的责备与批评,只会让孩子产生防备、逆反的心理,他们会对父母的批评满腔愤怒和怨恨,会想着怎样才能扯平,或者下次不被父母抓到,从而埋下诸多隐患:
孩子们会为了避免遭受责备或惩罚,犯错后对家长进行隐瞒,甚至撒谎。
当犯错和惩罚形成条件反射时,孩子选择逃避,因此酿成一些不可挽回的事情。
开头因为撞碎玻璃而跳楼的孩子就是典型例子。
四
当孩子犯错,谨记这几步:
第一步:问清楚事情的经过
比如说,“事情怎么发生的?”“你能给妈妈解释一下吗?”
不要不分青红皂白一顿骂,先问问孩子是怎么回事,再做决定。
当你给了孩子说话的权利,事情的真相才有了意义。
孩子犯错后,问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真的很重要。
第二步:要感受孩子的同理心
当成年人犯错尚且会感受到难过愧疚,何况是孩子。要是这个时候,有人对你的感受不管不顾,直接指责,你会开心吗?
对孩子也同样如此,孩子犯了错,比如考试没考好,打破了杯子等等,第一个难受的肯定是他。
所以第一时间我们应该安抚孩子,感受孩子的同理心。
第三步:帮助孩子分析对错
为什么孩子会犯错误?往往是不知道做这件事是错误的,或许是知道但又不重视的。
当孩子犯错误,我们要帮助孩子,让孩子知道一件事的是非对错,做这件事要承担的后果。
第四步:教育如何弥补和解决问题
一件事已经发生了,那么就应该想到怎样去解决,而不是不去解决事情一直在指责。
第五步: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生命很重要
犯错没关系,遇到挫折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你的生命安全。家长们应该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意识。
人无完人,我们大人有时候也会犯错,怎么能要求孩子一点错都不犯呢?所以希望所有家长,能在孩子犯错后做出正确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