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我女儿曦曦,年仅五岁,但她已经经历了两次转学。
刚开始上幼儿园的那一年,她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因为爷爷的工作在老家镇上,所以如果去区里上学,爷爷每天来回奔波很是辛苦,而当时我和她爸爸又在主城上班,根本没有时间接送她上学放学。
镇上的教育要落后很多,我打听了一下,就连中班的学生,也不会学任何东西,更不会握笔写一个字。我意识到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上学,将来孩子肯定跟不走,毕竟身边有很多鲜活的事例证明过此事。
在我的坚持下,女儿上学期到了区里上学,因为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所以我其实特别害怕孩子不适应。连开学第一天,送女儿去教室的路上,我的内心都是忐忑的,因为我怕看见她哭,这样我会很难受,又或者会很自责。让我非常意外的是,我带她到了教室之后,其他孩子正在吃早餐,老师问她要不要吃,她说她要吃。她自己主动提出来给我说再见,并乖巧的坐着吃起了早餐,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她竟然没有哭。
因为还是想自己陪伴孩子成长,所以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这学期将女儿带来主城。在奔波了几天选好了幼儿园之后,开学第一天,女儿就非常期待的背着新书包上学了,一点哭闹的迹象都没有。并且放学的时候,老师特意跟我讲:“你女儿适应能力很强,一点儿都不怕生。不仅没有哭,连坐或者站都非常有秩序,很快就和同学们开心的玩起来了。”
本来我也很意外,为什么女儿年龄这么小,适应能力还这么强?后来我想了想,大概是因为这几点:
(1)带孩子先熟悉一下新的环境
女儿在镇上上学,既方便了爷爷工作,也方便了奶奶玩耍,毕竟镇上的熟人多,奶奶出门就能跟别人聊上。可是到了区里不一样,亲戚们都有自己的事情,并且也不在一个小区,所以对奶奶来说,自己就少了很多乐趣。因此,她总是不断的告诉女儿:“你妈妈下学期,要让你去区里上学了,可是你在镇上的小伙伴们都不会去,那样就只有你一个人了,其他的新同学你都不认识,好孤独的样子。”女儿听了之后,有一段时间也有这样的焦虑,甚至在电话里哭着告诉我:“妈妈,我不要去区里上学,因为小伙伴们都不去。”
我会非常肯定的告诉女儿:“宝贝儿,镇上的小伙伴,你可以经常回去看他们,也可以跟他们一起玩哦。而且新的学校就在我们小区门口,离家也特别近,更重要的是你有机会交到更多的朋友,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老师哦。”
在报名之前,我特意带女儿去参观了一下新的学校,从设施设备,到教室里的各种陈设,都比镇上的幼儿园丰富很多。女儿一下子就开心起来,对新学校的环境特别满意,并且对到这所学校上学,有了新的期待。甚至忍不住问我:“妈妈,明天就可以上学了吗?”
(2)鼓励孩子推销自我以及主动跟人打招呼
因为女儿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除了爸爸妈妈,就只剩下爷爷奶奶,虽然我们都会陪她玩,但总少了一份跟同龄人玩的乐趣。这个时候,我往往会鼓励孩子出门和别的小朋友玩耍。
小区里的游乐场,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小孩儿在那里玩耍。一般晚饭后,我都会带着女儿去游乐场玩滑滑梯。刚开始,看着别的小孩儿玩得很开心,她站在一旁,总感觉自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她也会愁眉苦脸的告诉我:“妈妈,我没有小伙伴,你陪我一起玩吧。”在陪她玩的同时,我会告诉她:“宝贝儿,你可以大方一点嘛。比如走到他们跟前,问一问‘我可以跟你们一起玩吗?’又或者你主动邀请小朋友,看他们愿不愿意跟你一起玩。”
女儿刚开始会比较羞涩,我会站在她旁边,帮她询问或者做邀请,渐渐的她也就踏出了自我推荐和主动邀请的步伐。后来,为了更快的拉近和其他孩子的距离,她会每天晚上选择一个玩具,带到游乐场,当小朋友对她的玩具感兴趣时,他们之间就更快的有了相同的话题,玩起来也更带劲儿。
(3)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对适应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
表姐的儿子,也曾面临转学的问题,但是由于孩子性格内向,也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就算是有同学主动邀请他一起玩耍,他也会嘟着小嘴拒绝。很长一段时间,孩子回家都嚷嚷着不去新的学校,问他为什么,他也答不上来,就总是说:“我不喜欢新学校,我不喜欢新同学,我不要新老师。”
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很重要,家长一定不能忽视了。我女儿每天放学都会主动给我分享:“妈妈,今天我在学校早饭吃了牛奶面包,中午吃了胡萝卜、鱼头汤,下午茶吃的芝麻糊。”“妈妈,我今天在学校,又记住了一个新同学的名字,我们还一起做游戏的呢,我喜欢跟她一起玩儿。”“妈妈,我们有个同学说我衣服上的皇冠不漂亮。”“妈妈,今天有作业呢,写数字21,写四排。”
不管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只要是在学校发生的,对女儿来说比较有意义的事情,她都会主动跟我进行分享。其实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孩子学着把感受用嘴巴描述出来。这样孩子倾诉开心的事情,就等于跟家长分享自己的喜悦;孩子倾诉自己不开心的事情,就等于在跟家长描述的过程中,也发泄了自己内心的憋屈。
————————
适应能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有的孩子适应能力比较强一些,有些孩子适应能力比较弱一些,不过没关系,只要家长引导得当,培养孩子强大的适应能力完全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