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幼儿园拿玩具回家,究竟发生了什么?

作者:学前服务平台 04-24阅读:3750次

孩子把幼儿园玩具拿回家,

你会怎么处理?

是宽容以待还是严加教育?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把玩具拿回家吗?

1

有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兴奋地和我说老师送给了他一个玩具。我出于好奇,叫儿子拿出来给我看看。

儿子屁颠屁颠地跑去拿书包,从书包里拿出了一辆玩具车,市面价格估计80左右,我想老师不会轻易送给儿子的。

我看了看儿子的眼睛说:“你确定是老师送给你的?”

他支支吾吾地摇摇头。

在我的追问下,儿子才坦白说是在幼儿园还没玩够,想带回家玩,老师不知道。

2

有一位妈妈说,她在帮孩子洗衣服时,发现口袋里有一个塑料玩具, 于是问孩子塑料玩具从哪里的,孩子说是因为他唱歌唱得好,老师奖励他的。

这位妈妈听了后夸孩子真棒,然后故意说去问老师在哪里买的玩具,自己也想买一个。

没曾想,孩子着急地说:“不可以去问。”

妈妈问:“为什么不能问老师呢?”

孩子说:“玩具是我自己拿的,老师不知道。”

原来,孩子因为喜欢这个玩具,就把玩具带回家了。

3

在小区遛弯时,看到这样一幕:有一位妈妈在翻看孩子书包时,意外发现多了一盒24色蜡笔,问儿子是怎么回事。

他儿子天真、坦率的说:“这是我从幼儿园拿的,家里没有。”

这位妈妈追问:“你经过老师允许了吗?”

他儿子摇摇头说:“没有,老师不知道。”

这位妈妈急了,训斥道:“你这孩子,小小年纪怎么就开始偷东西了!”

他儿子委屈地问:“妈妈为什么生气?什么叫偷东西?”

4

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看见朋友6岁的儿子鬼鬼祟祟地在房间里玩玩具,看到我要进来,立马把玩具藏了起来,还不让我进他的房间,这可不太像他啊。

我觉得有点奇怪,就告诉了朋友。

后来,听朋友说那个玩具不是他们买的,是她儿子从幼儿园拿回来的,平时“鬼鬼祟祟”背着他们玩,没有发现。

原来,孩子把幼儿园玩具拿回家是这么回事啊!!!

因为喜欢,所以把幼儿园玩具拿回家;

因为没有玩够,所以把幼儿园玩具拿回家玩。

因为家里没有,所以把幼儿园玩具拿回家。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孩子私自把幼儿园玩具拿回家都是不对的,家长要耐心教导,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千万不要纵容孩子“顺手牵羊”,也不要打骂孩子,更不要戴上有色眼镜看待孩子,给孩子贴上“偷“、”贼“的标签,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效果。

孩子把幼儿园玩具拿回家怎么办?

1、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告诉孩子玩具是属于幼儿园的,是给幼儿园的小朋友玩的,没有经过老师的同意,不能把玩具带回家。如果其他小朋友都喜欢幼儿园的玩具,都把玩具带回家,幼儿园就没有玩具玩了。

2、告诉孩子想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可以跟老师借,”但第二天要拿回幼儿园,可以这样说:“老师,我能借**玩具回家玩吗?明天还回来。

3、引导孩子自己把拿回来的玩具还回去,让孩子把玩具送回家。或者和孩子一起把玩具还回去,可以这样说:“老师,对不起,**昨天没经过你同意就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去玩,今天把玩具送回来。”

4、如果孩子把东西送回幼儿园,以后连续几天不再拿东西回家,还可以给予表扬或奖励。对孩子正当的物质需求,应尽可能给予满足,以防止孩子因为从家里得不到,而“惦记”幼儿园或别人的东西。

5、如果孩子经常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就要与老师沟通,观察孩子行为的动机和规律性,帮助孩子克服这个毛病。比如有的孩子只是看到大人或电视上有人经常顺手牵羊,孩子的行为可能就是模仿,教育起来也就会容易些。

那么,孩子把幼儿园玩具拿回家是“偷”吗?

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认为0-3岁幼儿无任何规则意识,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4-7岁幼儿会尊重或顺从规则,但是还没有达到自律水平。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将0-3岁幼儿的行为看作无意识行为,4-7岁幼儿的行为看作有意识的行为。

因此,当孩子把幼儿园玩具拿回家时,关键要认清孩子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3-4岁的孩子把玩具拿回家,大多是无意行为,他们很多时候只是单纯的喜欢这个玩具,可能是在幼儿园没玩够,或者一直想玩,但却被别的小朋友“占着”,或者想“霸占”这个玩具,只能他自己玩,或者家里没有,所以把玩具带回家了。

而5-6岁的孩子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大多属于有意行为,就是“偷”了。他们知道拿别人的东西不对,但他们却“明知故犯”,因为喜欢某个玩具,却很难控制自己而把玩具带回家,还把玩具藏起来,在家里偷偷的玩。

最后送给父母的话:

当孩子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时,不管是有意行为还是无意行为,家长都要正面引导,帮助孩子建立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孩子归还玩具的行为给予肯定,强化孩子的是非概念,相信孩子们很快就不会随便拿别人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