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驼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不打不骂不成才”,打骂教育常会成为中国家庭的一种教育方式,殊不知这种简单粗暴型教育对孩子的性格成长多么不利。
张奶奶的邻居有一个3岁的孩子,名字叫小虎。小虎的爸爸在服装车间上班,一个月也难得在家休息几天,多数时间小虎都跟着妈妈。妈妈脾气暴躁,不善交流,常用“不许”“不行”“不要”“别”等字眼吼骂孩子。一天,忙完了家务的妈妈刚想休息一会,小虎就来吵妈妈:“妈妈,我想去楼下骑车玩。”妈妈说:“不许去,妈妈要睡一会儿,你自己玩,别来烦我。”小虎很不高兴,于是将玩具扔得噼里啪啦响,吵得人睡不成。
妈妈瞬间发怒对小虎吼道:“你想干嘛?妈妈都说累了想睡会儿,你还要摔东西,你不知道妈妈最烦你吵吗?”小虎委屈哭喊起来,嘴里吐着泡沫,胸前的衣服被口水打湿了一大片,妈妈看着孩子那样更生气了,吼着:“别整了,你恶心不?你这样没人喜欢!”这时,张奶奶听到吵闹声来敲门,劝解小虎妈妈才渐渐平息的怒火。
小虎妈妈很想不通,自己辛苦劳累照顾孩子,只是想休息一会儿,为啥孩子就非要和自己对着干,弄出那么大吵闹声惹人烦呢?
生活中,这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常常不会和孩子好好说话,以吼骂来震慑孩子,让孩子听话,其实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出现难以补救的性格缺陷。
长期遭受吼骂的孩子会有这几种变化:
1.自卑。做事总感觉自己很差,不如别人,将自己存在感降到最低,最好不要让人关注。
2.懦弱胆怯。任何事情总会退缩,特别是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时,会慌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甚至因为害怕而做傻事。
3.过分焦虑。对任何事都发愁,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4.敌对情绪。对任何人或事都有疑问,非常谨慎,别人的行为常会误认为是要攻击自己,并进行反击。
持续性的吼骂不仅仅是简单批评,它带有恐怖的压力,能让人瞬间感受到悲伤、焦虑之情,最终情绪崩塌、浑身颤抖、失声痛哭。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闭症、抑郁症、焦虑症、洁癖、躁狂症等精神疾病。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经常受到这样的吼骂,你会是什么感受?
爱是家庭的核心基础,孩子性格的形成要用爱来浇灌,父母对孩子不仅只是养育,关键的是用心教育。那么,该如何做呢?
1.以平和之心对待孩子
当孩子的行为不如你意时,最好先不要忙着责怪,了解孩子心中所想,平和的和孩子交流。温柔而坚定的态度是人最能接受的,孩子如同一艘小船,如果能在平静的水面行驶,最终会让他变得勇敢的生活。
2.以热情之心对待孩子
热情的态度会让孩子感受到关注,当自己遇到困难或想要做什么时,父母的帮助能让孩子感到满足,懂得父母是爱自己的,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把这种态度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这对孩子未来独立生活很有益处。
3.以耐心对待孩子
孩子有他独特的天性,虽然年龄小,表达能力差,但常会奇思妙想,喜欢提问。面对这样的情况,忙碌的父母大多会失去耐心,但是无论如何希望父母努力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不要对孩子吼骂,好好听孩子说什么、想做什么,在没有危险的范围内,鼓励孩子去做想做的事,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灵巧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变得自信、自强。
总之,要学会和孩子好好说话,用积极的语言教导孩子,大吼大叫并不能解决事情,只是成年人在肆意的发泄情绪而已,不要让这种不良的情绪阻碍了你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毕竟孩子是生命的延续,既然生样了他,那么就更该好好爱护。
网友团圆月饼说:我父亲脾气不好,小时候没少挨骂,大学期间曾因与父亲赌气假期没回家,独自在外打工赚学费,现在自己也成的爸爸,但好像自己脾气也不好,常会对孩子发火,好像慢慢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唉,做得不好,以后再不对孩子吼骂了。
网友白欢喜说:确实不能总对孩子吼骂,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我儿子小时候,我也有打骂过,现在脾气很倔,有事不直说,性格孤僻,还常在学校打架,担心啊!现在很后悔。
网友梓涵妈妈说:我对我女儿没有打骂过,虽然女儿脾气有点倔,但特别理解我和她爸爸,有时还会帮着我们干活,那打理生意的样子,还真挺像回事,这多亏了他爸爸常与她谈心,无论她提出什么要求,只要不危险她爸爸都会陪她一起做。
大家在平时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是怎样的?吼叫比较多还是耐心教育比较多呢?欢迎屏幕下方留言,分享你们的育儿经验
在育儿过程中,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我是羊驼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