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次,我到一朋友家做客,晚饭后,他们家的4,5岁大的小男孩叉腰对他爸爸大吼:“你是木头吗?还不赶紧倒垃圾,垃圾都发臭啦……”孩子的妈妈有些尴尬地对我说:“我有时着急就会催孩子的爸爸倒垃圾,孩子竟然一字不漏地学会了!”
没多久,另一朋友对我说,他们家的小女孩对妈妈说:“妈妈,我不能看绘本,我的眼睛痛!哎呦哎呦……”还表现出眼睛疼痛的表情。第二天也是如此,这妈妈有些着急,便带孩子去检查眼睛,医生检查了一番后说“很正常”。回家的路上,这位妈妈突然想起孩子的爸爸相似的表现——有时为了拒绝频繁的朋友聚会便装病:“我不能陪你们,我拉肚子,哎呦哎呦……”两父女措辞神似。
难怪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背后便是孩子对父母的模仿。
孩子各年龄的模仿表现
1岁内,宝宝通过模仿旁人的声音、行为等发展自身;
1岁-1.5岁,宝宝会自动模仿几周前看到的行为,还会模仿陌生人或小动物,模仿画直线等;
2岁,有意识地模仿,例如他们看到模仿驼背老奶奶会逗得众人笑,他们可能会频繁模仿;有些孩子还爱模仿折纸;
2岁以上,开始模仿大人使用东西,例如使用拖把拖地,使用抹布擦桌子,又或者模仿爸爸用手指挖鼻等。
如果你不想孩子养成你的坏习惯,你要先改掉
孩子们在我们身边成长,时刻会模仿我们的一言一行和处事态度,甚至思维。别以为孩子长大后能改变很多,幼年时期的一些行为习惯会成为根深蒂固的存在。正如家庭教育学家Michele Borba说,当孩子过了八岁以后,童年时期的行为就很容易转变成为永久的习惯,未来即便是要改,也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想想便不难理解,当孩子每天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他们会认为父母有这样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即使他们没那么想,他们也会不知不觉地模仿父母的行为,就像他们在宝宝期模仿爸妈说话那样。所以,如果父母有很多坏习惯,例如爱撒谎、爱批评、懒惰、粗心……孩子一定学会。
如果你发现孩子身上坏毛病一大堆,怎么办?
可以按下面步骤采取措施:
1、把孩子的坏毛病用纸笔列下来;
2、把大人的坏毛病也用纸笔列下来;
3、对照一下,看哪些坏毛病非常明显是孩子模仿大人的;
4、和孩子商量一起改掉。父母还可以和孩子相互监督,甚至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手段,例如采用每天回顾的做法,如果当天孩子或大人有相关的坏毛病出现,扣掉一颗小星星;如果当天没有出现坏毛病,便奖励一颗小星星。当星星积累得比较多,还可以换一个小礼物或小零食。
如果你希望孩子获得优秀的行为习惯,父母最好先有优秀的习惯
有一位朋友,虽然是一位妈妈,但家里的粗活都是她做的,修桌椅、装灯泡、组装衣柜……比丈夫还灵活。她说小时候她父亲经常不在家,她母亲就自己学会一些被人视为应该是男人们做的粗活,慢慢地,年幼的她在一旁也学会了。如今,她有个3岁的女儿,小女孩也像当年的妈妈那样,是妈妈的好帮手,在幼儿园,也是老师的好帮手。
我想到了另一个例子。我家孩子的小玩伴中,有个非常友好的小男孩。他看到别的孩子摔倒,会主动去扶;看到别人没零食吃而哇哇哭,他会让出自己的零食;他也会主动把地上的垃圾丢垃圾桶……很多人都说这孩子非常让人疼。我觉得这孩子的行为,受他爸爸的影响匪浅。他爸爸是小区里出了名的乐意助人,他会帮无助的老人买米,别人打架了他会好言相劝,有时还免费帮小朋友修自行车……
所以,父母有优秀的习惯,孩子也一定会有优秀的习惯,你只需要经历时间的沉淀,便能遇见美好!
关键字:模仿行为、习惯养成、亲子教养、育儿方法、早期教育幼儿说,作者为幼儿心理科普作家黄杏贞,已出版书籍《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获国家部级优秀出版物奖)。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