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6:“大人应不应该告诉孩子们,童话都是假的”

作者:未来电影局 12-02阅读:3392次


《奇葩说》第六季最新一期节目中,讨论了这样一个辩题:“大人应不应该告诉孩子们,童话都是假的”。

最后,傅首尔带队的反方胜利,她们的立场是“大人不应该告诉孩子们,童话都是假的”。这样的结果甚至可以说是毫无悬念。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你看,在最开始的时候,辩论尚未展开,按照《奇葩说》的常规流程,现场观众都会先来一轮对辩题的投票,看看大家对这个辩题自身最初的态度。投票之后,100人中,觉得“不应该告诉小朋友童话是假的”的人,是73人,都快是8:2的比例了。

虽然奇葩说的观众,在看辩论的过程中,立场总会随着发言选手的“煽动性言论”而变来变去,摇摆不定。但这场辩论下来,直到最后,大家还是支持反方的多。当然,不容置疑,反方的表现,尤其是傅首尔的发言,也的确精彩,争取到了更多现场观众的支持。

但是,我总觉得,这个辩题,其实确定的就有点儿不那么平衡。就算我是正方的立场,仔细思考,也没有想到什么好的论点,来支撑“应该告诉孩子们,童话是假的”。天平在最开始,在大家的情感乃至理智层面,或许就是向反方倾斜的。

然而,不得不说,反方的表现确实值得称赞。

首先是反方的一辩星悦,这个长得小巧玲珑的外国姑娘,在开篇陈词过程中,讲着讲着,卡壳了。这可是个大忌讳,在正方一辩完美发言的情况下,先不说反方的论点论据应该要惊艳、有亮点才能赢回票数实现碾压,最起码要中规中矩,把发言流畅地进行完,这样才不至于惨败。

但是星悦怎么也进行不下去了。从她下垂的肩膀以及无奈的表情中,可以看出来,她临近放弃的边缘。但是现场大家给了她鼓励的掌声,在她不断尝试继续下去、然后又再一次卡壳,屡战屡败的反复中,大家始终都是一边为她鼓掌一边为她加油。李诞甚至为了排解她的紧张,说“不行就说英语”······

我在屏幕前看着,都为这个姑娘捏一把汗。这时候,估计很多人都不在意论点是否可以压得住正方的,都只是在期待,这个姑娘,顺利地讲完吧!

好在,星悦扛住了压力。还在后面的陈述中,将刚才卡壳的表现,融了进去。她在论证“维护童话的美好,不揭穿童话是假的”的过程中,说“人都会有压力,就比如她刚才,忘词又没有带稿,但是童话所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会给我们正能量,让我们度过去难关······”

我佩服这个姑娘,虽然表现的并不完美,但足够坚强,足够勇敢,更足够聪明,将整个陈述完美作结。这本身就像是一个童话,到最后经过主人公的努力不服输,结局总是美好的。

反方二辩赵英男说的也可以,这里就略过吧,哈哈哈哈哈哈!

咱们主要说说反方的三辩傅首尔。她说:不要告诉小孩子童话里都是假的,不要加速孩子的成长,因为长大后的世界里不再有童话的美好。成年人的世界容易被现实撕碎,但“只有在童话里善恶到头终有报,努力的人都会得到幸福,如果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关心你了,你难过时还有天上的云为你落泪”。

这一顿话简直让长大后的我们,男默女泪。在群里和小伙伴们说起这个辩题的时候,小哥哥提到:“我只记得《请回答1988》里,珍珠(里面的一个小孩)被告知没有圣诞老人很伤心,然后邻居之间为她堆雪人告诉她世界上是有圣诞老人的,贼温暖。”

守护一颗童心,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我们就更不要主动去揭穿和破坏它。单纯和美好,可以让人感到幸福,可以让一个人,对以后的人生,充满希冀。他会为了这份美好,而想要去为之奋斗和争取。有时候,童话未必是真,但童话本身,是可以成为一个人努力的方向的。

有一本童话小说叫《小公主》,讲的是一个小姑娘,人生跌宕起伏,经历从“公主般的生活——到女仆的悲惨境遇——再次拥有公主般的生活”,但她在各种荣辱得失面前,一直都表现得从容、谦逊和宽容,所折射出的人格魅力,让每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为之叹服。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曾说:“在我年少的时候,经常会被一种巨大的忧郁笼罩,觉得自己所处的环境糟糕透顶。我经常处于失意和烦躁中,是《小公主》给了我冲出阴影的勇气。《小公主》的确是一本非凡的书,她甚至让我觉得,我自己就是一位来到凡间的公主。”

童话,是助力孩子们心灵成长的。如何助力呢?就是通过里面的那些单纯和美好。这个权利,我们不能剥夺。

孩子看童话,在意的,可能根本就不是童话的真假。于孩子而言,那是他们在那个阶段(小时候)的精神食粮,就跟咱们这个年龄段,看电视剧一样,我们在意的也不是奇幻魔幻虚构,我们不就是在里面寻找娱乐、享受,还有自己的思考什么的,甚至要暂时的逃离生活,在影视剧或者书本中,寻找到心灵片刻的栖息嘛?

为什么宫崎骏会说:“岁月永远年轻,我们慢慢老去,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童心未泯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这实在太难得了。

长大后,在现实生活中摸爬滚打的你我应该都深有体会,试问一句,你现在敢把心剖出来,一腔赤忱地给人看吗?哪个说话做事,不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不说打造多么深的城府,“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是不是都铭记于心?谁要是做了什么事,都要反复思量,“他的动机在哪里呢?”

每个成年人都变得忧思重重,看待每件事情,背后应该都藏着一个目的。有的不会单纯了,有的不敢单纯了。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仿佛也是在见证,一个个美好被逐渐撕碎的过程。

现在,身为大人的你,还想着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亲手在他们的小时候,就将这美好撕碎。你怎么这么残忍呢?傅首尔说:“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相当于剧透,看似加速了成长,其实是拔苗助长。作为孩子,去真实的体验是人生了解真假才是最有方式。作为家长,陪他一起去分辨思考,体验成长的惊喜,才是母子一场的风景。”

对于童话,孩子其实有他们自己的认知。好与坏,真与假,用不着你着急忙慌地去告诉他。人家心里有自己的想法。我有一个群友说:“他们(孩子)会自己过来问。”有的说:“小时候就感觉童话是假的。”还有的说:“我小时候可就信了,我甚至还幻想那些童话的美好场景。”

说这些的人,他们现在都是大孩子,也都知道,好些童话“纯属虚构”,但他们对于童话的自我认知经历,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的成长步调。如果非要提着耳朵在小时候就告诉他们童话的真与假,“拔苗助长”,就是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违反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逐步了解和认识,就是急于求成,到最后反而可能坏事。

成长这个事情,没有什么,比亲身经历、自己体验,来得更有效、更深刻了。孩子对童话有疑问不明白的时候,他们会来问,比如“为什么白雪公主不和七个小矮人一起幸福的生活呢?”“为什么王子会亲睡美人呢?”他们会结合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成长经历和对现实的认识,去感知童话世界里面的想象力,然后发出质疑。

但哪怕是孩子们主动过来问了,我都认为,大人们,不要直接就告诉他们“童话是假的”,而是循循善诱,反过来也去问他们,“你觉得是为什么呢?”不告诉孩子童话的真与假,让童话发挥它真正的意义:带给孩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育思考。

就像傅首尔说的:“是父母告诉你童话是假的你觉得自己聪明,还是自己发现你觉得自己聪明。一直用童话的情节说我相信,这恰恰就是童话播下的种子。”

真正的成长教育,是带着孩子去主动思考,让孩子自己去体会童话和现实的区别。成长,是让孩子们,在磕磕绊绊中,自己慢慢长大。我们大人在一旁,默默注视着,适时纠正或调整大方向。

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童话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产物。将童话的假在孩子的小时候和盘托出,就是在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他们过早地禁锢在现实的牢笼中。而“现实的世界是有限度的,想象的世界是无涯际的。”你以为告诉他童话的真假,是在带他更好更快地进一步发觉世界,实际上在为他画地为牢。

傅首尔说:“没有想象力,哪来的创造力。否定童话就是否定想象力。”或许对于我们来说,对待童话最好的态度,就是把孩子们领进童话世界的大门,然后在一旁,注视着他们愉快地畅游。在看到他们为人鱼公主而流泪的时候,为他们擦干眼泪;在看到他们为小红帽遇到大灰狼而担忧害怕的时候,给他们送去拥抱。

让他们去相信童话,他们以后,才会去努力创造童话,向着真善美,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

或许长大后,他们会明白,小时候的那个童话,真是越看越不像话。原来“白雪公主里面,那个王子居然亲吻一个第一次就见面的公主,就因为人家长得好看”;原来,王子和青蛙,是变不了的;原来,灰姑娘的水晶鞋和南瓜马车,虽然没有,但我们现在,可以模仿造出来诶······

真相,一点点被发现,一点点被质疑,一点点被重塑,这就是我们应该有的,生活和成长的步伐。童话的真相,总有大白的一天,但这一天的来临,不是你去把孩子们,从美好的想象中拉出来,而是他们自己,从童话世界里,心满意足、心领神会地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