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让孩子变得听话,当心孩子会用4个R效应回敬你

作者:木棉妈妈 12-14阅读:5586次

文丨木棉妈妈

很多宝妈都喜欢惩罚教育,惩罚教育实在太好用了:可以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事就必须要付出代价,而且为了不付出代价孩子会“学乖”,不再犯错。

可实际上真的如此吗?惩罚孩子短期来看会还给你一个“听话”的孩子,可长期来看这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总是施行惩罚教育,那么你就要担心如此而产生的四个R效应。

什么是4个R效应?

当我们长期对孩子施行惩罚教育时,孩子会采用下面四个R中的一种或者全部形式来“回敬”我们!

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报复(Revenge)——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板绘来的!

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退缩(Retreat)——a 偷偷摸摸,我下次不会让大人抓到!

b 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一个孩子把牛奶打翻了,妈妈一边收拾洒到地上的牛奶,一边责骂孩子:看,牛奶打翻了吧,你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倒牛奶,你也不会,以后不要再倒奶牛了,既然牛奶打翻了,你也不必喝牛奶了!

不喝牛奶是惩罚,此外妈妈还剥夺了孩子继续尝试的机会,为了避免再打翻牛奶,妈妈的做法是:永远都不需要你来倒牛奶了!

如果妈妈长期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害怕尝试,而且认为自己是个笨孩子、坏孩子:我总是不能让妈妈满意,我总是让妈妈失望!

那么妈妈应该怎么做呢?怎样才能既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性格,而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其实很简单。

01、感同身受

想想小时候印象最深的被羞辱或者被不公平对待的场景?那个时候你愿意配合吗?

记得小时候我写字很丑当然现在这情况也没有好多少。有个好朋友来找上学,姐姐看到朋友的本子,发现她写的字很方正,于是姐姐让我们在黑板上写字,一边表扬我的朋友写字多么好,一边责怪我写字多么差。然后让我把字擦掉重写。

结果呢?我把字擦掉了,可是我故意把字写的更丑了,然后就大哭起来。

当你能够想到自己小时候那些糟糕的场景,你就很容易理解孩子的处境了,孩子其实不是故意犯错,更不是故意做的不好,相比于批评、惩罚,孩子其实更希望得到你的理解。

很多时候我们把重心都放在了结果上,比如孩子打翻牛奶,妈妈大多数关心的是:这个熊孩子,我就知道他做不好,瞧,牛奶被打翻了,洒了一地!

其实相比于结果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解决问题:怎样才能避免下一次再打翻牛奶呢?因为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都替孩子倒牛奶,不是吗?

打翻了牛奶,如果妈妈说:现在你应该怎么办?那么孩子的思维就会跟着妈妈走,会注意到怎么解决问题,一般情况下孩子会说:我会把牛奶清理干净的。

那么下次再让孩子倒牛奶,他会更加小心翼翼,避免再次打翻牛奶。

太多的家长总是关注于错误本身:你怎么又犯错?我不是说过了吗?你为什么不听?

可是家长们要知道,犯错是孩子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部分,每个孩子都会犯错,犯错才会使孩子成长。包括我们大人也经常犯错,犯错不怕,重要的是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和经验,以确保下次做得更好。

今年印象最深的剧就是《带着爸爸去留学》,虽然它的平分很低,朱露莎就是那个害怕犯错的姑娘,而且每次犯错都会找理由,为什么?这跟她妈妈的教育方式分不开,因为朱露莎的妈妈总会骂她笨,骂她蠢,骂她总是让妈妈失望,生下她不如生下一滩烂泥。

当你总是关注孩子的错误,那么孩子就会变得害怕犯错,害怕尝试,看起来自卑又敏感。

莎莎从学校回来闷闷不乐,并告诉妈妈:老师在学校当着那么多同学批评我,真可气!妈妈说那一定是你做的不好,老师怎么会无缘无故批评你呢?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更加恼火,下次甚至会顶撞老师,要么就会变得自卑,有事情再也不想跟妈妈说了。

正确的做法:妈妈这样说:孩子,我知道你现在一定感觉很糟糕,甚至有点丢脸。这样说是为了告诉孩子:你理解她的情绪。然后孩子就愿意听你说了,如果你能说出来自己小时候相似的经验,比如在课上当众被点名批评的经历,孩子会更愿意听你的建议,并且愿意主动告诉你具体发生了什么。我只是向同桌借了一下铅笔,老师就当中批评我!这时妈妈说:那你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再发生这样的事呢?这时候孩子就会积极想办法:我下次多准备几根削好的铅笔。

问题完美解决!

每个孩子不是一生下就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懂的,就像我们,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也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

那么上面这些方法值得借鉴:你需要就是坚持!

一分钟认识我:木棉妈妈,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在这里我们一起讨论育儿经验、分析孩子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如果你喜欢,请关注我,棉妈会继续努力输出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