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要什么钱啊?净买那些没用的玩意儿!”
“5块钱妈妈并不是不能给,但我不想养成你随便花钱的习惯,你想要什么告诉妈妈,妈妈带你去大超市。”
“你不要见别人有什么你就要什么,你想想家里还有多少零食/玩具,你想吃或玩我现在就可以给你回家拿。”
不管给还是不给,这几种回应方式一定一定要避免。
不给:孩子拿钱就是乱画,直接拒绝很多父母在孩子向自己开口要钱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各种拒绝的话。因为觉得小孩子不懂钱,不懂节制,有了钱就会乱花。所以,当孩子开口要钱的时候,哪怕是只要几块钱,也会直接拒绝,还外加附赠一顿“批评教育”。但,他们真的是在乱花钱吗?真的是在攀比吗?答案真的不是。实际上孩子向爸妈要钱的时候,本质上是在寻求帮助。求你帮助他,更顺利地融入一个集体。就像群体游戏中,孩子们都在做同样的游戏,孩子也会跟着做一样。同样,群体中别人都去消费,为了融入,他也会想去。但是这项活动,有了一个门槛,那就是“钱”。不管是生活上、还是食物上、还是玩乐上,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求助对象就是爸爸妈妈啊!所以这一刻,他们是依赖,是信任。然而,如果抱着这个目的去求助,得到的却是“批评教育”和无情拒绝,会让孩子感觉孤立无援。给:一哭闹就立马给,都是小钱,花花无大碍另一种极端就是孩子一要钱,父母就立马给,尤其是娃一哭闹。这种“大方”,其实是一种无原则地满足。咱们这代父母,物质条件比上一代好出许多,所以总是容易过度满足孩子。10块8块不是大钱,给娃花去吧……一盒蜡笔、一套玩具,又不是买不起,为啥让娃吃瘪?有时候我们是不忍心孩子受委屈,有时候我们是本能地逃避亲子冲突。但别忘了,现在的东西你尚且可以负担,日后他要的超出你的能力范围,你该怎么办?难道小时候讲不通的道理,大了就能自动明白?5岁管不了的孩子,15岁就能更好管?不要掩耳盗铃了。英国有一部纪录片《Are these kids spoilt?》(《他们被宠坏了吗?》),讲述几个父母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不惜透支整个家庭的故事。一个12岁女孩儿是个包包控,有着50个包包,最贵的一个价值高达3000英镑(约2.68万人民币),反正就是只要她只想要,就会想法设法地满足。即便妈妈因为账单陷入了财务危机,女孩依然淡定地说:“我又有没有强迫我妈买,是她自愿的。”另外一位妈妈为了给孩子买价格不菲的名牌鞋,起早贪黑兼三份工作。这位妈妈素面朝天,衣着普通,女儿是各种名牌加身。
女儿却轻描淡写地回应:“她愿意付钱,我不觉得愧疚。”她大概不知道,一双鞋子需要妈妈付出多少汗水换来吧。这种无原则的满足,不但不能让孩子有正确的金钱观念,还会让孩子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更不会感恩父母的付出。这样的孩子,不是个坐吃山空的“败家子”,就是个翻脸不认人的“白眼狼”。有条件的给:
按劳所得,劳动了才给还有些人,秉承的观点是:我不随便给、也不轻易拒绝,我让他自己挣钱。很多人为了鼓励孩子多做家务、好好写作业,会把任务与金钱结合起来。
今天帮忙刷碗,报酬是5元;
多练一首曲子,报酬3元;
期末考试考了第一名,奖励100元;
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份内之事的学习,一旦有了报酬,就会变了味。你的初衷许是用钱刺激孩子做事更积极有动力。
但这会模糊了事情真正的意义,等哪天没有了金钱奖励,孩子便将会失去动力。本是分内之事,却被大人变成了交易。更可怕的是,这种交换概念孩子一旦通晓,孩子有一天终会反客为主:那如果我不要钱了,是否就可以不做家务、不学习了?到时候又改当如何?孩子开口要钱,我们该怎么办?第一步:询问用钱目的,决定给/不给我们有的时候总是想着如何管教孩子,往往忽略了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如果孩子看起来不需要花钱,却跟父母要钱,那么一定是有理由的。
1、如果孩子确实需要买这个东西:那给孩子表达的权利,如果确实有说服力,那没得说,给就是了。2、如果孩子是从众,希望和别人一样以获得同伴认可: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并不是非要做一模一样的事同伴才会接纳你。真正喜欢你的人不会流于这些外在形式,不喜欢你的人,即便是做一样的事也不会喜欢你。只有你自己的特点、性格才能帮你吸引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而最终,我希望CC成为一个只会因喜欢而买单的人,不盲从。
第二步:平时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一旦孩子有了消费的想法和需求,就可以每周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了。这笔钱,是完全属于自己的,自己可以自由支配。这样既给了独立做主的权利,还有了自主支配的自由。第三步:教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有了零花钱后,可以让他练习钱的规划和使用。刚刚拿到零花钱的娃很可能“报复性消费”,这是十分正常的,回想下自己发了工资就去血拼的心情即可理解。一周的零花钱先给到孩子,C妈觉得不必着急干预,可以先让孩子试试错。有可能孩子周一就迫不及待把一周的零花钱全花光了,那么余下6天,看到其他小朋友买好吃的是不是只有眼馋的份儿了?——那下次他就学会了,不能提前透支。也可能每天都花点小钱买点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的“闲杂务”,结果最后一天看见了一个特别特别喜欢的贵玩具,但钱已经不够了,是不是会觉得十分遗憾?——那下次他就学会了,不要在可有可无的东西上浪费钱,钱攒下来,才有机会买到最喜欢的。这个过程不只是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小金库,对数学能力,逻辑思维的提升也是杠杠的。这些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孩子小时候明白了,长大就不太可能出现财政危机。
当然C妈还有几个小技巧,帮大家扶上马,送一程!
觉得文章还不错,分享给需要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