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无论多生气也不要打这2个阶段的孩子,这将影响孩子一生

作者:齐丽娟 06-21阅读:5189次

最近的一次家长交流会上,幼儿园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一个的故事,让很多家感触至深,婷婷2岁半的时候已经很独立,自己拿勺子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裤子、穿袜子,刚来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们都觉得这个孩子很了不起,不曾想这些了不起竟是妈妈的训斥、严厉、重复练习换来的,经过1个月的相处下来,老师发现婷婷胆量特别小,很多拼摆的大型玩具她也不敢大胆操作,美术课上孩子们都在用颜料印小手印,只有婷婷乖乖的坐在椅子上,老师走上前问:婷婷你怎么不玩呢?婷婷说:我怕把衣服弄脏,妈妈就不高啦。还会打婷婷小屁屁,放学后老师特意晚走和婷婷妈妈聊了很多,婷婷妈妈也慢慢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对孩子的要求确实太高、自己脾气又急、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对。其实针对上面的案例,齐丽娟想给家长深聊一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两个阶段无论家长多生气也不能动手打孩子

第一个阶段1-3岁

1-3岁是孩子身体以及心理发育的萌芽期,也是孩子探索世界求知欲最高的关键期,孩子在这个时期都会犯各种错误,例如:孩子吃饭会把衣服吃的很脏,也会把你放整齐的物品整的乱七八糟,甚至还会在马桶里扔东西、、、等等太多的例子,这些表现都是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也是对这个世界上的物和事认识的阶段,如果家长把孩子这种探索求知的欲望当成是一种犯错,就此来体罚孩子,孩子不仅不理解自己的错误,还会从此约束孩子探索的心理,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胆小、怕事,遇到有挑战的事情就会畏缩懦弱,所以3岁以前请家长不要动不动就伸手打小屁股、打小手等等行为

第二个阶段是6岁以后

6岁以后的孩子从性格上,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已经基本定型,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自尊心特别强,也开始注重面子,尤其在同学老师人多的时候千万不要大声训斥、辱骂、动手打,要知道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处理孩子犯错得行为,家长一定要智取,遇到问题放平心态认真的给孩子耐心讲解、分析、引导、举例让孩子判断。很多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从沟通开始的。不想让孩子拥有粗暴、叛逆的行为就要从自己改变。体罚,惩罚都不是最好的方式。

齐丽娟(iqilijuan)温馨提示:3岁以前6岁以后都是孩子最关键的阶段,家长不要走这样的死循环,生气--打骂--后悔,当然也有家长会说,怎么会不不打呢,孩子不打他不长记性呀,面对这样的孩子时,适当的小惩罚是可以有的,但孩子的头部和耳朵家长千万不要碰,头部有很多神经,往往有些家长愤怒就开始打脸结果震动住耳朵,那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