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前孩子很乖巧,三岁后就开始不听话了,是吗?

作者:聊爸 06-21阅读:4873次

【聊爸-詹晶明】

——三岁之前,孩子真的很乖巧,三岁后就很淘气了。现在好在,这孩子还在掌控之内,唯一让我痛苦的是:他越来越爱喜欢以危险的方式,出现在各种场景里,防不胜防,或者执拗坚持。

——是呀,从接近三岁开始,孩子就进入到了我们很难控制的阶段——好像这就是“熊孩子”阶段了吧?

——隔空叹息孩子成长的对话

我们的孩子通过一岁会走路,到两岁会说话,再通过近一年的各种探索之旅——这里摸摸,哪里动动,到处爬爬等,尤其是在好妈妈不断地各种鼓励,保护,甚至怂恿之下,孩子越来越感知到了外面的世界好大呀!

因为,一直以来,都有妈妈在身边,孩子的安全感充足到了,开始想摆脱妈妈的束缚,想尝试逃出妈妈的视线,此时,我们的孩子就真的长大了——差不多也就三岁了。

为什么说是真的长大了?

孩子开始期待用自己的方式独立尝试探险,就说明孩子的内心力量已经完全构建起来了,有一些很标志性的行为表现——总是不会好好地坐在位子上吃饭,或者说话,或者玩耍,而是一定要站在位子上面,手总是想去碰触我们认为危险的东西,或者爬梯子去很高的地方,希望站在比我们大人更高的角度,看我们等等。

这时的孩子,几乎时刻都有可能出于危险的状态,做危险的动作,而到处闯祸,惹事,好像还一刻都难以停下来,随时他们都能找到这些有趣的危险之地。哎呀,我们的妈妈们,头疼的日子开始启动了!正如俗话所说呀:三岁五岁,猫狗都嫌。

其实,我们的这么累,是因为太担心孩子受到伤害,我很能理解,尤其是母亲,毕竟这孩子是自己一天天拉扯着长大的。这心情,我特有同感——我有时都笑自己,笑自己把《聊爸》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我不是《聊爸》它爸,而更像是《聊爸》它妈。哈哈,每天真的花很多时间看它,关注它,思考它,甚至完全不顾朋友圈是不是会有人觉得自己太过分溺爱自己的《聊爸》,总之,篇篇都发朋友圈,生怕自己没有保护好它,或者展现不够它。哈哈……这就是妈!

唉……理解归理解,教育归教育。为孩子的安全提供保护和有所担心是太正常不过的了,但我们也还是必须保持一定的克制,不能太过担心哦,要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亲身去体验生命与环境的关系,亲身去体验自己的能力与期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尽可能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感知到——

我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

实现自己的期待

这个感知对于我们孩子的生命成长,几乎是最伟大的自信,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心理力量。

那具体如何培养孩子这种伟大的自信?如何理解孩子的“熊”——危险行为呢?

首先,提前清理可能会伤到孩子的危险品

在孩子即将活动的区间,或者经常活动底盘,我们要提前清理,或者处理好那些可能伤害到孩子的东西——比如茶几,桌子等坚硬的棱角;比如易碎的玻璃器皿;比如热水;比如锋利的工具;比如正在通电的用电器等等。

这些日常生活中,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是非常安全的,司空见惯的,习惯到没有感知的“安全品”,对于孩子来说,却很可能是极大的危险隐患。所以,我们要重新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来审视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事物。

这里还包括我们的孩子是否会遇到习惯打人,习惯推挤的同伴。如果我们的孩子处于劣势——也就是孩子的身体状态可能承受不了同伴的身体冲撞,那么这个同伴也是要被列入清理,处理的清单里的哦。

这个保护的动作,不会对孩子构成伤害,因为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事情发生过。

当然,即使我们做到了这些,孩子还是可能会跌倒,或者磕在门框上,或者被绊倒,后脑勺或者下颌撞在硬地板上而受伤。但这些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危险了,孩子基本上都能承受,只要我们能多关注地在孩子身边看着,都基本上能预判及时,协助保护好孩子,这就既能避免伤害发生,又能让孩子处于独立自由的玩耍状态。

其次,从心理上完全接受孩子尝试冒险的行为

有一位母亲在与我分享她带孩子的经验时说——我有三个孩子,而且都是男孩子,真的很调皮,很淘气,很闹腾。所以很多人都来向我询问,“你怎么搞定这几个孩子的?”

我每次都说,很简单呀!尽管让他们去冒险吧。她说他们家有专门给孩子攀爬玩的木架子,是孩子的爸爸亲手做的,很光滑,很结实,不过也有挺高的。

当时她看到先生做得这么高,有接近两米哦,都很担心:如果孩子从上面摔下来,那会是很危险的伤害了。不过,她先生却说——

孩子不会从上面摔下来的,只要他们之间不相互推挤,就不会。因为这是在家里,是兄弟之间的事,只要我们的教育能让他们相爱,给予他们每个孩子平等,让孩子们都有足够被关注的幸福感,他们就不可能相互推挤了,就安全了。

这位妈妈很骄傲,很幸福,为孩子有这么一位淡定的爸爸。后来,她自己也发现孩子爬高梯,其实是很小心的,尤其是单独自己行动的时候,非常小心,谨慎,那样子也很可爱。

她说,她有一次偷偷地看小儿子(才两岁多一点)爬梯子,才爬到地四个台阶,就停下来了,一会看看上面,一会看看下面。那样子好像在思考,要不要继续往上爬,看他犹豫了好一阵子,又上去了一个台阶,差不多一半高了。又犹豫了一下,就自己慢慢想往下了。不过此时,孩子突然大声哭了起来……

当然,孩子的妈妈很快就出现在了孩子的面前。她说,当时看到孩子一脸委屈的样子,真的很想笑,觉得好可爱,因为她知道,孩子不是因为自己一个人在玩而委屈,是为自己为什么爬不上去而委屈。——这位妈妈说,当孩子看见她出现后,竟然又开始尝试要往上去了。

她说,她当时确实给予了孩子鼓励,还给了孩子指导性的帮助,说他可以怎么往上爬。不过,她没有特别强调能往上爬是勇敢的,或者暗示不能就是胆小鬼。而是一直微笑着看着孩子,跟孩子说“哇塞,我家宝贝都能爬得这么高了!好厉害呀!妈妈都有点怕了。”

这位妈妈说,“我觉得我们是不能逼孩子的,更不能用可能涉及到一个人品德的词,来胁迫孩子做我们期待的事情。勇敢,就是一个涉及到品德的词,我一直都会很慎重地使用。”

这位妈妈是不是超级智慧,超级了不起呀?反正我是很佩服的了!

最终孩子,没有爬到最上面,但这个结果,对于孩子来说,收获远远大于爬到了最高的位置,我与那孩子的妈妈分享我的看法——

其实,每个孩子,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警戒线。人们在一般的情况下,是不会让自己越过那条警戒线的,这就是我们的自我保护机制,也是一种本能求生的能力。我们也就是这样,一次一次地感知到自己的警戒线,然后,又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突破这条警戒线——我们的生命能力就这么强大起来了。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一次次冒险,一次次用最安全的方式突破自己,建立起自觉和自信的。

如果我们父母总是过于担心孩子的冒险,总想保护好孩子的安全,而不断地给予孩子更多协助,那么我们的孩子就感知不到自己“警戒线”的具体位置,长此以往,孩子就完全可能形成一个很懦弱的自我印象:我是需要帮助的,我怎么可能自己一个人做成这些事情呢?

再时间长一些,孩子就会形成:我不需要证明自信的存在,自信是无意义的,凡是都需要他人的协助,这不就是客观事实吗?于是孩子长大后,就会彻底养成将智慧用于找理由,最终偷懒成瘾。

最后,请快乐地接受孩子站在警戒线上“熊”吧

回到文章的开始,孩子到了三岁,五岁的时候,总是要玩各种危险动作,做各种极限挑战,我想我们的父母,还有长辈们一定会常常感到胆战心惊——爬得那么高,站在那么前沿,坐在悬空的柜子顶,或者,我们的孩子会学着大哥哥,大姐姐那样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不要紧张,不要大惊失色,不要大声喊叫,我们需要冷静地,屏住呼吸地陪在孩子身边,静静地让孩子享受,体会他的警戒线,相信孩子生命本能的反应和力量,他一定是安全的!我们只需要陪伴,而不能干涉!

尤其当我们的干涉引发了孩子的大叫——“让我自己来!让我自己来!”,甚至孩子开始做出一些反抗性的,过激的愤怒情绪反应时,我一定要快速的明白,我们已经触碰到了孩子的尊严——我们正在强行夺走孩子的,在警戒线上的,即将获得的伟大骄傲和自信之冠!

那么,请立即停止这样的干涉吧!让我们的孩子在一次次冲击内心警戒线的过程中,真正地长大,健康地成长!请习惯我们的孩子随时站在警戒线上玩自信,那不是“熊”,不是没有礼貌,不是没有规矩的充满了破坏性的,只为满足自私价值的“熊”。

好咯,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我们也可以与孩子一起站在警戒线上提高我们的自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