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三观!宝宝竟然也有性欲?!

作者:深圳卫视辣妈学院 06-22阅读:3564次

原标题:毁三观!宝宝竟然也有性欲?!

你以为只有卿卿我我叫做性?

以为只有李安的《色戒》才能说明白性到底是神马?

或者,你以为只有大人才和性有关?

请HOLD住,小辣今天要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其实儿童也有性欲,只是你看得见却认不出……心理学科普作家段然的书《呸!你才有病!》显然有点重口,不过人家也是经过弗洛伊德老人家点头的好吗?

首先是动物,然后才是人

在只会吃喝拉撒的小屁孩儿身上,你看到的更多是动物性,还是人性?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人类是从动物进化来的,我们的一生几乎是在重演一个快速演化的历史,童年甚至终其一生我们的身上都仍然保留基本的动物性。动物需要吃、喝、拉、撒、性,那么人也一样。后来精神分析派的心理学家说:我们出现心理问题不是因为人性没做好,而是人性过于膨胀,压抑了动物性,压制了原始欲望,这一观点是弗洛伊德的代表思想。

儿童的性,纯洁的欲望

弗洛伊德的思想通俗地解释就是,支持人活下去的主要欲望就是生存和繁衍,繁衍背后的性欲望,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生命的全部动力在于“性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比多”。所以才会说大人的心理问题皆因“性欲”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当然这个“性欲望”并不单纯就是指“性爱”,他们会以各种面目出现,蓬勃你的生命,辉煌你的生活,如果得不到恰到的照顾和满足,也会导致你的生命力衰竭,崩溃以及生病。

心理tips:力比多

即性力。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它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精神分析学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本能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与精髓是本能(力比多)决定论,即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都是在本能的驱使下,力比多的转移与分配的结果。

当力比多能够持久、成功地转移并分配到本能所要达到的对象的时候,本能的内趋力得到了释放,快乐原则得以实现,焦虑随之解除,我们就可以感觉到快乐。我们把这样的状态,称之为健康。当力比多的转移与分配持续受阻的时候,快乐原则无法实现,焦虑继续积聚,我们就会感受到焦虑、痛苦,我们把这时候的状态称之为病态、心理障碍。

OMG,儿童的性,怎么满足哦,来看看吧。

弗洛伊德儿童性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的早期经验和冲突能够持续影响成人的活动、兴趣和人格,他的这种观点在今天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参考,仍然是有价值的!

(1)0-1岁:“喝奶奶”心理学

自从上了《爸爸去哪儿》节目,林志颖和Kimi父子就接下了某牛奶广告,皆因节目中Kimi说的一句“爸比,我要喝奶奶!”这句话一度成为“萌点”!节目中,林志颖儿子Kimi的一句“喝奶奶”逗笑不少观众,后续节目在等待午饭的过程中,Kimi因为太饿了,站在床上大喊“爸比,我要喝奶奶。”忙着做饭的林志颖无暇顾及,谁知Kimi“变本加厉”,翻来覆去喊着“我要喝奶奶,我要喝奶奶,我要喝奶奶!”虽然是哭闹,但却萌翻了一众网友。而每天早上以及每天晚上,剧组里最小的两个孩子,Angela和Kimi都会是以一瓶香甜的牛奶作为开场和结束预告。不要小瞧了喝奶这件小事儿。它关乎的事情可多了去了!

喝奶,断奶不止是食物与妈妈的事情,也关乎孩子的心理健康。

弗洛伊德的观点是断奶以孩子出生后一年左右为宜,过早过迟都可能对婴儿心理发育不利。在断奶问题上可能会发生3种偏差:

①吃不够,变吃货!

断奶过早使婴儿口欲不足,于后来可能成为儿童贪食症与异食癖的心理根源,也可能成为成年后贪食、嗜饮(酒)与吸烟癖的心理根源。

超级吃货、烟鬼、酒鬼、胖子们原来是因为妈妈断奶太早啦!

②吃太多,变厌食!

断奶过迟与给婴儿长时间的塞吸奶瓶,使其口欲过度满足,可能成为幼儿与青少年神经性厌食与神经性呕吐的心理根源。

近年来流行的“骨瘦如柴Kate Moss们”是否是因为当年欧美国语流行奶瓶以及安慰奶嘴的时候,妈妈用得过久过度了呢?

③突然断奶,变成爱咬人,爱骂人!

突然中断哺乳后,由于对婴儿的口欲剥夺,在后来可能成为儿童与成人的“口欲攻击”——包括习惯性咬人、咬坏东西与口头攻击或习惯性秽语等的心理根源。

爱咬人,骂人的孩子是因为妈妈断奶太果断啦!早知道,断奶汤不要喝了,慢慢断嘛!

④乱吃遭惩罚,长大专门乱吃!

在这一阶段遭受到心理挫折,比如一岁大的小不点儿,抓到什么都往嘴里放,也会开始吸允手指头,你若总是斥责孩子。孩子有可能在成年后会再遇到挫折的时候,反过来用“口唇期”各种孩子式的欲望满足自己,比如“口淫症性变态(性爱前调情喜欢用唇舌吻触异性生殖器)。

这世上本没有变态娃,不过是有个狠心妈!

这样看来,奶瓶用到差不多一两岁,也就该停了。小Kimi和Angela是否使用过度了呢?

(2)1-3岁,“拉粑粑”心理学

我的一个朋友,生活非常规律,孩子每天早晚起床,洗漱,拉粑粑时间都是有规定的。可以说这绝对是个完美主义的妈妈。孩子从小也很乖巧,直到一次孩子发烧,大便干燥,医生叮嘱大便一定要畅通,不然感冒不容易好。于是她几乎每天都定时看着孩子,到点儿就提醒大便。孩子的病一时倒是好了,但小时候几乎不会在外尿裤子的乖孩子,最近却频繁发生尿裤子的事情,并且有段时间即便有了便意,也会忍着不去拉粑粑。这下可把妈妈急坏了,于是越着急,越反劲儿。孩子频繁的发烧,妈妈频繁的管教,孩子频繁忍住便意,以至于有半年的时间,孩子每个星期都要去医院报到,最后竟用上了开塞露。

最后,孩子的姥姥过来看望孩子,提醒了妈妈:“孩子自己会管理好大小便的,不要总是提醒。你越提醒他可能越跟你对着干!”听姥姥的话,一个星期后,孩子的大便就规律了。姥姥要求大家不要再提醒孩子大小便的事情,尿湿了就换,不拉就算。

姥姥说:“我生养你们姐妹俩,你是老大,我当宝贝一样看待,紧张得很。结果你总是爱生病,从小没少去医院。生你妹妹我自己感觉有经验多了,反而像养猪一样,随便她去,你看这黄毛丫头从小多皮实!你呢,就像我当年的样子,固执,执著,凡事有要求。你妹妹呢,整个一个大脾气,傻乐傻乐的……”

姥姥的话,道出了一个大问题:1-3岁“力比多”下移至“肛门、直肠区”,此时也是训练幼儿大小便习惯的时期。孩子可从排便与控制大便中获得快感,即肛欲满足。甚至会对自己的臭臭很感兴趣,胡乱玩弄。要求太严格,长大了孩子容易形成所谓的肛门性格者,在行为上表现冷酷、顽固、刚愎、吝啬等。更严重的会成为“肛交爱好者”或者“男被动同性恋者”。最好的方法是顺其自然,想拉就拉,不强迫孩子,训练要有度,尊重孩子需要。

拉粑粑也跟心理学有关系哦!

孩子固执是因为妈妈要求他拉粑粑太严厉了哦!

后天男同也和拉粑粑有关系啊,天啊,啊,啊!(一个妈妈后悔自己当初过于严格管理孩子了!)

(3)3-6岁,“小弟弟,小妹妹”心理学

每个家里养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到一定年龄,小男孩儿会不自觉玩弄小鸡鸡。小女孩儿会不自觉玩弄小屁屁,大人看到多数都会制止:

“别碰,脏!”

“哎呀,你干吗呀,别玩了,去玩别的!”

大部分家长的隐忧是“如果他们现在就这么色,那以后不麻烦大了!”这是一个大误区。

用大人的有色眼镜看到孩子玩弄小弟弟,小屁屁,并严苛责备,才会造成小宝贝心灵的创伤。殊不知,这只是孩子动物性,本能的发育导致的,可以说是纯洁的欲望。强加干涉,不断苛责,则可能会让孩子“对性产生罪恶、恐惧感”,导致长大后性功能障碍,或者一提到性,就感到罪恶。

以前大部分家长不知道这是孩子自然发育的结果,年纪越大的爷爷奶奶,干涉的就越多。遇到特别爱干净,或者特别主动道德观念的家长,对孩子来说简直就是天灾。这件事情,其实很像啃手指,你越管,孩子越觉得这个事情很重要,本来他只不过身体发育,碰几下。让你这么一强调,他的好奇心上来,导致你是越管越管不好。大部分情况,如果没有外人干涉,顺其自然长大了也就好了。

啃手、拉粑粑、随意大小便、玩弄小弟弟,都是动物性的特征,尊重孩子的动物性、纯洁的欲望,才不至于给未来的心理成长埋下地雷。

段然X档案——

妈龄6年的她,是小辣见过最妥帖的心理学科普作家。擅长用点滴心理科学解答育儿过程各种心理困惑,是辣妈学院的“窝心小天使”!自诩70后爱文艺理科女,不认死理的理性派;不爱装腔作势,不爱故作高深,长于用“心理科学”解决各类亲子小问题or大麻烦。

想了解更多详情,请关注公众号辣妈学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