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放任熊孩子的父母,不知道给他们的未来挖了多大的坑

作者:世界华人周刊 06-27阅读:5075次

夸奖一个人家教好,夸的是他的父母。而说一个人没有教养,其实连他父母一起骂了——管生不管养。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辛上邪(加拿大)

一个文学博士眼中的加拿大与中国

全文3376字,读完大约4分钟

“熊孩子”的新闻不是一条两条了。日前,55岁的外籍华裔人士刘先生坐高铁时,因为希望家长约束一下自己的孩子不要太吵闹而与对方产生口角,继而遭到一位孩子的妈妈殴打,一耳光把刘先生的眼睛打出了血。有记者试图采访打人的女士,遭到拒绝,说:“关你们什么事啊,关你什么事啊,不想说好吗,不想说。”

被打伤的刘先生

有些评论认为,这个案例中的孩子和父母是熊二代和熊一代,什么样的父母养什么样的孩子。有些评论认为孩子的天性是吵闹、不会控制,如果管束太多,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前一段还读过一篇文章,一位妈妈说,宁可让自己的孩子当熊孩子也不能管,管得乖了将来要吃亏。

管孩子的目的是要教会孩子守规矩

我们搬来加拿大时,孩子六岁半,在国内上了一学期一年级。

国内上课时,要求坐正了、手放好了、不要有小动作,作为班干部,管自己的同时还要监督其他同学,遇到说话、做小动作的要记录、报告,每周评小红花、小白花。课间上洗手间要和老师说,除此之外不要离开教室。孩子不仅能适应,还挺喜欢,学习、小干部两不误。

这边的学校要求完全不同。上下课不打铃,老师负责掌控,谁先完成任务,谁就去一边看书或者玩儿,但是不能影响其他同学。孩子们可以躺在地上打滚儿,也能趴在桌子上睡觉而老师不会叫醒,想上洗手间随时去上,可以有些其他的规定必须遵守。比如身体零接触,不能随意碰到别人的身体,更别说打人了;走廊里靠右边走,不要追赶、打闹;如果发食物时,一次只能拿一个;人多时要排队,懂得依次来。也有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大孩子自觉让着小孩子。

至于公共场合吵闹,是绝对禁止的。不止是学校要管,家长更要管。除了小婴儿似乎没法管、只能哄,稍微大点的孩子都会被管束。

常说一个人有修养、有教养。修养和教养是有区别的。修养,更多是成年后本人刻意习得的。而“教养”,是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教会的规矩。对孩子规矩的养成就是赋予他们的教养。要让孩子们明事理、懂规矩,这是养育孩子中最重要的。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就根本没有起跑,别说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了。蒋勋说,失去价值观的养成,学校会变成豢养考试机器的工具。那么不培养孩子学规矩,家庭就是在养狼崽子。

因此,夸奖一个人家教好,夸的是他的父母。而说一个人没有教养,其实连他父母一起骂了——管生不管养。

今天不管孩子,是给孩子的未来挖坑

从小就听过一个民间故事。古代,一个惯偷被抓住,杀头前,他要见见他的妈妈。他妈妈来了,他怪怨妈妈说,“为什么我小时候跟你去邻居家做客时,我偷拿了他们家的东西,你发现后不管我?”

这几年,我接待过一些来这边度假、留学的孩子后,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孩子不懂得基本的规矩,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客。再观察,发现是父母的问题。父母怕孩子受委屈,叮嘱孩子的话往往是:“你别客气,就把这里当自己家。”而这其实应该是作为主人的我说的一句话啊。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说的是:“在这里要多自己照顾自己,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对比之下,我们在这一代不如我们的父母那一代懂得教育孩子。我小时候有一次被带出去看望一位长辈,因为口渴,去了别人家不停地喝水,长辈就不断给我添茶。长辈家家庭条件好,摆了不少果脯蜜饯,让我吃,我也没客气。出来后,刚坐在我父亲自行车的横梁上,他就开始教我应该怎么作客。那个时候物资匮乏,一般人家吃饱就不错了,孩子有机会吃点零食似乎是捡了便宜,可父亲并没有认为孩子多吃了东西是赚到了。

我们的父母那一代人在乎的是孩子懂不懂规矩,而我们及更年轻的父母的心理是生怕孩子吃亏。在这样的“教养”下,很多留学生都很难和寄宿家庭和平相处。有的学生一年之内能被十几个家庭勒令搬走。和家长沟通时,有的家长能及时明白道理,有的还跳着脚的骂别人。有个学生把寄宿家庭要回国送人的巧克力全部吃光,又把盒子原封不动放好。家长听完了居然夸孩子幽默。在家长如此的“鼓励”下,孩子怎么能学好?

这位家长肯定不知道,温哥华有个“著名”的故事。这里的轻轨交通以前没有闸口,检票的是流动办公,就是说很容易逃票。有个年轻人上学时有三次逃票记录。大学毕业后,他很难在有规模的公司中找到职位。有时面试几轮觉得很不错了,又被拒。后来他终于明白了原委:大公司在录用前都会查信用记录。被发现逃票三次,意味着他可能逃了成百上千次票。如此的诚信度是不会被大公司录用的。真是悔之晚矣。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倘若他从小被教会诚实、守规矩,就不会为了千百元的车票钱失去重要的机会。

孩子们从小要学会的最基本的行为规矩

公共场合:不要高声喧哗,不要打闹。每个人都有自由的权利,但是不要妨碍别人。

家长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说话声量和行为举止。在意识到孩子的言行不当时,要及时、反复地提醒孩子。如果怕孩子在外面觉得腻歪而磨人,可以给孩子带本书、玩具、零食,尽量让他们感到舒服。家长如果有可能,也多和孩子说说话、讲故事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餐桌礼仪:不要满盘子挑菜、吃饭别吧唧嘴、喝汤吃面时尽量不发声、吃东西不能只顾自己。

这一条简直被无数父母、祖父母自动忽略。如今生活富裕了,食物不缺乏了,反而是都惯着孩子,怕孩子少吃一口。表面上是心疼孩子,其实是把孩子当小猪养。

见人打招呼:回家、出门都要和家里人说一声,见到认识人要打招呼、问候。

孩子打招呼是慢慢培养的,不能以“我们孩子害羞”、“我们孩子就这样”为借口不教孩子。不教孩子,孩子永远是见人眼皮一耷拉装作视而不见。装得习惯了,对自己的父母长辈也会如此。连招呼都不打,亲近感从何而来?

说话礼貌,不说粗口:请、谢谢、不客气、对不起,这些基本的礼貌用词是必备的。

都说要让孩子培养感恩的心,连请、谢谢都不会说、不习惯说,感恩的心怎么能有呢。而会说对不起才能学会反省。没有反省,不会有进步。这也是一些家长的软肋——家长自己就不会说,或者不想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孩子是学不会说的。有些家长三字经不断,孩子自然也会跟着学。

规矩当然不止这些。要想教孩子懂规矩,肯定不能迁就,也一定不要打骂。打骂孩子本身就是不守规矩的事儿。应该多讲道理,多提醒。

千万不要认为别人横冲直闯占了便宜,自己的孩子懂规矩、按规矩办事儿是吃亏。

还是那句话,是养小猪还是养小孩,家长看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