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总是第一时间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但是家长不同的提问方式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甚至能影响他今后的人生。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将中外父母的问话进行了对比,结果如下: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通常是:
1、今天中午吃什么了?
2、你们今天学什么了?
3、有人欺负你吗?
4、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
而国外父母问孩子的那一句话通常是:
1、今天你快乐吗?
2、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3、你有什么作品吗?
4、今天和大家玩的高兴吗?
不同的问话体现了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中国的父母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
而国外的父母则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就感的建立和与伙伴交往上。
前者的关心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可能会让孩子自己对生活和学习过程有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情绪情感的变化、成就感的建立等。
而后者的话,更容易让孩子产生倾诉的欲望,有表达的意愿,会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为有所感触,并且会对今后的学校生活产生向往。
专家指出,父母每天接孩子回家时,是孩子思维最活跃、最兴奋的阶段,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黄金时间,父母可以好好利用这一段时间,开发孩子的思维,给孩子的表达创造良好的机会。
家长可以提一些这样的问题:
你今天最快乐的事是什么?为什么它是最快乐的事?
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么游戏?
你听见了/看见了哪些有趣的事?
你的好朋友是谁?他有什么优点?
像这样的问题,提问内容具体,孩子知道从何而答。如果父母每天回家第一句话就问:“你今天吃什么了?”
在孩子思维最兴奋的阶段,他不会理清思路,回答一天三餐是什么,可能只给您一个简单的回答,比如面条,因为面条是孩子最易记住的词汇。
如果您想了解孩子每天吃了什么,您可以把孩子领到展示食谱的地方,按照食谱问一问孩子,孩子就会把思路理清,认真告诉您。这样您不仅能了解孩子饮食情况,还能大大增加孩子的讲述欲望。孩子讲述的多,就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这样的问话,还能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在表达的过程中,有时还会附带上他自己的见解,这会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
父母在提问时,需要注意一点的是,提问时最好使用开放性的语言,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要用“是不是”这类封闭性的语言。因为,封闭性的提问容易造成孩子思维的惰性,而问“为什么”,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开阔孩子的思维,而孩子的想象力也会得以发展。同时,这样的提问还能练就孩子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本领。
大叔提醒您:教育孩子不是看你给他报了多少兴趣班,买了多少课外书和文具,而是作为家长,你是否给与孩子足够的关爱,是否有意识的让孩子去思考,去尝试,并且让他主动与你交流。
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什么样的父母通常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身教重于言行,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父母在教给孩子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知识以外,还应当注重自身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1、情绪的表达
儿童喜欢模仿大人话语表达以及行为举止的方式,常常会在无形中从父母身上学到如何面对和处理压力、焦虑和挫败。如果父母用偏激的言语和情绪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孩子看到之后也会往偏激的方向转化。如果父母心烦意乱,况且用激怒的方式来发泄情绪,这样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创伤,日后孩子有可能会以相同的方式来面对遇到的问题。如果父母时常表露出颓废的情绪,孩子在感受到这些情绪波动后,自然也会跟着躁动不安,甚至踌躇颓靡。所以,家长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应当先调理好个人的情绪,才能使孩子感受到生活的安全感以及自信心。
2、如何与人交往
父母个性开朗,孩子自然也会开朗起来,若父母个性消沉,孩子也会在压抑的状态下变得颓靡。所以,父母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个性以及为人处世,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明显的影响。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若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彼此冷漠,孩子得不到关爱就会缺少安全感,一旦孩子走入社会,往往也会以相同的方式来与人相处。父母在社会上交往,对不同人的态度容易在孩子心中留下烙印,如果父母处理人际不平等,孩子的心中就会自然地也将人分等级;如果父母在社会上能靠良好的人际关系立足,孩子自然也会学着以平和的态度来对待他人。
3、父母的生活习惯
习惯能改变人们的生活状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会有良好的生活状态。作为父母,应当认识到自己的生活习惯对孩子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父母应该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衣着、用餐、言谈举止、卫生、守时等,这些习惯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就要让孩子感受到怎样做才是规范的。良好的习惯表现在诸多日常生活的细节上,认真做事、节约环保、勤于动手等等,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都需要在平日里逐渐养成。
4、父母的爱与关心
如果父母没有给孩子真正的爱,如果夫妻之间没有爱,如果邻里之间没有爱,要培养孩子爱的品质是相当难的,甚至是难以实现的。如果父母从小不注意启发孩子关心别人,从来不引导孩子对父母、对同伴、对他人的关心,孩子的行为就变的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具备善解人意和关心他人的特质。如果父母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处处注意以爱的心态对待家人及他人,对待生活,对待周围的一切,当好孩子的典范,孩子就会知道怎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久而久之,爱心会在孩子身上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