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娃在妈妈们眼里都是是天使,是这世上最可爱的宝贝。然而,随着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他开始变得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可能会出现各种坏脾气或者不好的行为。抱怨的话我们听到太多了,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做些啥?@ok妈表示,我们应该做的是去了解孩子,看懂他们的需求↓↓↓↓↓
来源:妈咪OK(ID:mami-ok)
早晨还迷迷糊糊时,儿子和往常一样“杀”入了我们的房间,背后是我妈的叫喊声,“妈妈感冒呢,妈妈还在睡觉”。我假寐等着他爬到大床上翻来滚去,或者直接扒开我的眼,可是好意外,小家伙半天都没个动静。
睁开眼,他正趴在床边瞅着我呢,见我醒来,他笑了,露出招牌的小梨窝,歪着脑袋逗趣地说,“妈妈,多喝水不感冒。”还在念叨着,他转身出了房间,再出现时,手里小心翼翼地端着我的水杯……
25个月的男孩原来可以那么温柔和贴心了。原来在我和他平时的交流和互动中,他已经悄然接受了我传递的信息,掌握了我告诉过他的一些相处方式。
别以为他小,其实他一直在学习,试着去理解整个世界;别以为我们大什么都懂,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连眼前的这个小家伙都没有认真了解过。
前阵子某天晚饭后,大家聊得正欢时,儿子却在一边把沙发上所有的书和玩具都扔到了地上。“你干嘛呀?”我脱口而出,儿子没有搭理,转身去摔别的东西。我有点生气,正要发作,先生已经捏住了他的小手,“不能扔”。
见儿子使劲挣扎,气鼓鼓憋红了脸,我突然觉察到了什么,让先生放开了他,然后蹲下身问,“你怎么摔东西了啊?”“我不高兴!”“为什么呀?”“你们不要讲了、不要讲了!”哦,原来是我们一个劲聊天把他给忽略了。
所以,孩子的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我们得去真诚地了解他。如果懂得了他,我们会少很多困惑和焦虑。
摔东西
刚才提到的儿子摔东西显然是他要宣泄自己的不满,因为在他这个年纪,他可以来调节自己情绪的工具真的很少,除了哭似乎就是肢体动作。扔无疑是他能选择的最方便的方式。所以只要不是莫名捣乱,我们就没必要责怪他们。
除了安慰,我们要帮他去寻找并掌握更有效的情绪调控工具。“哦,那下一次你可以先跑过来拉拉妈妈的手,提醒我好吗?”他点点头。“那我们一起把书捡起来好吗?”他爽快地答应了,边拾边告诉我,妈妈我想看书书。Ok,没问题……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情况,小朋友扔东西的原因并不一样。比如一岁多的时候,儿子也喜欢扔东西,他会反复扔并且乐此不疲,那是因为他好奇,他喜欢听到东西落地的声音。
再比如,昨天我正在书房赶书稿。儿子窜了进来,他二话没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所有书桌上他能够得着的书统统扔在了地上。我以为他是想告诉我,他需要我的陪伴,不喜欢忙于工作。但等我合上电脑,准备和他玩时,发现他正低头专心地把书一本本叠起来。不一会儿,他站起身,踩在了书上,开怀大笑,站高高、站高高。书桌太高,他想看看上面的风景呢!
胆小
儿子的胆子似乎一直不大,除了“爸爸妈妈”一些称呼外,最早学会的词语就是“怕怕”。1岁多上早教班,每回一到老师拿着毛绒玩具讲故事的环节,别的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去摸毛绒玩具,他却拍着胸口说“怕怕”,即便是小兔子这种可爱的动物形象,他也绝不触摸。在家里蹦上跳下的,出门见到陌生人,就抱着我的大腿躲在我的身后。
尽管胆子这事大体是天生的,而且我绝不强迫他必须做到什么。但对于我这个外向活泼的妈而言,这样的“怕怕”实在很难理解,也不免会有焦虑和沮丧。
两岁不到,有一段时间,他最爱的滑滑梯也不爱玩了,好不容易说服他爬上去,却怎么也不肯滑下来。我妈很是担心:他怎么胆子越来越小了?男孩子这种胆子,你一定要注意培养了。
在我们固有的教育里,总是认为胆子大、外向是值得赞扬的,胆子小、内向总是不够好。但其实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总是各有利弊的。孩子害怕总是有他的道理,只是他还不会表达,你得去观察、琢磨。
有一天他在看巧虎,忽的大哭起来,然后抱住我,“不要看不要看。”“你不是最爱巧虎了吗?”“大胡子爷爷,不好看、不要、不喜欢。”原来“巧虎”视频新出现的一个大胡子爷爷让他害怕了,他有自己的判断,他也会幻想、会莫名想到一些东西,然后感到恐惧。他们才那么点大,和世界接触那么点时间,他们需要一点点地学习什么可怕什么不可怕。“大胡子爷爷是巧虎的好朋友,也很喜欢你呢。”他似懂非懂,那天我们没有继续再看,第二天,我们继续重看视频,我在旁边模仿大胡子爷爷说话的样子,他笑了,哈。
可是小孩子的天地我们也并不是每次都能破解的,尤其是小时候他还不会表达。那就请耐心再等等。就比如,突然有一天,儿子这么伸手了,连那些面目狰狞的毛绒小玩具他也不怕了;他又重新享受滑滑梯的快乐,爬上滑下。现在,他见到陌生人还是不会主动打招呼,但他不再躲在我身后,开始会冲别人淡淡地微笑了……
撒谎
“妈妈,我想拉臭臭”。晚上八点,他刚躺下,就咕噜坐了起来。“你今天不是拉过了吗?”“我想拉臭臭。”莫非吃多了或是拉肚子,我有些紧张,赶紧抱着他去了小马桶那里。他一坐下,精神十足,拉过小凳子,妈妈坐坐。然后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指着远处的火车说开开;一会儿又嚷嚷讲故事讲故事。一点也没有拉臭臭的迹象。哦,我上当啦,他只是不想睡觉。2岁还差那么几天的时候,他就会撒谎了。人类真是好神奇,没有人教,就知道掩饰真实的意图。
我没有生气,因为我们自己都撒过啊。正面管教的专家,美国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也曾专门对此做过调查,没有人从小没有撒过谎。“哈哈,你是逗妈妈玩啊。那我给你讲故事吧,我们回床上去?还是在这里再坐两分钟?”“坐坐听故事。”好吧,真够厉害的,还二合一。“那这里讲完一个故事睡觉?”“好!”
不生气我却有点受挫。小家伙为什么要骗我呢?是我太教条和严厉了吗?心理学家的一番话打消了我的顾虑,编造是童年早期的一种正常行为,对幼小的孩子而言,幻想和现实往往会混在一起。当他们的话听上去更像是编造而不是撒谎时,那就让他们说出来吧,那可能会是个好听的故事,他们的创造力正在迅猛的发展呢。
又有麻麻问,那他如果不是编造,是真正的撒谎呢,那就帮助孩子相信错误是学习的机会吧。比如他一不小心把东西洒得满地都是,你明明知道是他干的,就请不要再问他,是谁干的,你这不是逼着他撒谎吗?你要做的是让他和你一起收拾干净。懂孩子,而不要试图控制孩子,他是还小,但他也想发现真实的自我,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怎么样才可以不撒谎呢?他觉得说实话够安全就可以了。
来源于妈咪OK,港大教育学博士创办、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成员指导。关注0-6岁宝宝大脑发育、早期发展。 @njrbxjz
陪伴30万宝宝共同成长的我们,每天分享多元的育儿思路与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实时解答疑问的同时,期待与你在育儿的路上携行共进!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商家合作请直接联系小邦QQ:445045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