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鱼爸图片来源网络
1
前几天,一位妈妈留言说:
当我有了孩子,每次孩子犯了错误时,比如他在沙发上蹦跳而打翻了昂贵的花瓶,我当时就会对着孩子的屁股暴打一顿。
我发现自己使用的语言,动作,对孩子的态度跟我妈妈当年对我发脾气时一模一样。
也没有人跟我说要这样教育孩子,为什么我会如此暴躁,其实我想做一个好妈妈的。
事后又非常后悔,因为我曾发誓,一定不能像我妈妈对我一样的方法来对孩子。
我该怎么办?这是遗传吗,或是我妈妈那种性格早就埋在了我的身上?
我们终其一生都摆脱不了原生家庭的影响。
父母性格中我们反感的或者我们喜欢的部分都早已潜伏在我们身上。
在多年后的某一天,或者某一个时刻就苏醒了。
2
我们常常说孩子需要被教育,因为太小不够懂事。
可实际上,大部分人还不够成熟时就做了父母。
这应该是很多亲子问题产生的原因。
所以一直努力着的父母,会成熟的更快。
而有的父母,一直拒绝成熟。
如果父母自己的人格不健康,就算是全部照着教科书来做,都有可能制造出有问题的孩子。
自体心理学家Kohut在1964提出:“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他们以没有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驱力需求的能力”
“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成为了一把钥匙。
如何理解这句话?
我理解的是规则与爱。
因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每天都会围着这两样东西转。
孩子时时刻刻在挑战着规则,感受我们的爱。
比如周六我带儿子去商场玩。
事先说好玩的12点30去吃中饭。
但是儿子那天就一定要多玩会。
我说这是我们约定的规则,不行,你必须出来。
他耸拉着头出来。
拧着眉头对我说了一句“坏爸爸!”
我当时心一惊,何时学会了这句话呢?
问他“我什么说我是坏爸爸呢?”
“你不让我玩就是坏爸爸。”
我当时蹲下来看着他说:
“爸爸是世界上最爱你的爸爸,不允许你玩是因为我们要先去吃饭,这是规则。你不能因为爸爸这样做就说我是坏爸爸,那你犯错误,我叫你坏宝宝,你会高兴吗?”
这时他不说话了,应该是意识到这样说不好。
这里面就让孩子感受规则和爱。
他觉得我这样做是不爱他的表现。
因为爱他就要顺着他的要求来,这样才是爱。
对,这是爱,但是往往会变成毫无原则的溺爱。
最后指向伤害。
而坚定而平和地,不带敌意的让孩子遵守规则。
也是爱,是深沉的爱。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诱惑”孩子的深情。
比如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到了领取成绩通知单时就像霜打的茄子。
因为父母喜欢优秀的成绩,只有好的成绩才能得到父母的奖品。
看到父母的笑容,才觉得自己没有“对不起”父母的付出。
可是,父母带着目的性去诱惑或者暗示孩子。
常常让孩子失去自我。
在《无声告白》这本书里,最后自杀了的女孩莉迪亚就一直生活在妈妈的控制之下。
“只要你感兴趣,”她每次都这样告诉莉迪亚,“只要你愿意。”
她每次都是真心征求女儿的意见,但是她没有意识到,自己开口的时候紧张地屏住呼吸。
而女儿每次都注意到了,答案总是“是的,是的”
听到这两个字,她母亲的呼吸才会恢复正常。
她因为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离家出走,害怕再次失去妈妈。
更害怕是自己的原因让妈妈难过失望。
所以当妈妈把自己想当医生的梦想暗示给她之后。
她竟然也去努力喜欢把听诊器作为自己的玩具。
笑着接受妈妈送的一套又一套人体知识的图书。
可她内心却并不喜欢这样。
但是在妈妈的“诱惑”之下,她接受着,欺骗着自己的感受。
最后彻底失去了自我,变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如果真的爱孩子,请鼓励孩子成为他自己。
中国有一个牛爸爸梁启超先生,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当年先生的九个子女所学的专业在当时都是冷门,但是它他们自己喜欢,当爹的就会全力支持,不横加指点干涉。
他会给子女提建议,但绝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
本来,他很希望次女梁思庄学生物,但思庄尝试之后,自觉兴趣不大。
他便又忙写信道:“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最终梁思庄成为图书馆学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
爱孩子,就要努力做到“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
在这后面是深层次的尊重:尊重孩子成为他自己。
这是很多父母最缺的东西。
3
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心目中都有一个理想化的父母。
所以常常会看到孩子在外边吹牛说自己的父母有多厉害。
孩子总是会把自己的父母理想化。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爸爸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但是他那时候跟我们一起玩的时候,总是会说他的爸爸是如何的厉害。
说他会武术,能打败很多人。
说他人很好,村里的人都夸他,那些恶棍都怕他。
我们都跟他一样相信他的爸爸是非常优秀的。
实际上他的爸爸也有很多的缺点,可他一直在收集父亲好的东西。
最后在自己的内心把摸不到也见不着的父亲想象得非常完美。
这也是很好的,至少让他在这种虚拟的爱中获取爱和心理安慰。
长大后的他非常正常,我们都觉得他自己营造的那个高大完美的父亲一直在呵护着他,对他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很好的作用。
所以很多单亲的妈妈说怎么弥补孩子父爱的缺失。
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父亲是优秀的,提供一个理想化父亲,给孩子内心滋养。
4
如果我们的孩子在身边陪伴成长,那是父母的幸运。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天然的心理治疗师。
有了孩子之后,我们的注意力会更多放在亲子关系上。
而孩子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身上的问题。
看到父母本身的不成熟,比如情绪常常失控的父母。
生活习惯混乱的父母,沉溺游戏或者消极避世的父母。
这些人格特征都会呈现出来。
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自我的修行。
我们的问题会很多很多,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
而自律能帮助我们不断地成熟。
如果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足够自律。
比如你爱网络游戏或者爱追剧,当着孩子的时候请节制一下。
在孩子面前放下手机,或者在孩子睡前的时光,你陪在身边讲个故事,而不是在电视。
你明明知道自己不够好,为什么小宝宝还是会觉得你是天底下最好的父母?
因为,每个孩子都会理想化自己的父母。
只是你一定要给孩子这样一个机会来理想化你,当孩子得到你人格的滋养。
在爱中成长的孩子,不会差。
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呢,趁自己还不老,多学点。
作者:鱼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书编辑,阅读推广人。交流微信(breedboy)
您所见到的,也许就是朋友需要的!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