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能这样吼,你越吼,孩子越差劲!这样的方式才最简单有效

作者:呵呵婴幼儿 07-11阅读:1932次

为什么我明明说的是对的,也是为他好,即使说了1000遍,可他怎么就是不听呢?”

1

你总威胁他,说狠话又做不到

美国虎妈蔡美儿,大家知道吧?

对!就是那个把两个女儿送进了哈佛耶鲁,为了让孩子跑赢,事事第一,不惜以各种强迫、委屈、甚至采用高压手段的妈妈。但即使是她这样手段强硬的妈妈,碰到女儿不听话,有时候也没辙。

在她的畅销书《虎妈战歌》里,她讲述了一件发生在自己和女儿身上的事儿。

女儿露露小时候,她用各种方法迫使女儿练钢琴,但是露露却拒绝合作。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蔡美儿于是威胁女儿,如果再不练琴,就把她扔到寒风刺骨的门外。

原以为这一招能让女儿害怕乖乖就范,可没想到倔强的露露真的打开门,穿着单薄的衣裳踏了出去,出门前还挑衅的看了她一眼。

计划没得逞的蔡美儿一时没了对策,尴尬之下只能自己找台阶下,她说“露露,看来你已经开始想做个乖孩子了,你可以进屋了”。

谁料,寒风中瑟瑟发抖的露露,坚决不肯进门。无比被动的蔡美儿只好拿出巧克力和蛋糕,才最终把女儿哄进了屋里。

面对固执不听话的孩子,用“狠话”威胁他们,这事儿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是轻车熟路, “再不走,就把你一个人扔在这里”、 “再这么疯跑,以后再也不带你出门”、“再敢顶嘴就把你的屁股打烂”……

“狠话”一飙出,孩子立刻就有所收敛,比我们巴拉巴拉的劝说半个小时都有效。

但是,这个“大招”它有“后遗症”。使用的越频繁,失效的也就越快。

当我们第一次大声威胁孩子的时候,孩子确实很害怕,会表现得很老实、很听话。可是大声威胁的次数多了之后,孩子就会习惯,看似在听你说,其实注意力早已经游离到别处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说什么。

2

你总唠叨孩子,说话被削弱了力量

我表姐高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工作后吃了不少没文化的亏,对小外甥的成绩特别在意。我小外甥也是争气,成绩稳定的保持在年级前三。

前段时间,我小外甥迷上了玩游戏,经常偷偷去网吧,成绩下跌到了十来名,拿着成绩单,表姐边哭边骂,足足1个小时。小外甥也觉得很内疚,就保证以后绝对不玩游戏了。

前天,我们家庭聚会,不知道谁问了一句什么,表姐又把小外甥上次没考好的事,拿出来叨叨,并让弟弟妹妹千万别学他。

小外甥放下筷子就冲着她嚷嚷,“妈,你有完没完,咱能不提这事了么,唐僧都没你唠叨!”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超限效应,关于它的解释是这样的:因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说简单点,就是:“要想说出的话有力量,就别唠叨”。

为什么再刺儿头的孩子,到了部队里都服服帖帖?因为部队教官的指令干脆坚决,从不拖泥带水。越是冗长、繁琐的指令,越没有执行力。

同样是批评孩子没做完作业就看电视,一种方式是:

  • 你看你看,没记性!上次说的不是你是吧?

  • 自己不知道自己这次成绩多差是吧?没点羞耻感是吧?

  • 孩子,人要有点自制力,才能有出息!

另一种方式是:5分钟后,我要看到你坐到书桌前写作业!要不然这一周都不能看电视了。

对比一下,哪种方式效果好呢?

3

你总批评孩子,但自己也没有做到

知乎上有人问道:“如何看待父母总爱提‘别人家孩子’?”

其中点赞最多的一个答案是:因为“和逼自己比起来,逼孩子容易多了。”

俞敏洪曾经大力推荐过一本叫《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的书,这书的作者贾容韬原本是个事业有成,却是一个“糟糕透顶”的爸爸。

他儿子是个“深度网瘾少年”,学习成绩倒数第一,数次参与打群架,两次被学校劝退。

对这个儿子,贾容韬打也打了,骂也骂了,甚至跑到学校里闹。

但是他儿子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在网吧里彻夜不归,不再去上学。

失望透顶的贾容韬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他关掉自己辛苦打拼建立起来的企业,回家专心陪儿子。

回家后,他恶补各种教育知识,努力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孩子犯错,他不再采取暴力解决,而是耐心地努力沟通;孩子邋遢不讲卫生,他先从自己做起,每天将所有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孩子不爱学习,他每天坚持大量阅读,努力营造学习氛围。

看到努力改变的贾容韬,他的儿子被感动,开始减少了去网吧的次数。一天儿子在同学的鼓动下又到网吧玩了一个通宵,直至第二天清晨才低着头走进家门。

贾容韬不但没有批评他,还端上热饭热菜,说:“孩子,虽然你又去了网吧,但你的进步是惊人的,进网吧的次数已经大大减少,这证明你是有毅力的人,离成功不远了!连网魔这么强大的敌人你都能战胜,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最终,贾容韬的儿子彻底戒掉了网瘾,努力学习,高考考上了重点大学。

有句话说的很好,三等父母用拳头管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一等父母用行为管孩子。

身教重于言传,当我们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也就跟着好了。

“你再这个样子,妈妈就不要你了”、“烦死了,怎么总是给我添麻烦”、“你再哭我就走了”...相信这样的场景在我们每一个家长身上都发生过。回想一下,在生活中,一些小事,是不是就会将家长的情绪瞬间点燃,对着孩子大吼大叫,有时候你都不知道说出来的话有多糟糕。

很多家长会反驳说:“如果我不吼他,他根本就不听。”难道真是这样的吗?并不是,当家长去“吼”孩子的时候,只是为了一种自身情绪的宣泄。

一开始对孩子大声斥责,孩子会表现得很听话。但是次数多了之后,他们就会习惯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即使乖乖地站着让你吼,他们的注意力早已神游到别处去了,甚至有些孩子发现你除了吼,不能拿他怎么办,他就会大着胆子跟你顶嘴。所以说,吼并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更不能让孩子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果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只是一味的去“吼”。那么,当孩子长大后我们就会发现,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有的会脾气非常暴躁,容易动怒、有的会对人非常的冷酷和苛刻、有的孩子则优柔寡断...身教重于言传,这是一条被反复证明的教育真理。如果成年人给到孩子的就是经常性的批评和责骂,又怎样能教育出孩子的平和与自信呢?

那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我们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心平气和的去和孩子沟通。

在心平气和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客观的看待孩子的问题,更好的去和孩子沟通。当我们要发火的时候,先闭上眼睛深呼吸30秒,并且问自己:“这件事儿大不大?我发火的时候丑不丑?我说话的声音高不高?”,当你想完这三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你的怒气已经消了不少。所以以后每当你要对孩子发火的时候,想一想,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家长是不是也有责任。

第二、让孩子知道我们的不开心。

当孩子做了某一件事情让你很生气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感受。告诉孩子哪些行为让你感到不满:“我不喜欢......”、说出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因为...我很生气”,与孩子分享你的期望:“我希望能这样,因为......”

第三、不要翻旧账,听听孩子的意见。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要就事论事,不要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翻出来讲。而且一定要完整的把孩子的话听完,然后再给出你的意见。

比如孩子一直在看电视,不写作业。你应该语气坚定地告诉他:“作业不写完就不应该看电视,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5分钟后坐到书桌前好好写作业,以后每天能看电视1小时;二是今天电视随便看,但是接下来一周都不准开电视了。你要选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