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记住,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

作者:分享备孕夜里话 07-17阅读:2686次

特别提示:小虎牙专注于儿童电动牙刷开发!

我们一直说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成人,而成人,首先就要让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在父母的心里,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你的附属品。孩子也有自己的权利。

比如我们要给孩子选择权,同时也得让他明白,所有选择都意味着必须有取舍,自己权衡,而且选好后不能反悔。我们现在的家长是不允许小朋友有选择,也就不存在放弃,“拖拉机”家长遍地是。家长认为自己很辛苦,小朋友也没有快乐,因为他不存在自我选择,你从来没有给过他选择的机会,何谈自我,儿童本位也不存在。因为自小没有养成自我学习和独立的习惯,到了十几岁,还是什么事情都要问妈妈。

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就是他的自我意识慢慢萌芽的过程,也是家长慢慢放手的过程。

小朋友过幼儿园一步三回头,千叮咛万嘱咐:“妈妈,你放学后第一个来接我。”当他慢慢从幼儿园出来上小学,变成:“我不喜欢你来接我,你离我远一点。”回到家就说:”不是的,不是的,我们老师……“他就觉得老师在他这张白纸上画了一幅画,什么都是老师。慢慢地小学毕业,进入青春期,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又发生变化,再也听不到他说我们老师怎么说,变成我们同学怎么说。开始拼爹拼妈,某某同学的爸爸怎么样,某某同学的家怎么样,你会听到他的价值观的改变。到了高中后,就几乎不和父母沟通了,一方面,学业压力大,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发展,孩子忙于应付网络世界,几乎没有时间和父母沟通。

孩子脱离父母是一个必然过程,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在孩子走出去之前给他足够的磨炼和教导,让他有能力在离开父母之后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让他能够面对各种诱惑与挑战守住心中的底线。有些孩子一离开父母就不知所措,还有些孩子一离开父母就开始堕落变得为所欲为,这都是因为在父母放手之前没有做好准备工作。

犹太父母非常注重对孩子放手的磨炼,所以孩子在十八岁以后就完全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到了以色列之后,受到犹太文化影响的我,也开始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意识。

有一阵子,我和以华都去了特拉维夫,家里只留下辉辉一个人,那是十五岁的他第一次独自留守家中。对做妈妈的我来说,小儿子一个人在家,心里肯定是七上八下。但是,这时的辉辉跟在上海时的辉辉相比,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是他的个子长高了,更重要的是,他的独立、自强意识已经在身心深处生根发芽,并化为实际行动。

把我和哥哥送到车站后,辉辉就自己一个当家做主。家里没有了妈妈和哥哥,静悄悄的时间里,辉辉一个人是如何度过的呢?他记着我的叮嘱:不要虚度时光。他把所有的希伯来语单词都贴在墙上,一边做家务,一边背单词。在辉辉留在老家的这段时光里,小狗阿菲跟他”相依为命。”阿菲只是一条很矮无名的小狗,辉辉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家庭成员来照顾,还照顾得无微不至。

一个月后,辉辉那学期的课程结束了,他来到物拉维夫与我以华团聚。可小狗阿菲不能一起带过去,因为还没有给办狗证,辉辉就只得暂时先把它寄养在邻居家里。说来也巧,有一天,我回老家办事情,忽然发现垃圾场旁边有只狗在吃,声音特别像是我们家的阿菲,但是它的腿不知道怎么断了。我上前一看,这不正是我们家的阿菲吗?辉辉一听说阿菲遭遇,马上坐了三个半小时的车从特拉维夫赶回来。他带着阿菲先去打针,然后又坐了三个半小时的车,带着阿菲来到我们在特拉维夫的新家。辉辉给熬粥、煮药,折腾了一个多月,终于把阿菲调养好了。

辉辉这段独立生活的经历,给他提供了一个成长的机会。这种事对中国母亲来说不可思议,对犹太母亲来说却非常寻常。邻居家像辉辉那么大的孩子基本都有独立生活的经验。刚开始,我也不放心,毕竟我当年下乡去高邮生产大队锻炼时,还比辉辉此时大一岁呢。

可是,辉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相信他是个有独立生存能力的男孩子。他每天打电话跟我汇报他一在的情况,电话常常一打就是一个两个小时。”妈妈,我今天数学考了全班第一名!”“妈妈,我今天吃了木耳炒圆白菜,特别香,我还邀请了邻居家的朋友一起过来吃!”“妈妈,我和朋友晚上一起去自由市场练摊了,你知道吗?风油精销路特别好,我已经跟上海的朋友说了,让他们再帮我邮寄一包过来!”“妈妈,我今天改善了下生活,和阿菲吃了顿扬州炒饭,还加了很多香肠。阿菲都吃得走不动了……”

辉辉已经完全可以担负一家之主的责任,我和他哥哥以华不在家,他把整个家管理得井井有条。一个月后,他赶到特拉维夫与我团聚,他个子长高了,居然还胖了,让我都不得不佩服这孩子的生存能力。

当然这种独立生活的能力不是你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就能培养出来的,这必须在平常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

第一,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遇到事情让孩子自己决定,家长尽量不干涉。一个人如果从来不自己做决定,什么事情都等着别人指挥的话,就很容易优柔寡断,从而丧失判断力与自信心,而这些是很难再找回的。家长们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从小就遇事独自做决定,甚至创造条件让孩子做决定,慢慢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判断力,进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第二,在孩子迷茫时,给予方向性指点。孩子的知识与阅历毕竟有限,不及大人对事物的理解与判断力。而在生活中,总会碰到一些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事情,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很迷茫与无助。这个时候当孩子寻求你的帮助时,家长要给予方向性的分析与处理事情的思考方式,帮孩子指点迷津,但不要帮孩子做决定或者干脆帮孩子把事情解决好。相信孩子,当孩子走出自己的思维定式之后,他自然就会明白,然后自己去解决问题了。

第三,鼓励孩子在生活中不断尝试、不断成长。如果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就要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当孩子表现出不理智或是笨拙的行为时,不要马上去制止,而是让他自己去体验整个过程,当然这要在条件允许、安全且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让孩子在过程中学习进步,才是真正的独立能力的培养。

孩子有能力独立完成的事情一定让孩子独立完成,而不能任由孩子一时的懒惰与调皮而旅任他,坚持下来,就能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事情的好习惯,而不是遇事首先寻求大人的帮助。

孩子没有能力做的事,尽量教其方法与技巧,但是坚决不能代为处理。这样可能会比较麻烦,而且不是一两次就能学会,往往比直接帮孩子做了更加困难。但是一旦孩子学会了方法与技巧,就能一辈子受用。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做错了事情,要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从小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会有做错事情的时候,毕竟人无完人嘛。当孩子做错了事情之后,不要简单粗暴对待,对孩子发火或是责骂孩子,而是应该教导孩子如何去弥补自己所犯的错误及主动承担责任,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从小培养孩子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他才能担当起重任。

通过一点一滴的长久积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孩子有一个完美的蜕变,变成了一个独立自主、有责任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