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君说:
听话的孩子很容易获得大人们的喜欢,而绝大部分的父母也以孩子听话为荣。在这种“听话”式教育下,孩子终于变成了你满意的模样。你不知道的是:不听话的孩子,才更有出息。
全文5432字丨阅读共需6分钟
1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的父母都很喜欢听话的孩子,小到衣食住行。
“宝贝,听妈妈的话,今天天冷,再穿一件毛衣。”
“可是我不冷。”
“妈妈说冷就冷,听话。”
“好的吧。”
大到人生十字路口的重大选择,择业择偶。
“你听妈妈的话,回老家来考个公务员。”
“可是我想去上海看看。”
“上海有什么看的,房价那么高,压力那么大,你受的了吗?听话,回来。”
“好的吧。”
又或者是。
“那个女生不错,听话,就她了吧。”
“可是我对她没感觉。”
“你要什么感觉?过日子就得踏踏实实的,你们年轻人都太浮了,听妈的话,妈是过来人。”
“好的吧。”
“听话”式教育下的孩子,最终于变成了你满意的模样。吃了你爱吃的东西,穿了你觉得要穿的衣服;找了你觉得好的工作,干了你爱干的事;最后,娶了你喜欢的姑娘。
图片来源:《一一》
2
可是,这样听话的孩子真的好么。
作家午妈讲过自家孩子的一件事,午妈因为工作忙,总希望孩子能够听话,少闹腾一点。于是不断给他灌输“听妈妈的话”的意识,有一次幼儿园的老师打电话过来,说孩子尿裤子了。
午妈问孩子:“宝贝,怎么尿裤子了?”
孩子:“中午吃饭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盛饭,我想尿尿,憋不住了就尿裤子了。”
午妈:“想尿尿了,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啊?”
孩子:“可是老师说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不能乱下座位,要不饭就该洒桌子上了,洒桌子上就浪费粮食!妈妈你不是说过么,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的。”
孩子一脸虔诚,午妈一时愣住了,针刺一般,让孩子听话,结果孩子要撒尿了也憋着,午妈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会这样。
“整齐划一的坐姿,整齐划一的服装,整齐划一的举手,整齐划一的答案。我们究竟是在培养学生,还是在培养木头人。”作家张一一说。
过分的听话教育,你养大的不是孩子,而是那个复制你思想执行你指令的木头人。
图片来源:《小别离》
3
相反,那些看起来不听话,而且经常和长辈作对、特立独行的人,往往有着非常人所能及的成就。
《中国合伙人》成冬青两次高考都没考上,父母让他留在农村种田:“你啊,这辈子就是这个命。”他不信命,跪着磕头,求遍家乡父老,筹得一点钱。第三次高考,一举考进北京大学。
绝大部分成功人士在在开始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遇到阻力,而且阻力,大部分都来自自己的家庭。
太过听话的孩子,他们的梦想都是因为父母而夭折。
图片来源:《中国合伙人》
4
一项普林斯顿的心理学研究实验显示,不怎么听话的孩子,相较于听话的孩子,有几大关键性优点:
·勇气
过于听话的孩子可能是这样的。
“儿子,你听妈妈的话,考公务员没错的。”
“好。”
不听话的孩子可能是这样的。
“儿子,你听妈妈的话,考公务员没错的。”
“不,我不想当公务员。”
即使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确定自己不要什么,并且拒绝父母,还有稳定的工作,接纳不确定性。这本身就是勇气。
·独立
“刀削面要大份儿的还是小份儿的?”
“咖啡要大碗的还是小碗的?”
“冰激凌要巧克力味儿的还是香草味儿的?”
对于从小听爸妈做决定的孩子来说,这些问题,也许都是问题。
对父母像古代臣子对待皇帝一样,即使独立生活,但心理还是奴性,遇到关键性的问题,无法决策,甚至发展成妈宝男。
·责任
太过听话的孩子没有责任意识。
“爸妈,你说我是考研好还是工作好?你们帮我决定。”
“爸妈,你说我是娶A姑娘好,还是娶B姑娘好,你们决定。”
因为没有办法决策,所以下意识规避责任。
当有父母作为保护伞的时候,还能安全生存。一旦工作,当需要作出决策时,因为害怕担责任,而不愿意决策,放弃进阶自己的机会。不听话的孩子则不然。
自己作出的选择,一样也得为后果承担责任,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不听话的孩子,往往有很强的责任意识。
“做决策之前,考虑决策可能带来怎样的后果,自己能否承担这个后果。”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图片来源:《垫底辣妹》
·高逆商
对孩子最有害的三句话:
“孩子你真乖”
“孩子你真听话”
“孩子你真懂事”
没有独立意识,无法对自己的生活形成决策,也不敢承担责任。
这样的孩子到最后会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父母,也会乐在其中,并且享受父母对自己的夸赞。不听话的孩子天天被父母批评,这本身即是一种否定,在否定中坚持自己的选择,这就是高逆商。
俞敏洪第三次高考时,所有人都否定,他坚持,成功了;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时,家里人都否定,她坚持,成了民国“第一夫人”;当然,你的孩子不一定能成为俞敏洪和宋美龄,但高逆商的孩子,一般都不会混得太差。
图片来源:《垫底辣妹》
5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这么听话,也许他是真的很听话,事事都没有自己的想法,父母永远是主语。
也许孩子其实有自己的想法,但每每被父母压制,也变成了别人眼里的“乖孩子”。
“你那个朋友太浪了,少交这种朋友。”
“好!”
“大学毕业回家来,听话。”
“好!”
“不小了,别挑了,找个人结婚了吧。”
“好!”
父母皆祸害,这话也许极端了一些。但有些时候,是这样的,父母的压制,的确杀了很多孩子的本应该精彩更多的人生。
图片来源:《青春派》
6
孩子太过于听话,是父母教育的失败。
很多人说:“父母从来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他们只知道,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梦想放到他身上,逼着我去做他们觉得很好的事情。”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言听计从,多半是你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没有耐心
一件事情,和孩子有关,孩子话还没说完,你先决定了。
孩子:“妈,我想……”
妈妈:“好了,就这么做吧。”
孩子:‘妈,你能不能……’
妈妈:“我能不能什么,我这是为你好。”
……
“缺乏耐心的父母,一定不会教育出好的孩子。”
·控制欲爆棚
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同样的道理,成功的孩子,都不会有控制欲很强的父母。
纪伯伦说:“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对自身渴望的生命的儿女。”当你把他们对生命的渴望都堵死了时候,他们也就没有了生命力了。
图片来源:《小别离》
·缺乏交流
孙晓云说:“中国父母最难能可贵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你自己怎么想。’”真的是极少有父母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和孩子交流。
《小别离》中海清给女儿朵朵请了一位英语老师,立马被朵朵顶了一句:“妈,你请老师的事情和我商量了吗?你能不能尊重我一点。”
后来,英语老师教学方法太死板,朵朵听不进去,黄磊给她找了自己的徒弟——一位美女英语老师,周佳成。
周佳成自幼成长在美国,接受美国活泼的英语教学,所以她一给朵朵上课,就直接让她看《暮光之城》的英文版。这很让朵朵开心,学习英语的兴趣一下子就上去了。
但这种教育方式被朵朵的英语老师否定了,海清直接把周佳成辞退了。
朵朵见不着周佳成,又哭又闹:“你们什么意思啊?为什么我的事儿,就不能征询一下我的意见。”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图片来源:《小别离》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多问孩子一句“你怎么想”,不仅能避免亲子之间的冲突,也能训练孩子的决策力。
7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事实上,除了基本的生活纪律和是非,例如红灯停绿灯行和法律知识需要让孩子明白并遵守之外,其他的,都可以让孩子自由发展。未来的社会之变化将成指数级增长,只有极少数部分父母,能够于变中窥见不变,给孩子良好的教育。
图片来源:《小别离》
8
第一,父母必须意识到,世界是会变的。
很多父母在心理上不愿意承认世界的快速变化,尤其是很多三四线小城市的父母。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曾说,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世世代代定居于固定的土地上,耕读传家,缺乏流动性,所以老一辈留下的种田经验对年轻人有很大作用,但在一个急速变化的互联网世界,再持这种思想,是迂腐,是偏见。
你无须担心你的孩子去北上广打拼会很累,他们有自己的生命力;你无须担心你的孩子婚后会不幸福,他们有自己的适应力。当你把自己的担心变成强制孩子的措施时,你可能会扼杀你孩子很多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小别离》
第二,给他品质,而不是金钱。
父母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塑造他的品质,而不是金钱。
宋耀如一方巨贾,但还是让宋氏三姐妹在大雨天去爬山,为了就是锻炼他们的品质。
苏格拉底说:“优秀是一种习惯。”优秀的人,干什么行业都会优秀,因为优秀的人都有着相同的品质。
第三、培养孩子的后果意识
告诉孩子:“你的决定和选择,会产生这样的后果,你能承受吗?”
作家陈青青讲她小时候做什么选择的时候,爸妈总会跟她说:“你考虑清楚了吗?”
所以陈青青一直都有非常明显的后果意识,即“这件事我选择了,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能否承受”。培养孩子后果意识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可以让他们在一生中都免于因为冲动而做错决定。
图片来源:《小别离》
第四,让孩子成为自己,是最成功的教育。
伍绮诗说:“真正的长大,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真正的教育亦然,不是让孩子成为你的复制品,不是孩子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远,而逐渐变成了父母意志的产物。父母要做的就是,给他们足够大的喜欢的权利和自由。让他们成为自己,这才是成功,也是幸福。
放下你要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的执念吧,一个人,无论想要做成什么,都需要强大的心理能量的趋势,一个被父母一味要求听话的孩子,一定不具备这样的能量。到最后他什么都做不成,只会一天一天,一点一点的,渐渐成为一个被动,失却能量的平庸之人。
图片来源:《小别离》
喜欢这样一段母亲的自白:
妈妈相信你所有的选择。妈妈相信你会为自己的每个决定负责。
你不需要听妈妈的话,不需要妈妈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妈妈不会用听话这个魔咒打磨你,扭曲你。
妈妈相信,听自己的话长大的你,会更加快乐,热情,拥有强大到让人震撼的心理能量。
愿你的孩子,也能如此。
编辑:人民家庭教育(ID:rmjtjy)
来源:国馆(ID:guoguan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