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父母可能都经历过为孩子顶嘴而头疼的时刻,也可能都羡慕过别人家孩子的“听话”、“乖巧”,不过如果孩子“顶嘴”没有超过一定限度,父母除了忧虑,其实也应该感到欣慰。
孩子同父母争辩并非坏事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专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儿童,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汉堡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证实:“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想知道怎样让孩子更加自信和活泼,可添加每周微课微信公众号,每周邀请知名大咖进行线上辅导,更多育儿干货等你来领!)
1.有助于找到界限
“等我们吃完了再去干”,妈妈劝儿子卢卡斯。9岁的卢卡斯生气地把椅子往后一推,顶了一句:“为什么?我还有些事要做,比坐在这里要好。”法斯博士说,卢卡斯的这种挑衅是在试验他的能力的极限在何处。同这个倔头倔脑的阶段相似,同父母拌嘴能使孩子有机会学会估量自己。争辩是摆脱儿童无方向状态的一个途径,可以使他们知道自己的能力和界限在何处。
2.形成自己的意志
法斯说:“争执能帮助儿童变得自信和独立。在对抗中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怎样才能贯彻自己的意志。”争执也表明孩子正在走自己的路,他们注意到,父母并非总是正确的。
3.应付冲突的训练
安格拉想学骑马,但是她妈妈反对。妈妈说:“我要对你负责”。安格拉反驳说:“萨比内的父母也对她负责,但他们允许她骑马。”争论有学习的效果。孩子通过争论学到争论的艺术。考虑到日后在工作中,以及和同伴的关系中会有争论,这种学习对儿童是重要的。
4.爱的表示
俗语说,相亲相爱,才会相互逗弄。斗嘴是向对方表示,你对我是重要的。一个人如果总是与世无“争”,他就是向周围的人表示,你们对我无所谓。
孩子顶嘴,父母应该怎么做?
1、不包办,不代替:
父母可以把“小事儿”的主导权交给孩子,比如吃什么、穿什么、到哪里去玩儿、和谁玩等“小事儿”,可以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社交能力,锻炼孩子承担后果的心理素质,而父母只保留建议权就好。
2、不翻旧账:
孩子如果犯了错,批评过了就该“结案”了,不要老翻孩子旧账,让孩子觉得他在父母面前永远无法翻身。父母只有不纠结孩子以往的过错,这样的批评才容易收到好效果。
3、不要说“你翅膀硬了”:
父母说这句话,往往是希望孩子可以心系父母,但却适得其反,这句话可以引发孩子的罪恶感,给孩子造成潜在的不安,让孩子产生深深的自责,从而不利于孩子的理解健康,甚至使他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
4、孩子习惯不好要慢慢纠正:
父母不可操之过急,要慢慢引导孩子。发现孩子有好的行为的时候,应马上给予称赞以示鼓励,从而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
5、要言传身教:
父母要重视言传身教,用自身的行动和榜样引导孩子发展自我。切忌唠叨,孩子对父母的不当言行,作必要的提醒或者严肃批评即可,要言简意赅,不可一味重复,喋喋不休。
6、要耐心倾听并营造辩论氛围:
父母要真诚地去倾听孩子辩解的理由,并且加以具体分析。不要凭主观臆断或一面之词而下结论。还需因势利导,充分让孩子申辩,培养他们敢想、敢说的良好习惯,这能使他们既明事理,又练口才。
童年需要“试误”,需要“不听话”。不允许孩子犯错误,不允许孩子“顶嘴”,要孩子事事听命于家长,这犹如不允许学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样,是以暂时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长久的、内在的完善。孩子顶嘴是成长的信号而不是反叛或误入歧途的警钟,家长应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