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怪孩子犯了错,是你给他自由过了火

作者:壹父母 08-01阅读:5820次

文 |简简周

漫画 |超人爸爸西米

上周在小区里偶然听到了一场很有意思的辩论,分别来自两位年轻的妈妈。

一位妈妈说,孩子的成长需要充分的自由,我们不应该给孩子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否则会限制孩子的无限可能。

她也的确是这么做的。比如,她正在上幼儿园中班的儿子,几乎从不在正点吃饭。

因为从小她就把吃饭问题的决定权交给儿子了,所以,小家伙的吃饭时间总是很随机。

另一位妈妈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对意见。

她说,家庭就是孩子走向真实社会的训练场,未来孩子要面对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就应该让他提前懂得这个社会的运转规则。

所以,她给女儿在很多方面都设立了规矩,只有在限定的边界之内,她才会跟孩子谈自由。

最后,两位年轻妈妈谁也没能说服谁,虽然客客气气地结束了谈话,但多少有点不欢而散。

我倒是更赞同后一位妈妈的做法。

很多父母会觉得,孩子天生爱自由,似乎只有自由,孩子才能幸福快乐,才能茁壮成长。可事实是,泛滥的自由并不能让孩子真的感受到快乐。

我一位朋友两年前曾为4岁儿子的暴脾气深感苦恼。

她和老公都是知书达理的人,待人接物向来和气,她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儿子却动不动就爱发脾气,气性上来的时候,他甚至会用脑袋去撞墙。

后来,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她才意识到,孩子的坏脾气,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挫败感。

这种挫败感的根源,就在于朋友从未给孩子设定一个清晰的边界。孩子并不能清楚地知道,父母对他的期望是什么,社会对他的期望又是什么,他的位置究竟在哪儿。

所以,他总在碰壁,不停地受挫。

如果从一开始,父母们就能为孩子提供清晰的信号和明确的边界,他就有可能极大地避免这些挫折。

朋友叹到,以往总觉得孩子还小,规矩太多不利于成长,没想到,没有规矩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于是,朋友和老公开始建立“规矩同盟”,两人一致地对孩子的行为规范做出了明确的限制。社会和外界对一个人行为处事的期望是什么,他们就怎么来要求孩子。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的确哭闹得更厉害了,但朋友并没有妥协,她耐心地跟他解释原因,但无论如何,该遵守的就是要遵守。

在经历了一番鸡飞狗跳之后,男孩子的脾气竟奇迹般地开始好转,情绪也渐渐地平稳了下来,待人接物也越来越像他爸妈了。

坚决果断的父母,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和稳定感。

其实,所有的孩子都会想要去了解自己所处世界的规则,而不是像父母们想当然认为地那样,孩子只想要绝对的自由。

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孩子天生就是探索者和观察家,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来构建自己对这个世界以及人际关系的认知。

如果父母们没有给他设立明确的行为边界,告诉他世界真实的样子,就是父母的失职。

我一个邻居家5岁的女儿玲玲很喜欢看电视,可是邻居并不希望她这样整天对着电视,所以常常会在她看电视没完的时候数落她。

有时候强行关了电视,玲玲就开始不依不饶地哭闹,邻居只得又把电视打开了。邻居对此很是挠头。

其实,问题就是出在了妥协和让步上。

如果孩子的行为不被接受,父母从一开始就应该给出清晰的要求,并坚定地执行。如果孩子一哭闹就妥协,等于是在告诉孩子,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我还认识一个小孩,在很小的时候,他妈妈带他逛夜市,懵懂的他顺手牵走了摊主售卖的一个玩具,他妈妈发现后不以为意,还哈哈大笑,夸他“手快”。

长大后,这个孩子开始偷家里的东西和钱,这个时候,却再也没人能笑得出来,继续夸他“手快”了。

孩子会不停地试探你的底线在哪里,他可以抵达的边界在哪里。父母的反应,就是孩子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第一面镜子。

给孩子讲再多道理,也不如他自己“悟”出来的管用。

所以,一旦你用实际行动默许了孩子的行为,就不要盼着孩子能自然生长成你或是社会所期待的那个样子。

从一开始就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最重要的是,态度要坚定,执行要彻底。

给孩子设立边界,最难把握的是度。

过于宽松,容易导致失控,孩子根本就拿你的话当耳旁风;过于严格,孩子就会失去自主尝试和探索的自由,严重时甚至还会激起孩子的反抗。

此外,父母的态度前后不一致也很不妥。

比如,孩子喜欢边看电视边吃饭,如果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就会默许她的行为,但遇到心情不好时,就一顿怒斥。

这样的前后不一致,会导致孩子无法从父母的态度和反应中弄明白,自己到底该不该这么做,结果反而是激起孩子的过度尝试和反抗,进而使得她的这一行为得到强化。

怎样在给孩子的限制和自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是最考验父母的地方。

既要有明确限定的边界,也要有边界内的充分自由,让孩子自主地去探索,最重要的是,边界的设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当孩子逐渐长大,具备更多管理好自己的能力时,就应该适当地调整边界,以适应孩子的成长。

在这一点上,我朋友刘影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

从孩子上学开始,她就给孩子立下了每晚9点必须熄灯睡觉的规定,她一直坚持让女儿遵守这个时间。

当女儿上到四年级时,小姑娘主动提出来说,希望能将睡觉时间调晚半个小时,到9点半,好让她在课业之余,多一些个人的时间。

刘影没有教条地直接回绝,而是评估了女儿的自理能力,并告诉她,如果她能保证每天准时起床,完成洗漱、吃完早餐,精神饱满地按时坐进教室里,自己就同意她的要求,否则,她还是必须按照9点入睡的作息来执行。

女孩高兴地答应了。刘影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她果然把自己每天早上的时间也安排得很妥当,于是欣然同意了女儿的要求。

刘影说,如果女儿做不到,她会毫不犹豫地将这一“特权”收回。这也是为了告诉她,自己要为自己的承诺负责,如果做不到,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孩子的成长需要尝试和探索的自由没有错,可是,这个自由的前提是,父母要像海上的明灯,始终为他指明方向。

这盏明灯,越是清晰具体,孩子就越不容易偏航。

作者 简简周

资深媒体人、专栏作者

壹父母联合创始人

-版权声明 -

壹父母所有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