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书不好,做事也不好,怎么教他都不听,怎么办?

作者:榆先人教育 08-03阅读:5271次

有位家长在留言中说,说她有个13岁的儿子,读书不好,做事也不好,怎么教他都不听,自己说的话他也很反感。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怎么样和他相处,不知道怎么教?百师君相信,很多孩子都听不进父母的话。我们不妨先来听听下面这个故事

美国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的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点零钱。又过了10分钟,还是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开始向听众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不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如果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心理逆反。

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跟成人沟通,都要恰到好处。唠叨就是一种反复、单调的刺激,无异于“疲劳轰炸”,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就像马克·吐温一样。

而13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步加强,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对父母的依赖开始减少,对父母的权威渐渐发起挑战,这时候父母一遍又一遍的唠叨,很容易引发一场父母与孩子间的大战。

培优教育吴老师这里给出一点意见,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首先,一天内批评不要超过两次

第一次挨批评时,孩子一般不会感到厌烦,而是多少会愧疚、反省,其实这就达到了批评的效果。第二次开始就感到厌烦,不过程度较小,但如果再来第三次、第四次,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所以一天之内批评孩子不要超过两次,不管是针对同一件事还是不同的事。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其次,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

批评时,切忌东拉西扯,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翻出来。爱唠叨的父母通常都会把对孩子各方面的不满一并发泄出来:“叫你这么多遍都不起床,这孩子就是懒。吃饭也懒,干什么都得催!”这也是犯了“超限”的禁忌,要求过多、过高,孩子会觉得:反正我也不可能全改了,改一个你也会唠叨别的,索性让你说个够吧。因此,父母最好直接面对当下问题,就事论事,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

再次,可以用表扬代替批评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指望孩子一天之内改掉一个甚至几个坏习惯是绝无可能的,如果在他们努力改正的过程中,家长不改“他错了我就说”的批评风格,只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而干脆放弃尝试。其实,对于习惯了父母“唠叨”的孩子,表扬更管用。用表扬代替批评,有时效果会更好。家长要适当的宽容对待孩子,只要发现孩子比以前有一点儿进步了,都要给予鼓励,可以是一个拥抱、一个掌声、一句鼓励、一个大拇指

此外,改善亲子关系,对于增进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也非常有帮助。认识孩子的几个好友;了解同班同学、老师的大致情况;和孩子看同一本书,追同一部剧;培养一个共同的爱好等等。在生活的细节里,慢慢融入孩子的世界,真诚沟通,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家的逆子,也能变成别人家那样的孝子啦!

3-6岁是培养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最容易养成坏习惯!

孩子一不如意就哭闹,一不开心就发脾气,乱扔东西;起床、刷牙、穿衣服,吃饭、做什么都慢吞吞;喜欢顶嘴,不听管教;胆小怕生;霸道自私,心中只有自己,不懂分享……

爸爸妈妈很容易因为孩子小就放任,但坏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改正,一定要趁孩子还小,赶快纠正哦!

培优教育训练营,适合3-8岁孩子家长,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

专家深度讲解+有趣的亲子示范+易完成的小任务

3大体系,21天有效改正10大坏习惯!

培优教育吴老师微信:axx5156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