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就哭,TA想要的,其实并不是你不要离开……

作者:歪歪兔 08-08阅读:5011次

孩子入园哭闹怎么办?这是一个提起来就头疼的问题。

不管家长在此前做了多少准备工作——从学吃饭到学上厕所,从提前适应幼儿园到多去游乐场跟小朋友们做游戏,家长们还是无法保证,孩子能在入园之初就能轻松和父母说再见。

“一个哭了,其他孩子都跟着哭。”一位幼儿园老师说,“不过,这都是常态了。”

老师头疼,家长也头疼。

“一开始孩子还挺高兴的,但一接近幼儿园,脸色就变了,再听见其他小朋友哭,我们孩子就忍不住了。”朵朵初入幼儿园的场景,现在依然能浮现在妈妈眼前。

“她就是纯哭,也什么都不说,还哭不出声,就吧嗒吧嗒掉眼泪。”

“我一看,也有点不忍心了,就说,妈妈晚上来接你好不好?”

“其实我当天想让孩子姥姥来接的,一看这样肯定得我自己早下一会班来接了。但孩子还是抱着我不说话,一直哭。”

“后来她适应了,上幼儿园比什么都积极。孩子就这一阵,过了这段就好了。”

朵朵的妈妈是一位和蔼温柔的职业女性,非常乐意陪孩子玩,因此朵朵的安全感建立得也比较好。

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这样,比如一诺。

“其实本来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没什么,但好巧不巧地有急事需要出差,然后一连4天都在外地,而且特别忙,没顾上给家里打电话。”

“回来后孩子不理我,就像跟我赌气似的。回头再送幼儿园,就说什么都不去,趴在床上怎么都不起来。”

“我脾气也有点急,直接拎着他去幼儿园了。然后孩子哭得那个撕心裂肺啊。”

“扭过头去,我就后悔了。但后悔又能怎么着呢?书上说不能回头,要不就前功尽弃了。”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妈妈把自己送到幼儿园,然后就消失了,白天不见人,晚上也不见人……

大概再坚强的孩子都会觉得不安吧。

为了策划《做内心强大的自己——歪歪兔逆商教育系列图画书》,我们采访了许多家庭,发现新生入园时,通常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1.单纯哭闹,舍不得家长,过一会儿就被其他东西吸引。

2.哭闹,甚至攻击家长。这样表现的孩子占极少数,但非常瞩目,这样的孩子往往在家非常受宠,但家人只能看到孩子物质需求,看不到情感需求的那种。

3.一边哭一边认错,说自己再也不淘气了。这样的家庭往往都用“送园”吓唬过孩子。

4..看起来没什么事情,但表情很委屈。这样的孩子的家庭往往有两种极端:要么安全感极好,孩子情绪控制能力很强;要么非常严厉,孩子不哭出来是不敢哭。

5.一开始没什么事情,甚至对新环境很好奇,但后面逐渐开始出状况,比如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上厕所,无法一个人午睡等,由此情绪失控的。这样的孩子往往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

“其实如果孩子新入园时如果从来都没产生过这样的情绪,可能并不是正常的情况。因为这标志着孩子可能并没有跟父母产生正常的依恋关系。”

“除非孩子是和其他亲属建立依恋关系(比如从小姥姥带,离不开姥姥),否则就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生活乃至婚姻。”

一位幼儿园园长如是说。

的确,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回避型依恋”,与“焦虑型依恋”一样,都不能被称作健康的“依恋关系”。

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可能要追溯到孩子3岁以前乃至刚出生时。

歪歪兔情智乐园的一位会员宝妈,她自己从4个月大时,就被送到托儿所。在接下来5年里,她经常要住到亲戚家,一住就是几个月,直到9岁才安定下来。

但彼时,她与父母的关系已经比较疏离了。

正是因为防备心太强,很少有人能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她很晚才结婚,但很快就离婚,现在带着一岁半的孩子独居。

她说:“有的时候就是有一种无名火,看见孩子依赖自己,就很烦,谁对自己有情感依赖都会很烦。知道这是病,但治不了。”

是啊,谁能穿越回童年,医治那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自己呢?

安全感的建立,并不是单纯的陪伴就可以解决的。

比如笔者的一位朋友,标准的独生子女一枚,爸妈是工薪阶层,和姥姥一起照顾她。

但彼时的长辈们还没什么育儿知识,淘气的她经常闯祸,惹父母生气。

于是父母说:“再淘就送你去幼儿园,让老师管你!”

就是这句话,让朋友对幼儿园有莫名的恐惧。

虽然小时候的事她大多不记得了,但她有时会能梦见自己被送到幼儿园的场景——

她一边哭着叫着:“妈妈我再也不淘气啦,我一定听话……”一边被幼儿园的老师硬生生地从背后抱走,看着妈妈头也不回地渐行渐远。

然后,哭醒,肿着眼睛上班来。

她说,一到月底没钱,或者交房租,或者跟男朋友吵架时,她就会做这个梦。

虽说她看上去爱说爱笑,但她很焦虑,极度害怕自己被抛弃。

如今虽然已经时过二十载,但我们依然能在幼儿园门口看到这些孩子——他们抱着家长大腿,一边哭,一边拼命认错。

“你看这个家长,在家时一定拿幼儿园吓唬过孩子。”园长如是说。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大限度地减少孩子在入园之初的焦虑感,尽快让孩子适应幼儿园,怎样做才是最正确,最有效的呢?

在统计了这些家庭的不同情况后,我们发现,入园焦虑情绪较轻,也较快能适应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家长往往都有这样的特点:

1.情绪比较稳定;

2.非全职太太;

3.乐于在休息时间多陪孩子玩;

4.说话算话,遵守承诺;

5.在分离时和孩子有一定的小仪式。

前三点可以说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础,而最后一点则是在安全感的基础上,再给了孩子一个承诺。

“其实这样的表现出来的承诺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歪歪兔育儿老师说,“因为幼儿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很难理解,所以需要用一些外部的东西来让孩子加以确认。”

“我们经常看到国外的电影有这样的情节:比如睡前固定地先给孩子讲故事,再说I love you,然后亲额头;比如孩子上学进校车前要跟妈妈拥抱等等;甚至包括一些更夸张的仪式——”

△出自美国电影《天生一对》△

“其实,这些都是在用外在的形式来帮助孩子确立安全感。”

而这位歪歪兔育儿老师就是这样做的:

“从我恢复上班开始,每天跟孩子告别,我俩都要先上下击掌两次,再对面击掌两次,最后拥抱一下。这样孩子才会放我走。”

那这样的一套动作,就能让孩子痛快地放家长走吗?

她说:“其实并不是。不能光做动作就好了,还必须认真。”

“有一次我心不在焉,孩子硬要拽着我,做到他满意才行。那时候她才两岁。”

“后来我问她为什么,他说要‘真的妈妈’跟他拍手,如果心不在焉地告别,就是‘假的妈妈’。”

原来,孩子想要的其实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种情绪上的确定——

“我要确定你是爱我的——你必须乐于和我做这个仪式,因为这个仪式是专属于咱俩的,你的眼里必须要看到我,我才能安心地离开你。因为这样我才能知道,短暂的离别后,我可以等来重聚的温暖。”

正是基于这个调查结果,歪歪兔关键期早教项目组决定把这个充满仪式感的好方法写进童话里。

“这套书主要针对的就是孩子在入园之处融入小集体时遇到的各种逆境,其中‘和妈妈分离’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大的挫折了。”

“我们希望不仅孩子在看了这套书后能受益,家长也能学到正确、科学、实用的教育方法。”

在多次选题论证会后,项目组最终决定用“拉钩钩”这种简单易操作,又充满了承诺和约定的暖心动作,作为歪歪兔和兔妈妈面临分别时的仪式。

歪歪兔要上幼儿园了,她舍不得妈妈离开。于是妈妈和歪歪兔拉钩约定,晚上一定会来接歪歪兔。

心思敏感细腻的歪歪兔还要让太阳、白云、小花、小草都来做见证。

不知道歪歪兔晚上看见妈妈时,心中会不会涌起久别重逢的甜蜜呢?

所以,当孩子因分离而难过时,不妨给孩子讲一讲这个小故事,让孩子对即将到来的分离有个心理准备;同时也不妨也像故事里的妈妈一样,和歪歪兔拉钩钩,或者约定一个与众不同、只属于你俩的小仪式,来让孩子知道:

宝贝,毫无疑问,我是爱你的!

虽然我们现在要分离,但你一直在我心里。

等到分离结束了,我一定会飞奔到你身边,接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