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爱你不易,受虐事件凸显专业教育缺规范

作者:超级育儿家 08-16阅读:781次

近日,多名学生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在北京森熙教育昌平校区进行康复训练期间,遭到老师“粗暴对待”。对此,森熙教育一名相关负责人表示,涉事老师的行为确实存在“严重失误的地方”,目前已有两人被开除。记者从北京朝阳公安分局获悉,警方已经接到报案,目前正在工作中。

从森熙教育昌平校区的视频来看,老师按着孩子的头,强迫孩子做蹲起运动,还有的老师用绳子拖着孩子在地上走。且不说两分钟做70多次仰卧起坐,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是否科学合理,但就按头、用绳拖拽这些做法,就是对孩子自尊心的戕害,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和初衷。

至于两名教师的行为如何定性,到底是“严重失误”还是涉嫌违法犯罪,有待于警方进一步调查。刑法修正案(九)扩大了虐待罪的主体范围,“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都有可能成为虐待罪犯罪主体。即便情节没有达到恶劣的程度,也要纳入治安管理处罚的范畴。

对涉事教师开除也好,移送司法机关也罢,都是事后补救,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自闭症儿童康复市场的诸多乱象。

其一,哪些部门负责自闭症康复机构的审批和监管?

在现有法规框架下,自闭症康复训练机构的主管部门到底是卫计、民政、教育还是市场监管部门?目前来看还处于散兵游勇、各自为政的状态。很多康复机构仅仅是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营养健康咨询服务”“教育咨询”,从事的却是专业性极强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

其二,自闭症康复课程有没有教学大纲和相关标准?

从纷繁复杂的康复机构宣传资料来看,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可谓是五花八门,有口肌训练法、音乐疗法,还有没任何理论依据的暴走拉练法等“市场偏方”,当然还有的训练机构无所作为,大部分时间把孩子留在房间看电视。

其三,自闭症康复机构的教师有没有特殊教育资格证?

2014年1月,教育部等联合公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明确规定,将研究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逐步实行特殊教育教师持证上岗。然而大量的康复训练机构并未落实这一政策,能够拥有幼教、特教、心理学背景的教师已算是凤毛麟角了,更别说具有康复技巧和教育背景的复合型师资了。

为了避免森熙教育类似事件再次上演,有关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制定康复训练大纲和标准,加强从业教师的资格管理和业务培训,还要加强自闭症康复训练市场的监管,让自闭症儿童能够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逐渐康复。

新闻来源:检查日报

-----------------------------------------------------------------

关于自闭症儿童,我们也希望大家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理解。

接下来,超级育儿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闭症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本期专家顾问:陈邦绮

毕业于辅仁大学临床心理系,现任北京嫣然天使儿童医院儿童语言治疗师。曾在台湾从事幼儿园、国小、国中、高中学生评估及治疗,教师特殊教育培训及家长亲职教育。擅长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评估及治疗、自闭症儿童/多动症儿童的评估及治疗等方面。

自闭症的常见的类型有哪几种?

自闭症有一些程度之分,在医学诊断上通常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急重度。中度以下自闭症可以透过训练得以适应社会,慢慢跟我们一起一样的融入生活。还有另外一种分法,普通自闭症与“高功能自闭症”,这个族群很特别,智能发展非常好,学习能力很优秀,但有自闭症的固执性,所以人际关系可能会出问题,这一类自闭症孩子比较容易被忽视治疗。

还有一个是自闭症的相关族群,叫“亚斯伯格症”(Asperger's),它的状态跟自闭症是完全不一样的。孩子在2岁之前语言发展是正常的,中间慢慢开始退化,然后语言能力下降、互动性开始降低,社交互动上出现问题,出现自闭症的一些干扰的问题。这个族群早期需要特别观察,才会发现的。

如果一个小孩有多动症、并不接受治疗,会带来什么危害吗?

第一个最大的影响当然是学习。多动症也有程度之别,看他的注意力跟年龄该有的稳定度是不是相符合,像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教室里面的注意力是不是可以维持到20~40分钟?现在小学是40分钟一堂课,小孩的注意力至少可以维持20分钟,这是最基本的。如果20分钟都不到,基本上就很难静下来听老师在讲什么,后果是学得不精、知识记不住。

还有一些科学研究有发现,多动症的小孩长大后定性不够,比如说常换工作,或者是做事很冲动;还会影响到生活稳定,比如婚姻关系、人际关系;甚至可能有犯罪,因为他完全无法控制,一时冲动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

儿童自闭症可以预防吗?

陈邦绮:目前在医学上自闭症还没有一个很确定的起因,它很多东西有些是神经性的问题,有些人说是基因的问题,有些人说污染的问题,重金属污染影响到胚胎发育之类。其实很难说到底自闭症怎么来的。

但通常我们可以这样做,第一,观察小孩互动能力,比如婴儿在3、4个月的时候,妈妈跟小孩讲话,小孩会有不一样的反应、有互动、有注意,这个就比较容易排除他有自闭症的问题。随着年龄大一点,互动性越来越高,我们就不担心了。

其实只要是照顾小孩的妈妈,都感觉得到。如果觉得小孩交流不够,这时候就需要留意一下,通常观察到2岁左右,如果交流品质真的落差太大,就需要看医生确定一下有没有自闭症的问题。我个人建议早一点,比如说1岁半应该很会互动了,如果他对跟别的小孩玩游戏没什么兴趣,喜欢自己玩自己的,或者眼神对视没那么多,觉得交流怪异,建议先带去做一些评估,看看是否排除自闭症的问题,当然自闭症它也有程度之分,有时候仅仅需要练习互动能力。

-----------------------------------------------------------------

*版权声明* 本文文字内容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超级育儿家】

搜狐母婴独家出品

紧抓实事热点,跟踪母婴新闻动态,剖析孕育道路上各类关键点

从生活出发,在孕期保健,婴幼儿喂养、发育、疾病健康,早期教育等方面,详解知识点,给出详尽的科学建议,让父母知晓孕育、养儿过程中各类问题如何轻松化解

提供超高人气活动、母婴消费指导意见

超级育儿家,您身边的育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