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心理的妈妈给4岁儿子灌“鸡汤”,结局让人寻味

作者:幼儿说 08-18阅读:4313次

【幼儿说】原创,转载请标出处

“鸡汤”风险大,灌嘴须谨慎。

(一)

记得去年有一段时间,我家当时4岁的儿子很喜欢跳沙池。每次去到家里附近的一个学校操场,他总喜欢给自己画一条起跳线,然后往沙池里跳。

每跳完一次,他会给自己奖励一片小树叶,他说那是“努力奖”;倘若跳得比前几次都远,他会给自己奖励一朵小野花,他说那是“进步奖”。

他一个人自娱自乐,玩得不亦乐乎。

后来,有一位比他大1,2岁的小男孩加入他的跳沙池游戏,两人协商好游戏规则:谁跳得远,就能得到小野花,谁的小野花最多,谁便是冠军。毫无疑问,这个游戏规则对儿子是不公平的,由于小男孩年龄大,腿也长很多,儿子在这场博弈中总是输。

没多久,儿子沮丧地跟对方说不玩了,然后黯然地离开了沙池。

回家的路上,他说:“妈妈,我今天不开心!”

“哦?为什么?”我故意问。

“我讨厌跳沙池了!我总是输。”

“你以前为什么喜欢跳?”

“因为……高兴。”

“嗯,妈妈回家后跟你玩一个有趣的游戏。”

“好吧!但我还是不开心!”儿子还以为我哄他开心(哈哈~~)。

(二)

回家后,我从家里翻了一个小篮子放在墙边,然后在客厅画了两条线,一条线离篮子2米远,一条线离篮子2.5米远。我让儿子蹲在远的那条线处,我蹲在近的那条线,两人轮流往篮子里扔他的小皮球。谁把小皮球投进篮子的次数越多,谁便赢。

游戏还未开始,儿子便抗议,说我蹲的位置比他近,他肯定输。我没理会他的抗议,坚持开始游戏。

结果我投10次进了8次,儿子投10次只进了2次。儿子嘟着嘴巴,一副非常沮丧的样子。

“你知道我为什么比你投得多吗?”

“因为你站得近,哼!”儿子有些不愿搭理我。

“是的,因为我站得近,这便是我的优势。今天下午跟你一起跳沙池的哥哥,他跳得比你远,是因为他比你高,身高是他的优势。”

“你以后还会遇到很多类似的事情,有些人可能跑步比你快,但你不可能因为比别人跑步慢而放弃踢足球;有些人可能认字比你快,但你不可能因为比别人认字慢而放弃看童话绘本。你应该因为喜欢而坚持,而不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好。”

说完最后一句,我差点被自己感动哭了,我竟然能说出这么“鸡汤”的话!儿子点头,我不知道他当时是否听懂,直至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差点“内牛满面”,太感动了!

(三)

他妹妹1岁多,前几天晚上两人吃一块蛋糕。儿子掰一块大的放自己嘴巴,掰一块小的放妹妹嘴巴,这样轮着吃。

一开始,小妹妹吃得很高兴,手舞足蹈,没多久,她发现不对劲,蛋糕快没了,而哥哥正在拿着一块大的放自己嘴巴。

她生气地往哥哥手上拍了几下,不仅哥哥正要放嘴巴里的那块蛋糕掉地上,连手上剩下的一小角蛋糕也掉了。

这时儿子不高兴地给妹妹训话:“唉!你看,我们都没得吃了!你不能因为别人吃得比你多,你就嫉妒嘛!你应该因为喜欢而坚持……”

我笑得崩溃,突然觉得这话有些耳熟,这不正是我去年教给他的吗?“应该因为喜欢而坚持,而不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好。”

“应该因为喜欢而坚持,而不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好”,这句话竟然莫名地,也时常感动了我自己……

一些学心理的习惯性唠叨:

在育儿中,作为父母,我们时常会遇到挫折的孩子。美国心理学家Julian Rotter经过研究发现,当人遭遇挫折后,将原因归结于客观因素时,能保护自信和自尊,保证再次行动的动力。这便是心理学中的外归因。当然,幼儿说不建议父母们一味盲目地给遭遇挫折的孩子外归因,应该理性地分析原因,属于外因的,那么下次便要规避不良因素;如果是内因的,便要鼓励孩子自我提升。否则总是将失败归结于外部因素的孩子,他们可能会养成自以为是和盲目自信。

本文关键字:鸡汤、幼儿心理、亲子育儿、早期教育

幼儿说,一枚亲子心理咨询师,最爱“掏”国外心理学家们的育儿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