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死不认错的样子,像极了你XX

作者:柚柚育儿官方 08-27阅读:5920次

作者丁颖

来源HeyMom养育研究所

我们都曾是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

连续加班了一周,还是被老板批评了,她很低落,又累又烦,回家,看到老公窝在沙发上打游戏,不光没有做饭,还迷茫地抬起头看向门口,问:“晚上吃什么?”

看着扔在地板上的袜子,还有水池里不知几天没洗的碗,一股愤怒直冲脑门,她再也控制不注,把包砸了过去,咆哮:“你既不能赚钱,又不能做家务,要你还有什么用?!有什么用!我真是瞎了眼!”

老公呆住了,她自己也呆住了,因为恍惚间,觉得这个场景似曾相识。好像很多年前,她的母亲,也是这样抱怨她的父亲。满腔怒火忽然变成了绝望,她不由得坐在地上泪流满面。

“我们如此努力,想要逃离的那个家,那个样子,原来不知不觉间,已经在我们自己身上复制”。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期待能建立一段亲密关系,感受到温暖、安全和爱。可是,这种期待也常常落空,当我们与那个期待已久的人在一起,从最初的一见如故,到发现彼此身上发现不能接受的部分,继而伤心、愤怒、绝望。难道拥有幸福而稳定的亲密关系,就那么难吗?

所以,我们总是看到这样的重复:

  • 父母总是吵架,子女从小在争吵中成长,长大后在自己的婚姻中,也总是自动开启吵架模式。

  • 有的父亲有很强的控制欲,要求所有人听话,儿子长大后,也认为家庭该以自己为中心,对妻子的意见缺乏尊重。

  • 小女孩从小目睹了父亲出轨,长大后陷入三角关系中无法自拔。

家庭的不幸就这样一代又一代重复下去。想要终止类似的命运一代又一代地循环,或许我们可以做的,就是认识和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怎样被父母影响的,并尽量传递给孩子好的一面。就如心理学家曾奇峰说的:“越是充分理解过去是怎样限定我们的,就越不会被过去限定。”

1

最初的家庭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最初出生的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影响他的一生。这个最初的家庭,也称为原生家庭。

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第一个是我们从出生开始成长的家,有爸爸妈妈,或许还有兄弟姐妹、祖父母、继父母等家庭成员。第二个是我们成年之后自己组建的家,包括伴侣和子女。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出生之后的十几年,我们一直在原生家庭的染缸中浸染着,直到逐渐有了独立思想之后,才发现潜意识中早已留下原生家庭的深刻烙印。我们的很多价值观、性格特点、处事方式、沟通能力都是在原生家庭中习得的。如果在多数时候我们能感受到爱,会更有可能发展出健康稳定的人格。但是,如果反之,我们在童年感觉到了爱的缺失和不安全,我们会开始有很多的问题:

  • 为什么父母伤害了我,却不承认他们错了?

  • 为什么父母从来不表扬我一句,永远在用别人家的孩子打击我?

  • 父母总是吵架,却说为了我才不离婚,好像一切都是我的错。

  • 父母让我觉得,不管我取得怎样的成就,都不能让他们满意。

  • 我一直期待理想父母,他们温柔、耐心、有修养,并且无条件爱我、理解我、支持我……

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我们很容易为自己的问题找到源头:童年的创伤、父母的错误。的确,现在我们的诸多问题,和父母不够合理的教养方式有关系。然而,现在的我们,已经长大了,再也不是过去那个无助的、没有能力的、依赖父母而生存的孩子。对于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我们除了抱怨和认命,还有更好的选择。

2

面对原生家庭的问题,我们可以做什么?

你知道有多少次我一个人在那里流泪,只因为不知道该做什么?你了解当一个毫无头绪的母亲所要背负的罪恶感吗?

——《爱在午夜降临前》

或许很多人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当父母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大吼“去学习”时,当父母因为工作不顺心而发脾气时,当父母毫不在意地清理掉自己辛辛苦苦收集的小东西时……会在心中暗暗下决心:等将来我做了父母,一定要对孩子好,让他开心。

等终于有一天我们也做了父母,才发现无论我们曾经怀着多么美好的梦想,依然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筋疲力尽,甚至控制不了自己,在一些时候情绪崩溃。当年父母犯过的错,我们也开始重复。

美国心理学家欧文·亚隆在《妈妈及生命的意义》中讲过一个故事:在母亲去世十年后,他梦见自己回到了儿时的游乐园,在一辆通往黑暗鬼屋的缆车上大叫:“妈妈,妈妈!我表现得怎么样?”对此欧文·亚隆感恐惧,他发现这个梦指出他一生追求的是另一个目标——争取已逝母亲的认可。

梦境到此并没有结束,梦中的母亲对他说:“亲爱的儿子,你以为游乐园的场景是你的梦,其实它是我的梦。”亚隆至此才意识到,原来他从来不了解母亲,不知道母亲的童年是否也有与自己类似的伤痛,从来不曾认同和赞美母亲。原来母亲,也曾经是个孩子。

如果我们把父母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就会发现,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他们有人性本身的弱点和局限,也有时代造成的创伤和遗憾。也许他们强势、庸俗、贫穷、无知,内心充满了焦虑和不安,第一次当父母十分慌乱……但有没有可能,他们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

3

做自己的理想父母

我们一生都在等父母说对不起,而父母一生都在等我们说谢谢。最终我们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Casual Season》

如果我们想向父母控诉童年的伤害,他们或许会悔不当初,或许会无动于衷,或许会情绪爆发:“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却这样不知感恩!”。然而,无论我们如何做,我们的童年都已经无法重来。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现实中与父母的关系,不妨试试改变内心中与父母的关系。

如果,我们像亚龙一样,放下自己对理想父母的渴望,不再等待他们给自己无条件的爱,尝试从我们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的理想父母呢?最终,我们都长大了,也都会长大。

学会爱自己、理解自己、肯定自己、接纳自己,让内心的孩子再一次成长,成为自己的理想父母,可能是漫长的,同时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成长的旅程。

一切外在的关系模式,都是内在关系模式的投射。我们对孩子的不包容、不接纳,是因为内心的父母对我们自己不包容、不接纳。当我们内心中与父母的关系改变了,与他人、与孩子的关系也就跟着改变了。

所以,想做孩子的好父母,不妨先做自己的好父母。

丁颖,一个孩子气的妈妈,北大心理学研究生、心理学副教授,只想把最靠谱最科学的养育知识带给大家,

HeyMom养育研究所,ID:heymomnihaoma,一个钻研国内外科学养育知识,深入一线做儿童观察和父母调研的公众号,坚持每周通过原创内容,为你解读并解决养育难题,建立美好难忘的亲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