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高温的夏日里,
有一本精美的绘本将十余座城市、
三个年代、千余名家长与孩子的心
和一段美好的旧日时光串联在了一起。
用她的一笔一画,他的一字一句。
2017蒲蒲兰原创作家全国巡回演讲会
“听爸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现场精彩回顾
“
那些年,是妈妈的童年;
那座城,是妈妈的家乡。
热闹的十字路口、百货大楼、农贸市场,好吃的糖葫芦、爆米花,好看的小人书,稀奇的黑白电视,女孩们爱玩的跳皮筋,男孩们爱玩的滚铁环,第一路公交车,第一座电影院……本书浓缩了20世纪80年代的大众文化符号,像一首歌颂生活的谣曲,带我们回到过去。
”传承一个家庭的童年记忆
见证一座城市的岁月变迁
王文哲
1990年生于山东淄博
自幼学习绘画,200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作品《那些年 那座城》获得中央美术学院毕业设计一等奖。
李嘉伟
1990年生于山东淄博
2013年接触到王文哲正在创作的作品——《那些年 那座城》后,便参与其中。立志要成为一名“中国最会写故事的工程师”。
除掉“90后新锐绘本作家”“央美毕设一等奖”这些标签,王文哲和李嘉伟这对90后小夫妻,和多数同龄的文艺青年一样,喜欢宜家风格的家具,喜欢“吸猫”,周末会逛商场,看电影,在抓娃娃机前驻足。不同的是,他们花了三年时间,创作了一本让无数70后80后家长都感同身受的绘本《那些年那座城》。
创作的初衷,是老家的百货大楼要拆了
这本书最初的雏形是文哲的毕业设计。作为央美绘本工作室的学生,毕设的要求是,花一整年时间做一本绘本。为了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内容,文哲和家中长辈聊天,发现他们讲起年轻时的故事滔滔不绝。
《那些年,那座城》巡讲 · 宁波站
而此时文哲老家的一座百货大楼即将面临拆除。她从小住在这座大楼附近,在大楼背后的小学念书,她的父母第一次约会也是大楼前。“如果就这样拆掉了,我爸爸妈妈的记忆要保存在哪里,我又怎么给今后的孩子讲我小时候的故事?”这位淄博姑娘开始以旧城回忆为主题,搜集素材,准备创作。
绘本版《请回答1988》,总有一个场景
打动你
《那些年,那座城》巡讲 · 苏州站
作为90后,要描绘70-80年代的街景显然难度不小。除了去图书馆查资料,更多的素材来自家中长辈的口述。
没有iPad和手机的童年,小孩子依然有自己的乐趣,一瓶橘子水、一串糖葫芦就是大餐;掏鸟窝,看小人书,等爆米花;几户人家挤在一家看黑白电视机……
“所以,我在每页都画很多很多的小人儿,是想把收集到的故事、想表达的心意都画进去。”痴迷于画小人儿的文哲,在定稿前还“画得根本停不下来”
比如这个拳头攥得紧紧的、努力跳上妈妈自行车后座的小女孩,打动了很多80后妈妈。
虽然这本书以淄博旧城风貌为背景,但阅读起来并不会因为城市不同而产生障碍。
那个努力跳车的孩子是你,那个逃学的孩子是你,那个约会去看庐山恋的青年是你,那个从孩子长成孩子父母的,是你。
这本接地气的绘本,最适合亲子之间分享。爸爸妈妈可以一边和孩子搜寻各种细节,一边给孩子讲讲属于自己的“那些年那座城”。
《那些年,那座城》巡讲 · 杭州站
《那些年,那座城》巡讲 · 济南站
一本书,连结三代人的情感
巡讲开始前,文哲回了趟父母家,找到了一本绿色软皮封面的笔记本,里面有爸爸十七岁时抄录的歌词、琴谱,有的还配了插画。
王文哲父亲的手抄本
“这本本子,让我一下子意识到,我的爸爸并不是生下来就是我看到的那个样子”。文哲的爸爸是位警察,多数时候不苟言笑,甚至有些刻板。“这本笔记本,好像时光机,带我回到了爸爸的十七岁,让我知道爸爸那时候和现在的我一样,也曾经憧憬过、迷茫过、甚至中二过,这让我对爸爸有了更深的认识”
而嘉伟现场的一段分享,让很多读者都眼泛泪花。
“我把这本书送给我的长辈,他们平时很少讲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竟然和我聊得很开心。我的妈妈小时候家里发大水,在河里捉了一条很大的鱼;爸爸曾经从家里偷了五块钱,去买小人书;而爷爷家里的那个水缸和米缸,都是他用板车拉了90里山路拉回来的。
←请向左滑
原来那个捉鱼的野丫头,是我的妈妈;
那个偷钱买书的傻小子,是我的爸爸;
而那个能干又肯吃苦的年轻人,是我的爷爷。”
当我们成为父母,我们的父母渐渐老去,我们习惯了电话里他们的嘘寒问暖,而找不到别的话题,是否想过,他们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模样?
就像文哲每次开场都会问小朋友一个问题,你们,认识小时候的爸爸妈妈吗?
每场签售会,总有已经为人父母的读者,要把这本书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原创绘本,文化和情感的土壤就在这里。
《那些年,那座城》巡讲 · 宁波站
《那些年,那座城》巡讲 · 滨州站
《那些年,那座城》巡讲 · 无锡站
文字稿,被枪毙了N个版本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给图画配文字,就像看图说话一样简单,或者文笔优美就足够了。
最开始,文字作者李嘉伟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他很快发现,绘本的文字创作没有那么简单。每页的细节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文字多得根本排不下……在尝试了很多版本后,嘉伟交出了自认为还不错的一稿,但很快又被编辑枪毙了。
这时候,远在日本白杨社的资深编辑村地春子老师(原版鼠小弟系列的编辑)发来了邮件,提出了一个让嘉伟醍醐灌顶的问题,这本书是给谁看?如果是给孩子看,这些文字稍微缺乏故事性。村地老师尝试写了一个版本,经过编辑的翻译,到达嘉伟的手中。
这封邮件犹如打开了一扇窗,让迷茫的嘉伟重新拿起笔,经过三年和编辑的磨合以及反复修改,最终这本书在去年11月出版。
《那些年,那座城》巡讲 · 杭州站
《那些年,那座城》巡讲 · 厦门站
每场的分享会结尾,文哲都会真诚地为原创绘本打气。
“大家手里拿到的这本书,虽然上面只写着我和嘉伟的名字,但其实背后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每幅画每个字都是下过功夫的。原创绘本很不容易,请大家一定多多支持。”
走心的作品最能打动人
这次巡回分享会,我们走过了11个城市,从山东到福建,总有读者让我们十分感动。
插入视频
有的书店发起了旧物展,让读者从长辈家中搜罗了不少老物件。
这位淄博的奶奶辈读者,带着孙子前来,就为了告诉文哲自己住在书里的某条街;
还有本书的铁杆粉丝,特意赶到上海参加见面会,全程跟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书店的工作人员呢~
这位妈妈一发朋友圈,便收到一排留言“我也要、我也要”,一张张图画唤起了朋友们共同的回忆,买了一本又一本;
这位曾经在鲁迅美术学院学习六年的爸爸,说想要重新拾起画笔……
能够将这一份回忆与情谊传递到
每位读者的心中,是我们的荣幸
不仅做好书、卖好书,
还要帮助爸爸妈妈和孩子,把书读到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