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人人着急的时代,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反应快人一步,生怕落后。但有些时候,那些“慢下来”的孩子,反而活得更自在潇洒,甚至更成功,这是为什么?
前段时间,一个叫唐钱钱的成都男孩刷爆了朋友圈,原因是他才八岁,就独自去火锅店里吃了顿火锅。
母亲因临时加班,留了二十元钱给他让他自行解决晚饭。但是出门之前,又接到母亲电话说可能回来与他一起吃。于是他临时决定拿出压岁钱扩充饭资,将快餐计划取消直奔了火锅店。到达店内,他老练的选街边坐下,自顾自去选了酱料和涮菜,待全部搞定,就稳如泰山地坐下来等高汤滚开。
老板见他个子矮,要帮他涮菜,他答:我身高不够可以站起来吃。老板见他吃得热乎,要送他饮料,他答:不用,我书包里带了水。旁人对他好奇,纷纷给他拍照,他仿佛置身事外,好像与自己无关。母亲姗姗来迟,他除却告诉他家门已经反锁,就是招呼她赶紧坐下来安心吃。
网友直呼,自己长到三十岁还不及一个小孩稳重和老练,疑惑于这孩子的情商到底是怎么锻炼出来的。其实,这个男孩能深处闹市之中不慌不忙地用餐,置旁人异常目光于不顾,在母亲到来之后,还能先汇报家门安全再安顿母亲就坐,这样的周全和淡定,不仅说明他的情商高,还相当独立自主。
而做到这一切的必备要素就是他拥有“钝感力”
“钝感力”一词其实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也可以直译为“迟钝的力量”。“迟钝”,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贬义词,但如果将它理解为“缓”和“慢半拍”,对于人的生活与个人发展来说,反而具有很积极的意义。
周莹:“不害怕,不慌张”是我最显著的标签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里,由孙俪扮演的周莹,是个个性特别鲜明的角色。她善良正义,聪颖好学,还有一股面对困境,不低头的倔强精神。
在我看来,她更大的优点,是敏于事,而讷于情的钝感力。刚嫁入吴家的时候,因为丫鬟身份她被全家人看不起,可她对此毫不在意。
婆婆说:你走路不稳,坐姿不端,需要改。她驳婆婆:你天天这样端着,累不累?
公公拍着桌子朝他吼叫:放肆!
她也对着桌子回他一掌:猖狂!
这一来一回的过招下,有人会误以为她江湖习气太重,全然目无尊长没有教养,实际上,这正是她性格中的特别之处,她既不受金钱和权势控制,也不在规矩重压之下低头,看似我行我素,实则只是忠于自我的超然态度。
而后丈夫突然离世,公公蒙冤惨死狱中,在临死前将家族掌事大印交给了周莹。但女人当家却遭家族内其他男性的集体反对,婆婆看着大印绝望的说:这又有什么用呢?
不料周莹打趣的回答:当然有用了,它既可以用来镇纸,又能用来防小偷,还能帮我去讨还债务呢!
就这句轻松的调侃,像一粒定心丸似的,平定了一家老弱妇孺心里的慌乱,自此后的周莹,就成了吴家的千斤顶,和主心骨,带领吴家老少走出困境,为日后的经济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个有钝感的人,坦然面对流言蜚语,不会因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影响自我价值的肯定。会自动屏蔽外部的纷扰,始终保持冷静的思考力和决断力,然后审时度势,伺机从困局中走出来。
安吉,自我疗愈能力强大的小暖男
在亲子节目“妈妈是超人”里,胡可的两个儿子广受观众的好评,很多人喜欢看小鱼儿小眼眯眯的呆萌样子,而我则关注安吉独立稳重的良好气质。
有一回在家里,弟弟不小心后脑勺着地摔了一跤,妈妈回来以后安吉立即告诉了妈妈,但是并无惊慌,而是十分淡定。
有日早晨,妈妈告诉兄弟俩,要和马雅舒母女在某处集合,请安吉和米娅连线并告诉他们要打车到集合地点,安吉充满期待。不明就里的米娅告诉安吉,她们不去了,我满以为安吉的表情会由欣喜转为失望,没想到他依旧笑嘻嘻地说“米娅说他们不过来了”。
出门的时候,弟弟在地库摔跤,母亲厉声训斥弟弟,要他稳重点不要将衣服弄脏。安吉则暗自走开,慢悠悠在旁边踱步,就好像母亲的批评和弟弟的哭泣都没有发生。
军训时,安吉和弟弟努力参与了所有游戏,但并没有得到第一名,兄弟两人都情绪稳定,对结果表示接受。教官后来给队伍里年龄最小的弟弟设立特殊奖项,奖品为一个五角星,远处的安吉嘴角上扬微微笑,说:他就喜欢五角星。
言下之意,其实是感谢教官给了弟弟这个奖励,而他自己对于得不得奖已然无所谓。对刺激事件不过分关心和担忧,在得失之间亦无强烈反应,能快速忘记不愉快,都是安吉身上难能可贵的“钝”的能力。
阿甘:我有自动屏蔽“坏”的能力
“钝感力”,还是一种面对复杂环境泰然处之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
不因天气变化而身体不适;
不因环境嘈杂而烦躁不安;
不因他人嘲讽而抑郁消沉;
不因上司责骂,而气馁压抑。
他们会屏蔽周边不利因素的刺激,始终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态。
周莹如此,安吉如此,除此之外,电影”阿甘正传”里的阿甘正是如此。
阿甘,智商只有70,除了阿珍他没有朋友,除了母亲,他没有亲人,而除了这两个女人之外,几乎所有人都说他是傻子。可以这么说,他是捧着一把烂牌出生的。
阿甘知道自己的智商不高,但科学证明智商不高的人并不代表没有感受力和脾气,相反,很多低智商的人也会爆发情绪。可是阿甘应对外界一切,不是抱怨和怀疑,而是以憨笑来回应。
他好像有一种自动屏蔽“坏”的能力,那应该就是钝感力。凭借这种能力,他顶着别人眼中巨大的压力扶摇直上,专注做自己。而结局往往让人跌破眼镜,获得巨大的成绩。神一样的阿甘,证明了这一点。
他无论跑步还是橄榄球,打仗或者做拳击手,总是有如神助似的杀出惊人的好成绩。由此可见,世界上不仅存在敏锐聪慧这种才能,相比之下,不为琐事动摇的钝感,才是让我们活得更轻松自在的能力。
“迟钝”也可以成为孩子的软实力
这两天的微博惊现了这样一条新闻:15岁男孩坠楼死亡,或与手机游戏有关。其父称,他早知道孩子沉迷网游,而且前一天还找孩子谈过心,没想到竟然发生了这样的悲剧。
沉迷游戏的背后一定有缺乏理解和爱的因素,或有挫折的经历作为推动,让人进入虚拟世界以躲避现实的无奈。而这样的一群人,大多表面满不在乎,内心却有敏锐的直觉力和感受力。他们正是因为对外界事件感受过深,又没有应对能力而选择了躲避。当网络也只能麻醉一时的痛苦时,绝望就取代了无奈。用自虐来摆脱一切,就成了他们不得不做的破坏本能。
其实我们的孩子大多生来具备钝感力,都是因为父母的过度唤醒,破坏了孩子的钝感力。
要帮助这些变得敏感脆弱的孩子找回自我,家长不妨给孩子的感受降温,减速,让“钝感”成为他们内心的屏障,当变化和刺激来临时,有个缓冲时间作为保护,思维就能更理性,行事也能更从容。
1、当孩子遇到外部刺激,如同学的误解,老师的批评等,家长先停顿几秒或更久,再去思考事情的真正意义,切不要和孩子一起着急,如表示焦虑和慌张等,只会让孩子将自己的情绪反应合理化,或让情绪再次升级。
2、孩子在哭闹或者愤怒的时候,家长不做评判,如”你怎么又哭了?或这件事不值得你生气“会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而丧失改变的动力。反之,如果父母以拥抱和陪伴去取代评判,孩子就会觉得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下次遇到同类型事件的时候,他的反应就不会那么激烈。
3、宣泄完毕,带领孩子给刺激事件重新赋意:同学无心之语根本不是在攻击他,老师的批评,只是针对当下事件,而并非他这个人。
4、用正面事件进行情绪转移。和孩子去做运动或者游戏,让孩子尽情释放能量,冲抵消极情绪。
5、给孩子做示范,当父母遇到事情的时候,一笑置之,反应不那么快速和激烈,孩子就能跟着学,让内在反应慢下来。
有人说,养育就是牵着蜗牛慢慢走的过程,父母要允许孩子慢一点,然而这只是停留在行为和成就层面的,在行为的背后还存在着受情绪影响的动机。
李开复说过,“一个人被击败,不是因为外界环境的阻碍,而是取决于他对环境如何反应。”换句话说,改变内在反应,加强心灵韧性,让孩子有“慢半拍”的人生,允许他充分发挥“迟钝的力量”,或许会更美好呢。作者:周周,心理咨询师,专栏作者
你是如何理解和培养孩子钝感力的呢?在留言区里聊一聊吧。